簡而言之,電影「血鑽石」(Blood Diamond),是一部讓鑽石商半夜睡不著覺的片,揭發鑽石業背後牽扯到的內戰、血腥、軍火交易、公平正義問題等等,探討來自衝突地區、用當地人民戰亂與鮮血換來的「衝突鑽石」(Conflict Diamond)。然而,這也是一部在美國雷聲大雨點小的片,雖然上映前引起鑽石商擔憂並揚言抵制,但目前上映四周以來,北美票房卻還不到四千萬。難得有個巨星閃耀的片,能搭配上充實的內容、提供另一種經濟與國際角度,幫助美國人走出自己的樂土,看看世界上其他人過著什麼日子,並對消費習慣、時尚產業做一些反省,沒想到票房那麼淒慘,我覺得很可惜。

為了吸引大家去看這部似乎很嚴肅、看完心情不會太好的片,我在此先簡單道出本片幾個賣點:1.李奧納多變瘦也變帥了,現在很有男人味;2.演員們演技都非常驚人,連小孩子都不例外;3.劇情緊湊絕無冷場,兩小時20分的片感覺像是一小時半;4.男生帶女友或老婆去看,或許可以勸她們少買點鑽石,為自己荷包省點錢。

「血鑽石」背景是1990年代的獅子山共和國,內戰不停,社會動亂。某天,反政府組織入侵某村落,一位門德族的漁夫Solomon Vandy因此與家人離散,組織頭子見他身強體壯,免他受斷手之刑,抓他去挖鑽石礦。這些反政府組織需要鑽石以換取軍火,因此抓了很多奴工採礦。有天Solomon發現了一大塊珍貴的粉紅鑽,偷藏了起來,這消息無意間被一位以鑽石交換軍火走私的南非籍白人傭兵Danny Archer (Leonardo DiCaprio飾演)知道,一心要Solomon幫他找到這粉紅鑽,Danny明白「發筆橫財」是自己離開非洲的唯一機會。Solomon拗不過,於是以請Danny幫忙找到家人作為條件。於是這兩人,以及一位來自美國、充滿理想、欲報導血鑽石真相的女記者Maddy Bowen (Jennifer Connelly飾演),一同開始了這段尋找鑽石的冒險。

以下有雷 *** spoiler alert

本片可以探討的角度很多,為求清楚,我從人物與劇情分兩方面談。

人物:

Danny Archer (Leonardo DiCaprio飾演),南非籍白人傭兵,也是以鑽石交換軍火的走私販──

這是個複雜的角色,初看Danny,是個沒什麼良心的人,一切以本身利益為出發點。他幫忙Solomon Vandy找家人,完全是因為那顆粉紅鑽,至於Solomon家人的死活,他並非很關心。然而在偶發情況下,他也會閃耀一些人性光輝,但多數狀況下,他不是個會做好事的人。不是因為他不善良,而是因為他太懂得生存技巧,而在動盪悲哀的環境裡,「你死我活」與「你活我死」通常是唯二選項,想要生存就不能太仁慈。

他生存本能會如此發展到極致,恐怕跟小時候的悲慘背景有關。平日不表達自己情緒的他,某晚跟女記者Maddy聊天時,終於說出他九歲那年母親遭強姦後被殺死、父親被分屍後吊起來。這種「超ㄍㄧㄣ的壞人吐露真感情」劇碼,是有點做作矯情,但這段背景卻交代出他人生中的不得已:離開辛巴威,在南非當傭兵,受長官照顧也為長官殺人、走私。接著為自己走私,以求有一天可以離開非洲。他不是壞人,也不是好人,他只是人。

當他聽到Solomon認為自己的小孩會當醫生,一方面想笑,一方面又很同情﹝Danny後來也對Maddy提這件事,從他臉上有點嘲諷卻又悲傷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同情﹞,我想他因為自身經驗,心裡明白,出身背景與條件,對人的影響太大了,這個天真的Solomon竟然為孩子做醫生夢,實在註定會失望,但他卻也忍不住同情起Solomon、甚至自己,也許若非生於非洲,一切會有所不同。但就如同貫穿片中的那句話:TIA -- This is Africa. 簡單一句話道盡了生存與命運的無奈。

到了片尾,受傷流血不止的Danny Archer,生命似乎快要結束了,他把找到的鑽石還給Solomon父子,交代他們要如何到達安全地,並打電話給彼此互有情愫的Maddy,說出最後的心情、以及請她繼續幫助Solomon。在Danny走上死亡前的這一步之前,沒有人能確定、恐怕連Danny心裡都不確定,Danny會不會狠狠地拋下Solomon父子,自己把粉鑽石帶走。然而在他死前,我們看見他心中有善良的一面,只是他的人生過程中,善良是一種奢侈。此段可以對照另一段劇情,Danny等三人某天與一位奉獻於教育的善良老師,試圖開車往反政府革命軍的地盤走去,見到兩位守橋的孩子兵,這位老師想對他們說道理,卻被孩子兵開槍擊中,多虧Danny馬上猛踩油門往前衝,才逃離險境。在亂世,善良的代價很高。

Solomon Vandy (Djimon Hounsou飾演),門德族的漁夫,在一次反政府革命軍的突襲中與老婆及一雙兒女失散,被抓去採鑽,兒子後來被反政府革命軍抓去成為孩子兵──

相較於Danny的狡猾伶俐,Solomon簡直是上天疼憨人的代表,也是本片中難得的好運人。說他好運,絕不是說他日子開心自在,而是他好幾次大難不死,而且最終真有圓滿結局的人,也只有他了。像他這樣背景的人,在片中多的是,但多數同伴沒有他那麼幸運。在Solomon因革命軍而妻離子散之前,他是個正直勇敢的人。被抓去採鑽之後,他偷藏鑽石,也不是想做什麼大盜,而是希望有一天能找回家人,給家人好一點的日子、讓兒子有機會當醫生,如此而已。然而為了生存,以及找到家人,他仍得照Danny的要求,學習說謊,騙人說自己是個攝影師。Solomon的願望很簡單,就是找到家人、幸福地在一起,所以他對於Danny即使未來有錢也不一定結婚生子的態度,感到不解。

平日憨厚正直的Solomon只希望一切平順,但牽涉到家人的話,Solomon則變成全世界最勇敢、最執著的人。讓他勇敢的動力,是家人。但是讓那些軍火販子、革命軍或Danny勇敢的動力,卻是「金錢」;而被革命軍抓去的孩子兵,勇氣則來自於「無知」。同樣地,某些不肖鑽石商明知採購來的鑽石沾滿了血,卻仍加入共犯結構,動力也是金錢;讓我們消費者為美鑽趨之若鶩、卻不知自己手上的鑽戒可能染滿鮮血,動力也是來自無知。我不禁想到一個問題:人類行為的「動力」,是怎麼改變的?生活背景單純的Solomon,想擁有的只是很簡單的東西,因為他手上有的、或是在他的小村落可夢想得到的東西,並不多;然而出現較大的「利益」之後,群體內成員總會有人想掠奪較多利益,於是做出選擇的關鍵開始改變,漸漸變得為私利不惜傷害別人。而為了累積更多資源剝削他人、或是找來更多人來被剝削,這些掠奪者便要對某些人催眠、洗腦,不管是用毒化教育還是廣告,做出「殺人者最神氣/鑽石最高貴最時尚」等等形象,靠著蒙蔽真相來獲取利益。

近年來很多人都喜歡裝模作樣說自己是「樂活」(LOHAS),購買一大堆號稱樂活風的東西來安慰自己,於是商人也利用這種心態,把一堆風牛馬不相及的東西都包裝成"LOHAS"概念商品,原價加上三成再賣掉。說真的,"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是一種態度與想法,絕不是靠消費、靠去Pure Yoga把腳放到頭上就可以完成的。身為消費者,有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你必須很有道德,因為你是掏錢出來的人,對所購買商品的整條供應鏈都有影響力」。你是捧著錢走在馬路上的,所有想賺錢的企業都會急著向你洗腦,因此,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重要,別老是被廣告、包裝、裝潢所營造出的「氛圍」牽著鼻子走,因為,我們對這社會也是有責任的。尤其,手上捧的錢越多,消費力越強,責任就越重大,務必三思而後行啊。

Maddy Bowen (Jennifer Connelly飾演),美國來的女記者──

這個角色的塑造,在某些段落有點彆扭。而且這角色符合商業電影公式中的標準條件:1. 片中若已有兩三個搶眼男性角色,一定要加進個美女,否則看起來不舒服;2.這個美女要跟其中一個男性角色有情愫,與男主角更好;3.如果是動作片,最好能展現巾幗不讓鬚眉的勇氣,以免被說是花瓶。如Maddy這角色般刻意的安排,我想總是要被批一下的,但這角色,除了套用公式吸引更多觀眾的作用以外,還提供「旁觀者的無奈」。Maddy雖然是個緊追八卦不捨的記者,但她倒不是為了知道小甜甜布蘭妮交過幾個男友,而是想收集足夠的資料,將衝突鑽石背後的血腥故事公諸於世,讓大家正視這個問題。中間有一段是她憤世嫉俗毛病發作的橋段,她氣憤地說到,寫這些東西一點用都沒有!非洲難民的苦難不會變!什麼都不會變!其實看這一幕的時候,的確,想到電影前段發生的種種悲劇,以及人性的恐怖之處,觀眾也會一時之間跟女記者一樣洩氣,覺得什麼都改變不了,揭露了也沒用。但就在此時,你會知道,已經有些改變了,因為只要世上又多幾個人知道這樣的事實,積少成多,影響力會慢慢增加。不管有多慢,總是有進步,就像Wal-Mart、Starbucks等等企業的劣行也漸漸被公開,就算無法完全改變現狀,至少它們會有壓力改善。

何況在片尾,我們可以看到因為女記者的努力,以及人民的響應,國際政府機關也開始正視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即使並非盡善盡美,總是有一點成果。女記者這樣的旁觀者角色,幫助觀眾領悟到,每個人做的事情都有可能改變社會。

另外,Maddy與Danny那段未成功便成仁的愛情故事,雖然稍嫌突兀,但編導已經盡量將狗血成份降低。片中有一幕道別戲,即使雙方心中明白,此回分離恐怕會是永別的那刻,Danny也不過淡淡地說句:「也許下輩子吧。」兩人眼神交會,沒有什麼激情熱吻,一切盡在不言,就這樣無奈、淒美而壓抑地離去,非常唯美又讓人痛心的處理方法,也讓Maddy這個角色不淪為什麼香豔的點綴。

劇情鋪陳:
其實我認為本片票房應該要很成功的,因為雖然議題嚴肅,但它非常遵循好萊塢大片的規矩,真的「該有的都有了」。即使依照真實事件改編,本片仍然有許多斧鑿痕跡,情緒與劇情轉折都太精準了。三大主角都在善惡兩元間掙扎,以整個劇情與剪接來講,情節非常緊湊,雖然片長並不短,卻絕不會讓你想抖腳倒數片子的結束,各種爆破、槍戰場景也讓人覺得進電影院觀賞是值得的。也因為太緊湊、太精準,劇情的確是有點矯情,例如Solomon與成為孩子兵的兒子在最緊張關頭的大和解就非常公式化,尤其Danny與Maddy之間,有幾段對話太快就掏心掏肺,甚至到達有些灑狗血的地步。不過我也感謝導演這樣安排,讓更多人對這部片不會望之卻步﹝雖然我還是不懂在美國票房慘的原因﹞。

我覺得,帶有社會責任的電影,不要拍得太藝術,不要太自外於大眾品味,因為這樣的片更應吸引主流觀眾來看,才能造成更大影響。以這種角度來看,「血鑽石」的劇情,的確做到將嚴肅議題拍得主流且無冷場,在我看來是很成功的。本片有臨死前發出人性光輝的英雄Danny、有善良且富理想的女記者Maddy、也有一路為家人辛苦堅持的Solomon,這些光明因素使原本陰暗的題材得以中和,成為一部平凡英雄式的好萊塢標準電影。片尾Solomon要對各國政府機要演講時,電影配上澎湃磅礡的音樂,其實我覺得頗做作,不過我很快地壓抑住自己的憤世嫉俗,在心中為全片鼓掌。本片很成功地用商業的方式,呈現非常有意義的真實課題,大家去瞧瞧吧!

最後,讓我為Leonardo喝采。他非常用心揣摩角色,那口南非腔英文硬是了得,表情、動作都讓我認為他絕對是2006年最佳男主角。很高興他又找到演出「鐵達尼」之前的自我尊重了…欸,也不能這樣說,其實「海灘」裡面已經找回來了,不過這次可是更上一層樓。順道一提,他19歲演”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裡面的智障,演得很讚呢!畢竟對Leonardo來說,他演智障並不像棒棒糖底迪來演那麼容易;另外,他21歲演出「全蝕狂愛」(Total Eclipse)中的同性戀作家,也是非常優秀,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瞧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