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個朋友跟我說,他連著去香港與新加坡出差,由於這兩處落差太大,讓他震撼於香港給人的感覺有多糟糕。我第一次去新加坡已經是五年前的事情,第二次去雖然是前陣子,但只待在新加坡,因此不像他一樣有深切的感受。直到七月中旬,我去新加坡與香港出差一星期,星期日晚上至新加坡,週二晚飛香港,週五晚回台灣。因為行程緊湊密集,又因為是先去新加坡,再去香港,使得兩個都市的環境落差更為明顯,害我在香港的那幾天不斷想逃回新加坡。當然,要是能逃回台北更完美,只是,如果一定要出差,天哪讓我去新加坡吧。

這些落差裡面,最嚴重的就是空氣品質、噪音與綠化程度。中環、金鐘的空氣常瀰漫著吹不動也排不走的廢氣,搭配上市區內已成常態的塞車情況,讓我覺得被困在一堆臭氣裡無法呼吸,好想打開任意門回到台東,就算只能呼吸個十秒也好。香港沒有肺也是個大問題,所謂「公園」也不過是些小樹叢,缺乏真正的公園,不僅讓空氣品質難以改善,也造成市內溫度高。又因為香港人多嗓門大,再加上車多火氣大造成喇叭聲此起彼落,整個城市就是鬧哄哄一團,非常教人痛苦。

香港金融區的塞車狀況也不消多提,不只上班時間塞,其實中午下午也照樣塞。各家金融機構彼此的距離不遠不近,走空橋可能趕不及,而且還會熱得汗流浹背;而打D﹝搭計程車﹞至少不會熱得太狼狽,但萬一塞在車陣中,搞不好比走空橋更慢。

說到香港的計程車司機,其實我的心情很複雜。誠實說來,他們是讓我想逃回新加坡的主因之一。新加坡的計程車司機不管外籍本土,大多都很客氣和善,也不會擺著臭臉;香港的司機就可怕了,不僅神情大多像兇神惡煞,有些開車還橫衝直撞,見到開不好的其他車輛就高聲怒罵,我每回坐在計程車上都神經緊繃,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

然而,另一方面我卻很能理解他們表面上的「無情」。其實他們心裡還是很善良、很有正義感的。我遇過因為聽錯目的地而開錯地點、臉臭態度極差地載我們繞回正確位置後又自願少收錢的司機;也遇過向另一位搶著上車的客人臭罵嗆聲趕她下車、只因為我們比那位客人早招手的司機。他們知道要「做對的事」,但他們的態度非要如此兇狠不可,我想是香港多年的殘酷生活磨成的吧──他知道要公平公正對待客人,但不想給這些付錢的客人好臉色;他不在乎這些捧錢搭車的中高階級人士,反正長久以來這些人也不在乎他;你今天付我二十幾港幣,我把你從太古廣場載到IFC,咱們銀貨兩訖,權利義務乾淨,從此沒了關係。其實,如果一個城市鬧區可以有人住半山豪宅有人住在鐵籠裡,大家也不以為忤,把這當成資本主義下的必然情形,久而久之也會培養出「無情」吧。

反觀新加坡,如果你不是國民,也不是創意工作者或同性戀,只是個出差旅客、外來工作者、或是退休人士,他們的確提供了很舒服的環境,有花有草有新鮮空氣,也沒有讓人很不舒服的貧富差距,雖然無聊了點,但以「生活」來說,舒服得多。

我覺得,越來越多避險基金想把總部自香港移到新加坡,是有原因的。畢竟,工作掙錢是一回事,但平日生活品質也很重要啊,家人安置與小孩教育也很重要啊。其實我對香港是很有感情的,畢竟從小就去過那麼多次,也有親戚住在那兒,看遍了她將近二十年的變遷,但是她現在的環境與狀況,實在讓我無法偏袒,現在任何人告訴我,他寧願去無聊的新加坡也不要去香港,我百分之百可以理解。或許是我也老了吧,沒法純粹為了高聳的大樓與繁忙的腳步感到興奮,無法忍受一個沒有公園的地方,更痛恨看到中環那種極樂天堂與人間煉獄只在一線之隔的強烈對比。

我不知道未來香港到底該如何,她是個矛盾的地方。香港人心裡難免認為自己應該是「高級」一點的,但現在卻要聽命於「感受上較為落後」的祖國政府。有人說,在香港買東西,講廣東話會比講普通話買得便宜,我雖然不贊同這種差別待遇,但可以理解那些商人的心情。他們表面上得聽話,得沒有自己,但心裡隱隱還是有種不對勁的感覺。我相信這幾年如果有組織在香港去高喊「愛香港」或是「我是香港人」口號,應該會有很好的迴響。然而,這仍然不會改變香港人心中的矛盾。

於是,香港回歸十年紀念的那個月,我在香港待了三天,除了被她的空氣與噪音嚇壞以外,亦對她感到矛盾無解...

[ 加入書籤 ]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technorat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