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沒看過「印第安納瓊斯」系列的任何一集,畢竟英雄冒險片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尤其我一向不喜歡沒有重大缺點的英雄﹝怕蛇不能算﹞;當然另一個原因是我還很年輕嘛,哈哈,怎麼有機會看呢。不過,最近因為「印第安那瓊斯:水晶骷髏王國」要上映,台灣有某電影台,一口氣將過去三部印第安那瓊斯系列電影拿出來播,我才終於看了這些二十幾年前的電影。感覺上,第一集「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即使現在看起來步調有點慢,但還是最棒的一部,後面兩集比較糟糕,到了「聖戰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我已經沒什麼意志力看下去了。第二集感覺蠻噁心的,第三集的女主角實在太討人厭,諸如此類。不是說這樣公式化的情節就不行啦,只是面對這種完美英雄角色,連看三集是有點吃不消。



*** 有雷 *** spoiler alert ***

至於新上映的第四集「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其實這部片根本不需要影評吧,想看的觀眾,光靠「它是印第安納瓊斯系列的第四集」就會去看了,不會管別人的說法。既然如此,就讓我挑挑毛病吧。希望不會被罵太慘。

我對這部片期待並不高,事實上是非常低,但看完後還是覺得普普。「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的存在,算是提供大家回憶、回味,並完成世代交替的吧。第四集的產生,與上一部印第安納瓊斯電影,差了十九年,這其中經歷了劇本問題,以及製片喬治魯卡斯與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對於續集方向的不同意見。原以為磨了這麼久,劇本應該要很棒的,不過我覺得這部片最弱的一環就是劇本,即使有些對話還蠻有趣的。

我實在不喜歡這劇本,內容有點扯還沒關係,但它幾乎把所有老梗都拿來用,像是個大雜燴,到最後甚至冒出了真正的外星人與飛碟、反派Irina眼睛被燒到噴火等等,要是不跟我說這是「正港」的印第安那瓊斯系列,我還以為是惡搞的咧。而且本片完全不需要解謎,從電影開始沒多久的”51”,再加上水晶骷髏長的樣子,大家都馬上知道這部片要講外星人。不曉得是否有人跟我感覺相同,那個水晶骷髏很像是壓克力裡面裝塑膠袋,我當然知道不是這樣做出來的,但質感看起來真的怪怪的。

還沒看到電影之前,光是片名就讓我期待很低,想想看,如果本片片名去掉「印第安納瓊斯」,我懷疑有多少人想看一部叫做「水晶骷髏王國」的片。看完電影之後,我覺得內容的確也像片名一樣詭異。前半段大約知道劇情之後,後面就純粹是一段接一段的追逐戲,只是背景不同。扯到外星人也就算了,反正能夠有「法櫃」這種東西,為什麼不能有外星人?何況拿這點批評的話,一定會有人說「那超人能飛也很扯啊」、「那浩克能變形也很扯啊」、「那蜘蛛人能吐絲不就更扯」,所以還是別討論這點比較好。可是,外星人題材被它演完了,那七月在美國上映的「X檔案2: 我要相信」還要演啥?哈哈好啦這是開玩笑的,不過總覺得這集的劇情,即使以現在2008年的標準看,「未來感」仍比「歷史感」重,搭配50年代的背景是有點不習慣。而且,史帝芬史匹柏好像從他的道具室搬出不少舊道具來用,「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等等都出來了,我朋友還很機車的說「只差大白鯊沒拿出來」。

另外,大概是我一直不喜歡Indy的完美形象,所以要是讓我寫劇本,從他被學校炒魷魚之後,大概會往中年危機、中年失業的苦情自嘲形象描述吧,何況還莫名多出一個兒子,生活費又要增加了…好啦這些都是我在作夢,劇本要是寫成這樣大概就沒有票房了。

再來看背景與人物吧。整部片的五零年代氣息蠻棒的,我想這是因為史蒂芬史匹柏就生在那年代,對當時氣氛很有感覺。貓王的那首"Hound Dog"真是當時的經典哪。所有那時代的代表事物幾乎都出現在電影裡了,像是赤色恐懼、麥卡錫主義、羅斯威爾事件、原子彈等等。我覺得”I like Ike”這個梗也蠻好笑的,只是電影院裡好像沒有人笑…

Harrison Ford當然是撐起整部片的重要人物,以一個符合領老人年金資格的人來說,他看起來蠻不賴的,而且他的眼神比他近期其他片都有神,感覺他真的很投入。

Shia LaBeouf飾演的Mutt,螢幕上出現的第一個造型,就是馬龍白蘭度在50年代電影「飛車黨」(The Wild One)的模樣,但是…馬龍白蘭度還是比較帥啊!從片中看起來,下一代的印第安那瓊斯電影﹝如果還有的話﹞,Shia大概會變成主角,但我說不出為什麼,總覺得他還沒有一個人撐起一部片的能力。可能還要時間。

Marlon Brando in "The Wild One"






本片的女伴角色比較對味,出現在「法櫃奇兵」、由Karen Allen飾演的Marion,就是與Indy比較搭,不管是角色的個性、彼此的相處、態度等等。我想,在印第安那瓊斯三部曲中,最讓人受不了的應該是第三集的女主角吧,不是說那位演員有問題,而是劇本把她寫得很糟。幸好第四集找對人回來演。





Cate Blanchett的俄國口音真是讚,完全就像是「鹿兄鼠弟」(Rocky and Bullwinkle)裡面的Natasha,她的角色也是如Natasha一樣卡通。



動作場面的部份,首先讓我問一下,為何森林裡有兩條平行的路?當初開第一條路的時候還不夠累嗎?噢噢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覺得片中的動作場面比較沒有「真正在混戰」的感覺,大家都排得剛剛好,好像說好了「什麼時候你跳來我這」、「什麼時候換我跳過去」,諸如此類,比較像在排舞。另外,那群俄國兵真的很遜耶,不知道在等什麼,拿著槍都不知道子彈射去哪了,與兩方交戰根本「無關勝負」,好像他們也是觀眾一樣,只差手上沒有爆米花,蠻無言的…



至於拍攝方式,史蒂芬史匹柏當然是佼佼者囉。例如Indy的出場方式,史佬當然知道大家都在期待Indy出現,但他先拍Indy那著名的帽子,再拍他背影,最後才看到他的臉,完全知道怎麼吊觀眾胃口。另外,史佬在這部片堅持不用數位攝影機,要用35釐米膠片拍,用傳統的化學沖印等等,都增加了本片的懷舊味道。而且他不像某些導演,喜歡靠大量剪接來達到動作片的速度感。不過,說歸說,既然有喬治魯卡斯當製片,而且現在已經是2008年,這部片還是用到很多電腦特效,例如那段Mutt與Irina在兩輛車上對砍的戲、巨大紅螞蟻、猴子、原子蕈狀雲等等,都是CGI,這原本也無可厚非,但我還是要抱怨一下,Mutt與Irina對砍的戲做得太假了,我幾乎看得到他倆在藍幕前面打來打去的模樣,天哪。

結論是,對於本系列的死忠影迷而言,看完電影我猜會有兩種極端反應,一種是非常包容,因為好像看到以前的老朋友回來一樣;另一種是不忍說些什麼,但心裡很失望。至於我,因為完全不是影迷,所以就直接批評了。

最後,馬雅的金字塔被搬來祕魯了,真是令人無言…果然對美國人而言,美洲的其他國家都是一樣的。我有個小疑問,骷髏王國是在秘魯,那麼為什麼他們常在講馬雅語?印加文化的語言跟馬雅語言算是相通的嗎?

附帶感想:我是影集「X檔案」的忠實影迷,每一集都看過,所以對於「X檔案2」到底要朝哪一個方向演出,感到非常恐懼…希望別搞砸呀,至少不要有水晶骷髏之類的東西。

標題註:”I Want To Believe”是今年夏天新片「X檔案2」的片名。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