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教育》的劇本是由名作家Nick Hornby﹝「失戀排行榜」、「非關男孩」﹞根據英國記者Lynn Barber的回憶改編,原版的回憶其實只有十幾頁左右,刊登在雜誌上。一向以剖析男性心理著名的Hornby,這回描寫起女性倒也一樣細膩精準,看似平淡的故事卻有許多讓人認同、感動之處,加上整體演出水準極高,非常值得一看!





1961年,戰後的英國,披頭四還沒走紅,也就是說一切還處於保守、無趣的狀態,16歲的Jenny﹝Carey Mulligan﹞與父母住在倫敦,她非常聰明,喜歡法國音樂與法語,比起同學們都早熟,父母一心希望Jenny用功讀書,進入牛津大學就讀。一個下雨天,放學時她揹著大提琴錯過了巴士,只得走回家,途中遇到一位開著車的三十幾歲男子David﹝Peter Sarsgaard﹞,熱心載她回家。隨著兩人更熟識,David帶Jenny認識他的好友,並帶她聽古典音樂會、上高級餐館,甚至說服Jenny的父母讓他帶Jenny去牛津大學、巴黎等等,然而David的背景卻不如Jenny所想像…



Jenny會如此被David吸引,是頗可以理解的,畢竟David的生活看起來非常有趣,充滿了Jenny喜愛的東西,例如華麗的上流社會與高級藝術,而Jenny在家只能聽著中產階級、平凡、手頭緊的父母諄諄教誨她要念書,學校的老師與同學們也無趣到極點,Jenny平日欣賞的東西,周圍幾乎沒有人能懂,只有David的程度能與她有知性的交談,況且,在遇見David之前,Jenny的未來十分可怕,大學畢業後只有三種選擇:家庭主婦、老師與公務員。而她看看自己的母親,以及學校的女老師與女校長,想到她們的無趣人生,Jenny知道自己即使念了牛津,最後還是可能變成那樣的女人。反觀David的女性朋友Helen,她可能無知、沒有什麼涵養,卻能享受那些上流美好、多采多姿的生活,Helen有無數機會欣賞音樂會或藝術品,但卻不懂欣賞,在Jenny眼中一定覺得非常可惜,因為若她能過Helen的生活,絕對會比Helen更能體會那些東西有多麼珍貴。











Jenny雖然知道自己很聰明,但年輕的她卻不知自己沒有想像中世故。因為她聰明,所以有著無知的信心,認為自己都想通了,而到後面發現真相時,她受到的心理打擊令人心碎。不過堅強的她還是有面對的勇氣,Carey Mulligan詮釋的Jenny不吭不卑,不是以受害者姿態面對一切,而是在各種不同階段與領悟中,自行決定命運,這樣的角色不落入俗套,也讓「名媛教育」成為一部特殊的電影。





另一個值得探討的角色是Jenny的父親。乍看之下他嚴厲要求女兒考上好大學,只是為了讓她嫁個好老公,似乎既現實又不顧女兒感受,但片中再再強調他們家的財務壓力,讓觀眾慢慢明白,父親不純粹是希望女兒釣金龜婿而已,另一個很難說出口的理由,其實是父親內心充滿罪惡感,希望女兒能擁有自己永遠無法給她的,他盼望藉由高學歷,可以幫她掙脫目前的階層,掙脫這些父母給她的限制,做到父母沒法做的事情。到片尾有一段父女的對手戲非常令人感動。



女主角Carey Mulligan以前的角色都不太亮眼,包括2005年版「傲慢與偏見」的Kitty一角,而在「名媛教育」裡她演得太好了,也讓她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好萊塢通常會讓許多超齡女演員扮演年輕少女角色,一方面是考慮演技成熟度、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年輕又夠紅的女演員不多,而常見的狀況是,這些女演員可能很有票房吸力、魅力與演技,但卻怎麼看都不像那個年紀的女生。Carey Mulligan則是個例外,她拍攝此片時已經約22歲,而片中角色只有16歲,但她不僅演得非常好,看起來也完全像個16歲但心靈早熟的女孩!我看著她就一直想到Ellen Page﹝「鴻孕當頭」的女主角﹞,而Ellen比她小了好幾歲哩。另外,有沒有人覺得Mulligan很像Emily Mortimer?







飾演金髮胸大無腦女子Helen的Rosamund Pike﹝「傲慢與偏見」裡的Jane﹞也是一絕,現實生活中極為聰明的她,在片中完全就是個愚蠢美女,受不了古典樂﹝這點跟我相同﹞,還傻氣地與女主角說,學拉丁文沒有用,因為她相信50年後就沒人說拉丁語了,就連拉丁人也不會說。哈哈。Rosamund Pike還說了一句讓我完全有同感的話:「我最不愛聽古典樂了,每次聽都好像在參加自己的葬禮」。











Peter Sarsgaard﹝瑪姬吉倫荷的老公,「孤兒怨」男主角﹞飾演的David也很棒,既迷人又有點讓人發毛,過去他常常是個搶眼的配角,這回倒是讓人見識他有擔任主角的實力。





Alfred Molina﹝「蜘蛛人2」裡的八爪博士﹞的演出極為感人,尤其最後一段他向女兒Jenny解釋的時候,原本嚴肅的他展現了柔和的臉部線條,讓人感覺到他對女兒難以言喻的關懷與愛。Jenny的母親由Cara Seymour飾演,雖然表現機會不多,但仍恰當扮演了不希望女兒和自己一樣卡在郊區沒有娛樂生活的母親。



自從演了「都是愛情惹的禍」(Rushmore)就很少有搶眼角色的Olivia Williams,終於又回來了,她扮演Jenny的老師,一開始看起來很嚴謹無趣,但在她嚴肅的外表下,對Jenny其實充滿關愛,後面一幕Jenny去找她的戲實在很棒。





女導演Lone Scherfig來自丹麥,曾經是Dogme 95的遵循者,通常我對這種導演的作品會感到害怕,如果你看過我之前寫的「誰才是導演」影評就會明白我的意思,不過她的「名媛教育」拍攝手法頗為主流,不是那種曲高和寡的藝術片,大家可以放心觀賞,呵呵。

編劇Nick Hornby與導演Lone Scherfig


最後提一點很個人的感想。我看這部片時,非常能認同Jenny的感受。我從小就比較喜歡西方的文學、音樂、電影等等,國中高中時期,最喜歡的作家是珍奧斯汀與馮內果;華語音樂只聽林憶蓮與一點點羅大佑、李宗盛、梅艷芳,其他主要聽的音樂都是西方的,包括瑪麗亞凱莉、Eels、Queensryche等等;電視方面,我從不看台灣的連續劇與綜藝節目,而是看David Letterman的脫口秀(Late Night Show),以及各種影集包括「艾倫愛說笑」、「歡樂單身派對」、「為你瘋狂」、「我愛蘇珊寶貝」、「外星人報到」等等;電影也是,那些年周星馳的電影我只看過一部,而且已經忘了是哪部,另外看過「東方不敗」,以及一部劉德華的不知什麼電影,其他則都是看好萊塢電影或甚至一些歐洲電影。我爸媽都是傳統的人,他們沒有限制我的興趣與喜好,但也知道我跟他們非常不同。如果說法國與上流社會是Jenny當時對成人幸福生活的解答,那麼美國就是當時我的解答,我總是不知為何自己是黃皮膚﹝老實說我現在都還有這種感覺──我應該生出來就是英國人才對,哈哈﹞,也不知為何旁邊的人都在看日劇與日本漫畫與超級星期天,我格格不入,只能告訴自己,不是我有毛病,只是待錯地方。那後來發生甚麼事情呢?為何不再憧憬?很簡單,我長大了。我學會分辨美國與英國的差異,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是英國﹝哈哈﹞。這是屬於我自己的"An Education",學習到很多事情並不如表面上看見的。我確實比較喜歡西方的藝術與文化,但對於西方國家,我有了比較多面的觀察與評價,不再是「什麼都好」,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問題。還好我不像Jenny需要付出那麼多代價來學習,要是當年有個美國男人說要帶我去美國認識Jerry Seinfeld或David Letterman,天知道,搞不好我就去了哩。

我超愛以下這張劇照,多多少少訴說了我以前的心情。


***
經典對白
***

Miss Stubbs: You seem to be old and wise.
Jenny: I feel old. But not very wise.

***

Jack: Knowing a famous author is better than becoming one. It shows you're connected.

***

Jenny: If you never do anything, you never become anyone.

***

(Photo courtesy of Sony Pictures Classic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