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這部片時我的反應是有點呆掉了,我不太確定剛才看到了甚麼,對劇情雖然大致了解,但又覺得好詭異。「創:光速戰記」可以算是拖了很久的續集,它的第一集是1982年的"Tron",同樣由傑夫布里吉主演,是電腦特效電影的始祖,當年甚至被奧斯卡排除在特效獎項的提名外,因為當時認為電影用電腦動畫來做特效像是作弊。我沒有看過那部"Tron",不過我猜看過也無助於對「創:光速戰記」的了解。片頭的氛圍令我以為這部電影是Christopher Nolan的徒弟之類的當導演,好像要往「全面啟動」(Inception)的方向走去,但隨著後面的劇情同時變得複雜與有些可笑,以及綿延不絕的解說,反而讓我覺得比較像在看影集「南方公園」(South Park)第14季第10集的"Insheeption"。電影本身把自己看得很認真,但因為說故事說得不好,所以變得很奇怪。



Sam﹝Garrett Hedlund﹞是個叛逆青年,他的父親Kevin﹝Jeff Bridges﹞創立了電玩公司,但卻於20年前失蹤。有一天Kevin的朋友告訴Sam,他收到一則來自Kevin舊辦公室的簡訊,Sam既懷疑又好奇地進入舊辦公室找線索,卻意外進入了父親當年創造的虛擬世界,並發現父親竟然是被囚禁在那兒,Sam要想辦法自救並救出父親,還要阻止虛擬世界中的邪惡勢力進入真實世界傷害人類…



本片的動作與特效場面頗驚人,的確是個神奇虛幻又詭異的世界,導演Joseph Kosinski念過建築,應該對電影裡的空間設計有幫助;lightcycle比賽的那段非常精彩,簡直讓人想身歷其境玩玩看,然而有些動作場面實在荒謬到有點好笑,例如兩人拿碟片丟來丟去想致人於死地的畫面,雖然看起來是很炫沒錯,但這畢竟像是兩個人在丟飛盤,看久了我不曉得該認真看待還是當搞笑。另外,整部片給我一種在看太陽馬戲團的感覺,比較像一場大秀,但沒有夠深夠細緻的劇情,很難產生感情連結,而且劇情從中間以後好像開始完全瓦解了,我覺得自己只能繼續注意Olivia Wilde穿緊身衣的樣子,還有Daft Punk的配樂實在太到位了,其餘的我都不太搞得清楚,只覺得那堆users啦programs啦ISOs啦等等實在太複雜,有時候甚至要走到模糊沒有結論的宗教隱喻了,然而我還是有一大堆問號,例如在虛擬世界裡的Kevin為何會變老、那位辣到破表的數位ISO若來到人類世界是不是血肉之軀等等,整部片想探討的好像很多,卻都只講了一半。



角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Michael Sheen飾演的夜店主人,他的扮相看起來像是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打扮成大衛鮑伊,整個角色的目的幾乎純粹是搞笑,不過,雖然這角色本身很有趣,但與本片其他的嚴肅氣氛完全不搭,所以雖然很亮眼,卻也很突兀。傑夫布里吉在片中分飾兩角,一個是被困在虛擬世界多年的Kevin,一個是他在虛擬世界中青春不老的數位分身CLU,那個特效塑造的分身看起來極不真實,像打了太多肉毒桿菌一樣,特寫時眼神實在太假了,不過既然CLU是個虛擬人物那麼或許這也說得過去,而Kevin的角色讓人覺得以現在傑夫布里吉在電影圈的地位與演技,來演Kevin實在很浪費,不過他在片裡說那句"You're messing with my Zen thing, man!"的時候,倒是特別令人想起他在「謀殺綠腳趾」(The Big Lebowski)裡的鮮明角色,不如拿看本片的時間去看「謀殺綠腳趾」。Cillian Murphy在電影開頭有客串一個角色,戲份超級少,不曉得是不是為了將來的續集鋪路,但若劇本與這集水準差不多,那太浪費Murphy的演技了。飾演年輕主角Sam的Garrett Hedlund還算稱職,雖然有點太木頭了,但起碼比星際大戰前傳系列裡的Hayden Christensen好。



至於片名"Tron"是劇中的一個角色,但他幾乎沒怎麼出現,在片中的倒敘裡觀眾得知他曾經轉為支持反派但之後又改變心意,至於為什麼改變心意我也不知道,反正如同本片其他劇情,一切都是編劇說了算,我們觀眾就靜靜聽解釋就試了。1982年飾演Tron/Alan的演員Bruce Boxleitner,在本片也回籠演出同樣角色,結果卻沒有甚麼戲份實在太可惜。



簡而言之,「創:光速戰記」有不錯的聲光效果與特效動作場面,還有很辣的Olivia Wilde,但除此之外可說乏善可陳。

(Photo courtesy of Walt Disney Pictures)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