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jpg

1977年,27歲的Robyn Davidson獨自帶著四隻駱駝與一隻狗,花了九個月步行1700英哩橫越澳洲沙漠。

《駱駝女孩的沙漠之旅》正是改編自這個真實故事,從1975年Robyn﹝Mia Wasikowska﹞來到澳洲的Alice Spring為長征準備開始,敘述了準備工作與旅途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與思考。

05.jpg

這是個非常激勵人心的個人故事,甚至可以延伸到女性自我的思考。在大部份的獨行長征或公路電影裡,女性都只是配角,鮮少能擔任唯一主角,當Robyn說"I just want to be by myself."時,她提醒大家一個常被忽略的需求:女性也想要自己出去靜一靜、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只有男性會想。當社會上很習慣男性休假時拋下家事與孩子出門去騎自行車重型機車、喝酒、運動...種種所謂「喘口氣」的休憩時,女性又何嘗不想?但似乎只有未婚女性有此權利,甚至,當未婚女真的想做一些很自我、很艱難、很了不起的事時,還會有很多過度熱心的人急急告訴她說她做不到、這樣不好,就如同本片裡面許多善心人士一樣。

04.jpg

在這趟單人沙漠旅途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感覺,Robyn不用擔心自己的妝髮、儀容,隨時可以醜醜的,不想穿衣服就別穿,不需要費心經營人際關係,不用擔心格格不入。看完這部片後,若非沙漠太危險,連我都想試試這樣的生活方式了。

09.jpg

另外,片中關於白種人/觀光客與原住民之間的相處議題,以及男女平等與尊重原住民傳統之間的衝突,也頗發人省思。本片沒有很直接探討這個問題,只是簡潔呈現出現實情況,不會讓這些話題喧賓奪主。

本片早在80年代就有拍攝計劃,90年代時茱莉亞羅勃茲曾是可能的女主角人選,不過,本片最終選擇的女主角Mia Wasikowska令我完全無法想像其他人來演這角色,她非常貼切表現出Robyn的堅毅與勇氣,即使在崩潰的時刻,她也不給人退縮或懦弱的感覺;此角不擅社交,很難相處,要讓觀眾喜歡並理解這樣的人並不容易,但從Mia的演出裡,觀眾能感受到她對孤獨的渴求,以及她的脆弱,進而理解她為何拒人於千里之外,並踏上這趟旅程。片尾的真實照片一定要看,看了會發現這個選角與演出多麼合適,這兩人實在太像了。

13.jpg

飾演攝影師的Adam Driver也很棒,他的尷尬看起來很真實且出自善意,受傷與遲疑的情緒也內斂地恰到好處,是自然且畫龍點睛的演出。我覺得來自影集《女孩我最大》(Girls)的Driver這演員很有趣,他有男主角的條件,但在《紐約哈哈哈》《醉鄉民謠》以及這部片裡的他,都顯示他也是個實力派的性格演員,我想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個很好的電影主角角色來發揮了。

08.jpg

個人認為本片可惜之處,是對Robyn的動機與心中想法沒有更深的探究,所以觀眾主要是跟著主角經歷這趟神奇旅程,但對Robyn沒有更多了解與認同,也沒有什麼情感上的複雜性。基本上,這部片的風格比較接近紀錄片,甚至像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但片中呈現的風景﹝攝影師是《澳大利亞》的Mandy Walker﹞、Mia的精湛演技、與沙漠生活體驗,還是頗值得一看。

喜歡這類電影的朋友,我更建議看《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以戲劇角度來說,那部片帶來的震撼與衝擊,會比《駱駝女孩的沙漠之旅》大很多。

***
經典對白:
***

Robyn: How do you tell a nice person to go die in a hole?

***

Robyn: Camel journeys do not begin or end. They merely change form.

***

Camel dealer: You don't have to be unlucky to die out there.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