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again1.jpg

《曼哈頓戀習曲》是當年執導《曾經,愛是唯一》(Once)的愛爾蘭導演John Carney的新作。《曾經,愛是唯一》的精神可以如此概述:人生充滿不完美、遺憾與妥協,但音樂﹝或可延展到其他藝術﹞可以助人療癒、克服痛苦。而《曼哈頓戀習曲》的精神也很接近,只是背景從都柏林換成紐約。

02.jpg

若要簡單敘述劇情,就是剛失業的唱片公司製作人Dan﹝馬克魯法洛﹞,與剛失戀的詞曲創作人Gretta﹝綺拉奈特莉﹞,在意外相遇之後對彼此人生產生極大影響。兩人認識的源起,是因一首歌。失意的Gretta在酒吧被朋友拱上台唱自己寫的歌,現場反應普通,但Dan卻聽出歌的潛力。

jpg.jpg

音樂是本片最重要的元素。例如它巧妙運用不同觀點的倒敘,讓觀眾可以看到同一場表演的不同版本,看到編曲的影響,看見一個好製作人如何從璞玉雕琢成藝術品;兩人在紐約街頭分享彼此手機裡的音樂播放清單,更是愛好音樂者都會心動的極致浪漫。

09.jpg

喜歡紐約的朋友也一定要看,《曼哈頓戀習曲》像是對這城市的情書,不管是主角在城市不同角落錄製音樂,或是一起戴著耳機輕舞巷弄間,在時代廣場聽著Stevie Wonder的"For Once In My Life"等等,如果去紐約玩過或住過,應該可以勾起不少回憶。

tumblr_n3qapmbsnj1qjaa1to1_1280.jpg

***以下有雷***

Begin-Again-2.jpg

我很喜歡片中以女主角為中心產生的漂浮感。當初她離開英國來到紐約的原因,只有她的搖滾歌手男友。由於男友事業將在美國更上一層樓,是情人也是創作伴侶的她因此愛相隨。但被男友背叛以後,她沒有任何理由繼續待在紐約,這城市的一切都在提醒她的傷心與挫折。於是Gretta拖著行李寄宿朋友家,決定第二天就要搭機離開,但因Dan的提議才留下嘗試,這種背景,加上他們游擊隊式的市區隨處錄音的方式,為本片帶來不確定、漂泊的氣氛,卻也帶著某種自由自主的精彩活力。片尾的收尾法﹝女主角騎單車的那幕﹞更加深這種感覺,自由而孤獨,充滿了不確定與多變的可能性。

07.jpg

Gretta與Dan的結局法實在太適合了,很高興導演沒有硬拗一個完美結局。獨自一人也是個結局,獨自一人不一定是好或壞,我想時下太多電影都太強調一定要找到伴侶才是好結果,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片中兩男都不適合她,她不需要勉強自己二選一。Gretta與Dan在事情差不多塵埃落定後,見面道別時對望的那一眼,實在非常震撼,滿腹的感情一邊爆發卻又一邊壓抑著。他們對彼此極為重要,影響極大,也一定有感情,但考量各自的包袱與人生方向,也許他們真的只能走到這裡了。傷心嗎?當然會。但他們都拋開了遇上彼此前那個自暴自棄的自己,找到了重新開始的力量。

但我也得說,在credits之後的那個附帶結尾,有點毀了上述這個好結尾,把力量削弱了,我認為有些失敗。

本片除了專業演員如馬克魯法洛、綺拉奈特莉、Catherine Keener、Hailee Steinfeld等等,還有專業歌手也參與演出,包括嘻哈歌手Mos Def、饒舌歌手CeeLo Green、魔力紅主唱Adam Levine等等,戲份雖少但都還不錯。

13.jpg

01.jpg

10.jpg

不過本片的靈魂還是馬克魯法洛與綺拉奈特莉。馬克魯法洛讓一個明明條件很糟糕的人還是能顯現出可愛、討喜之處,演得很不錯。綺拉奈特莉除了演以外還要負責唱,她唱得不差,雖非專業歌手等級,但適合片中歌曲的風格以及「創作者」的角色,唱起歌來別有風味,這些歌要是讓席琳迪翁來唱就失去片中的味道了。奈特莉飾演的Gretta一開始因為不喜歡成為焦點,在表現音樂時較為退縮,但在開始錄製demo的過程中,觀眾看見她的改變,她漸漸從一位只能在背後寫歌的創作者,蛻變成也能表演、能散發魅力的表演者,這樣的蛻變很精彩。

12.jpg

但是,身為一位非常喜歡《曾經,愛是唯一》的影迷,實在很難不將《曼哈頓戀習曲》與它比較。畢竟這兩部片的編導都相同,題材接近,很容易聯想。我覺得《曾經,愛是唯一》比較大膽、有勁、草根一些,它的音樂更有簡單而情感奔放的魅力,人物遇到的處境更不道德、更多掙扎﹝男方有女友,女方有家庭﹞,而且,以我個人口味而言,《曾經,愛是唯一》的"Falling Slowly"比《曼哈頓戀習曲》的任何一首歌都更好聽,我到現在都難忘懷當年在電影中聽到那首歌時,全身起雞皮疙瘩、心情激動莫名的感覺。

另外,《曼哈頓戀習曲》很多元素都太傳統了,所以有點「煩煩的」,它是好看好聽沒錯,但就是有不少似曾相識的情節堆在那裡。失意的音樂人在紐約漂浪,失意的製作人酗酒又找不到好音樂,搖滾男友追逐星夢迷失自己甩了好女友,破碎家庭的女兒被父親忽視因此穿著不當,女主角指導男主角與前妻的女兒如何打扮如何吸引男孩,女主角邀男主角的女兒一起參與錄音結果發現女兒是吉他天才,這些都是常出現在電影裡的元素,甚至到後面搖滾男友任由唱片公司將前女友作品編得俗不可耐迎合大眾,都讓我想到《K歌情人》

08.jpg

雖然說了那麼多壞話,不過別誤會,我還是喜歡這部片,它很難讓人不喜歡,每個人偶爾都需要一部撫慰人心的"feel-good movie",在這世界裡面爛掉的人生可以重新開始,很多朋友都樂於助人,在紐約開車可以隨時找到停車位﹝這不是神蹟是什麼﹞。《曼哈頓戀習曲》就是一部適合撫慰人的電影。這點與《五星主廚快餐車》挺像的。

11.jpg

maxresdefault.jpg

***
經典對白:
***

Dan: You can tell a lot about a person by what's on their playlist.

Greta: I know you can. That's what's worrying me.

***

Dan: Musicians for the most part are monosyllabic teenagers who really don't have a whole lot to say.

***

Miriam Hart: No girls like her, she is distant, and basically the only people that want to hang out with her are older boys who want to fuck her.

Dan: Oh really? And you find that a big surprise? You let her walk out of the house looking like, fuck, Jodie Foster from Taxi Driver.

Miriam Hart: She dresses the way she wants to. And besides, any daughter who dresses like that only wants one thing.

Dan: A pimp?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