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3.jpg

《出棋制勝》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在美俄冷戰時期,美國出了一位棋王Bobby Fischer(陶比麥奎爾),舉國引頸企盼他能擊敗蘇聯籍的世界棋王Boris Spassky(李佛薛伯)。然而當時被美國人視為英雄與希望的Bobby,心理狀況似乎有極大的問題。

012.jpg

Bobby在單親家庭長大,小時候常看媽媽招待一群支持共產主義的朋友來家裡開派對。母親不常花時間在他身上,漸漸長大後他開始自學下棋,短短幾年成了美國知名的西洋棋神童,但或許年幼時家中對政府時時提防的氛圍,以及心境上的孤單,令他沒能培養出與人相處的能力。

011.jpg

此外,西洋棋是需要高度專注的比賽,棋士得盡力想出每一種可能,能想到越多步以後越好。或許因為如此,Bobby討厭各種噪音,包括非常細微的聲音,所以周圍的人事物很容易令他惱怒。Bobby對西洋棋的天份與興趣,幾乎讓他成為一個更孤單的人。

009.jpg

後來,隨著Bobby越成功,精神狀況也日益惡化,陷入各種妄想,總是懷疑別人竊聽、抱持嚴重的反猶太人傾向(但他自己就是猶太人)、對蘇聯充滿誇張的敵意與懷疑。Bobby看似為國爭光、對抗外國人,但他真正的戰爭,恐怕是跟自己打的。

004.jpg

《出棋制勝》除了呈現Bobby的精神問題,也透過Bobby與Boris的世紀對決,讓觀眾看見最高段的這些棋手,對西洋棋的投入與專注到什麼程度。片中這場大賽過程,不管棋盤上或棋盤外都充滿懸疑,棋士作的各種決定與反應,以及奇怪的要求,都讓人猜測這背後目的是否為心理操弄、會否有什麼精心計算的陷阱。

006.jpg

另一個更大的主題,則是「愛國心」的黑暗面。Bobby這個人或許是個惱人的混蛋,但大眾在愛國情操至上的群體氛圍下,也沒善良到哪去。舉國上下所有人看著Bobby的誇張行為,沒人擔心Bobby的心理狀況是否已到臨界點,沒人認為他可能該休息,大家滿腦子想的都是要他擊敗蘇聯棋手,等他贏了之後再淡忘他。Bobby身邊關心他的人,除了姊姊以外,只有他的教練(Peter Sarsgaard飾演);另一位賽期全程跟著他的律師(Michael Stuhlbarg飾演),背後代表著華盛頓,只掛心要確保Bobby完成比賽、贏得勝利,其他的事情這位愛國律師一概不關心。在群體情緒主導的不理智狀態下,每個個體都可能是被犧牲的小卒,不僅是Bobby,就連他的世界棋王對手Spassky也是小卒,是國家傾全力栽培來撐起民族自尊的小卒。而當時美蘇彼此妖魔化的種種思想,更是讓許多人付出沉痛代價,例如兩陣營發生的各種軍事衝突事件。

005.jpg

電影最後揭示了Bobby Fischer後來的命運。一個曾被視為美國希望、美國英雄的人,最後卻落得被自己國家追緝的下場,這背後原因當然更複雜,本片的資訊也不足以讓觀眾研判各方對錯,但無論如何,現實就是後來美國也沒人想理Bobby Fischer 了。這諷刺的真實結尾,戲劇性簡直超過整部電影。

008.jpg

***
經典對白:
***

Bobby Fischer: If I criticize a priest, will I go to hell?

Father Bill Lombardy: Depends on if you believe in hell.

***

Bobby Fischer: Money is respect, Paul.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