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jpg

導演奈沙馬蘭的電影生涯,頗為戲劇化。他十幾年前拍出令影迷大為驚豔的《靈異第六感》,之後又推出幾部賣座片,曾被預測為下一位史匹柏,再到後來卻拍出一部部口碑與票房都慘不忍睹的作品。當年曾備受期待的導演,曾幾何時成了每出新作就有觀眾與影評等著看好戲的笑柄。不過從2015年的小成本電影《探訪》之後,他的作品似乎走出谷底了,今年的新作《分裂》雖然不是超優神作,但算是娛樂性夠、演技精彩的電影,也是奈沙馬蘭的中上之作,各位可以放心去看。片尾還有個驚喜客串,可算是導演送給資深影迷的禮物吧。

4.jpg

有著多重人格(DID -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的Kevin(詹姆斯麥艾維),某天在停車場綁架了三名女孩,將她們鎖在地窖裡。Kevin已經發展出23個人格,其中幾位口中不斷提到即將來臨的"the beast",是否會是可怕的第24個人格?「他」會怎麼對待被綁架的女孩們?

6.jpg

《分裂》不算太驚悚的電影,不過「多重人格」的設定,讓本片比一般囚禁片多一分變數──他人難以衡量每次與Kevin見面的風險,因為不知道會遇到哪個版本的人格。

7.jpg

Kevin的心理醫師Karen(Betty Buckley飾演),相信這些多重人格者更類似超人類,因受到創傷,讓某些潛力被解放或演化出來,而Kevin就是她的模範病人。不過,以往Kevin參加心理諮商時,都以服裝設計師Barry的人格見面,但最近Karen懷疑她見到的人格不再是Barry,而是另一個較為病態、強迫症的Dennis假扮成Barry,Karen感覺到有大事發生,卻摸不透真相。

2.jpg

三個遭綁的女孩裡,Casey(Anya Taylor-Joy飾演)是其中的「怪胎」,跟另兩位不是朋友。透過回顧片段,觀眾漸漸明白Casey童年學到的技能與受到的傷害,為結局埋下伏筆。Kevin與Casey可以說都是「倖存者」,因為可怕的經歷,習得更多生存能力、變得更堅強,這樣的切入角度是美麗溫暖的,不過導演的目的不是探究這個概念,而是把它當成等待慢慢揭發的秘密,因此無法好好建立觀眾對這兩個角色的理解與同情,有些可惜。說到這,我要推薦一部冷門電影《超危險人物》(Starred Up),它用更令人感同身受的角度,去理解某些少年重刑犯的絕境與無奈。

1.jpg

《分裂》最精彩的觀賞重點是演技,詹姆斯麥艾維火力全開,詮釋各種天差地遠的人格,演九歲小孩時眼神中的幼稚與閃爍、演冷酷女人時的特殊口音與略噘嘴唇......每個人格都有許多項細節,讓他們獨一無二,即使在同一鏡頭裡,不同人格快速切換也是游刃有餘。但去年在《女巫》裡表現搶眼的Anya Taylor-Joy,面對麥艾維也毫不遜色,她的眼神透露著她強壓的恐懼、不停的算計、絕倫的勇氣與冷靜,我想Taylor-Joy靠這兩部片,已經奠定了好萊塢最新尖叫女王的地位。

8.jpg

***
經典對白:
***

Kevin: The broken are the more evolved.

***
arrow
arrow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