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jpg

《凱文怎麼了》是個虛構的故事,卻反映出很多在真實社會裡應該討論的問題。

在一樁家庭悲劇、並造成許多人家庭破碎之後,母親Eva(蒂妲絲雲頓)面對著鄰里與自己內心的責備,回想起過去點點滴滴......到底她兒子Kevin是天生壞胚子,還是母親也有責任呢?

11.jpg

Eva原本是旅行作家,在與Franklin(約翰萊利)奉子成婚後,生下兒子Kevin,但這孩子從嬰孩時期就不太對勁,在媽媽身邊總是大哭不止。等再長大一些,Kevin(Jasper Newell)則很有針對性地對付媽媽,不願意與她有任何善意交流,在爸爸面前卻知道如何裝乖。再等Kevin(伊薩米勒)長成少年,更多令人很不舒服的跡象出現了,發生在妹妹Celia身上的某些事情也令人發毛,爸爸繼續視若無睹,還送了射箭組當生日禮物給Kevin。接著,Kevin做出了傷天害理、不可原諒的惡行,母親Eva近乎崩潰。

05.jpg

但在這之前,沒有人談論Kevin。母親幾度丟出疑慮,沒人給她有用的回應。兒童心理醫師說Kevin沒問題,父親說Kevin就跟一般男孩沒兩樣。

02.jpg

《凱文怎麼了》對於Kevin的可怕行為到底從何而來,沒有給出答案。或許是Eva欠缺照顧與安撫嬰孩的能力?或許是她的不耐煩與厭惡當媽媽的心情讓Kevin從小感覺到?但也許Kevin從小非常難帶的特殊狀況,漸漸孤立了媽媽(不用帶孩子的爸爸,不認為Kevin難帶,也不認為他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媽媽)?

Kevin的嬰孩時期,究竟是否真的「怪怪的」?還是由於母親不擅照顧才漸漸變成這樣?甚至,我們看到的,是真實的Kevin,還是已經累壞的媽媽眼中的Kevin?

011.jpg

我個人比較傾向認為本片事件呈現的視角,來自母親Eva。透過剪接以及鏡頭安排,暗示了媽媽情緒已近崩潰散裂,腦中有著夢境、超現實般的思緒(番茄狂歡節令人不安的紅果泥、在超市躲熟人時背後一整面同牌子的番茄罐頭、產下Kevin時映照在曲面鏡上的扭曲臉龐......),也突顯了她的孤立無援,事發前、事發後,都一樣,從Kevin出生後,她都是孤立的,一切只能自己面對。

03.jpg

在可怕事件後,Eva不停反省自己,除了忍耐鄰居與路人的責難甚至攻擊、默默洗擦他人塗在牆上車上的紅油漆,她也在腦袋裡不斷尋找Kevin的問題有哪些來自於她,例如片中有一幕,Eva對嬰兒期的Kevin假笑,再來觀眾看到六、七歲的Kevin對他家人假笑。青少年Kevin的模樣與媽媽實在非常像,性格比較偏向「冷」的這邊也較為接近,他倆也是家中唯二可以看出目前郊區生活「幸福家庭神話」的噁心、虛偽、空洞與腐爛的人。她也想起自己如何不想當母親、Kevin的誕生如何讓她的自由自在夢想人生嘎然而止,而這些情緒到底有多少被Kevin吸收到。

更啟人疑竇的一點是,電影裡面,後來出生的女兒Celia也有點怪,常裝出可怕聲音、或拿玩偶想像殘忍的行為。這或許是她受到母親與哥哥之間氣氛的影響、或者被哥哥帶壞,甚至,這些畫面其實是媽媽眼中的扭曲回憶,也許小孩在她眼裡真的很野獸、很討人厭。而Celia受傷的眼睛,雖然是Kevin的錯,但根據片中暗示,Eva自己也有一點責任,雖然這不足以為Kevin免責、脫罪,但她很可能是有疏忽的。

08.jpg

因此Eva的腦袋完全埋在罪惡感裡,她一方面覺得自己生了天生的怪物,但一方面又不斷擔心是自己未能全心付出、自我犧牲,才讓這天生就有點問題的種子,徹底「發揮潛力」成為一個大壞人。

身為旁觀者,我的解讀是,他們的問題並非絕對的「先天vs.後天」、「壞孩子vs.壞媽媽」那樣的單選題,而是Eva與Kevin形成了一個致命組合。有很多孩子,即使母親跟Eva一樣沒那麼熱衷母職,仍然會長大成為健全的孩子;而Kevin若是遇上更甘願、更自我犧牲的媽媽,或許真有機會避免走向這條毀人也自毀的道路。甚至,若Eva生下的不是Kevin、老公不是Franklin,她的情緒也會更穩定些。當有太多的變數可能改變結果,就很難導出一個絕對的理由。這也是養育孩子最困難的點:我們無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組合,只能看分配到什麼然後盡力而為。

09.jpg

六、七歲的Kevin,時時與母親作對、讓她日子難過,但有一次Kevin生了嚴重的病,他竟然乖乖讓母親照顧、要母親念故事給他聽,或許在他如此脆弱之時,特別能珍惜媽媽的價值?只可惜,他病一好就故態復萌了,而Eva也很快就放棄,馬上轉回敵對狀態。這場病中有一段戲,晚上媽媽要親吻孩子,孩子表面不屑,但他的眼神其實透露出受傷表情,只不過媽媽或許因為心虛或害怕,所以遇到孩子的不屑態度就退縮了。我在想,如果Eva沒有馬上放棄,能夠繼續多堅持個一陣子,讓Kevin感受到母親絕對不會放棄疼愛他、照顧他,一切會否有轉機?

在出事後,Eva陷入絕對的罪惡感中,幾乎用懲罰自己的態度在過日子,她沒離開原來的住宿區域,承受鄰里厭惡的眼光,只為了方便探監,即使每回探視兒子幾乎都無話可談,但她依舊堅持著這樣的固定陪伴儀式,沒有放棄。這樣經過了兩三年,當Kevin要轉成年監獄時,也許他知道那是個更恐怖可怕的地方,他又回到幼年那個生病了、會害怕、會需要媽媽的他,但這回不同的是,Eva並未放棄,即使Kevin犯下如此不可原諒的罪行,母親仍然不斷探監,面對Kevin的冷漠,她一次又一次回來,或許這讓Kevin終於示弱,在母親冷靜問他為何幹出此等惡行時,眼神出現了一絲柔軟的惶恐,回答「我以為我知道,但現在我不那麼確定了。」這或許暗示著Kevin原本是有可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只可惜一切恐怕來不及了。

《凱文怎麼了》用最極端的方式,顯現了「母親」一角的困境。自從Kevin出生,Eva這輩子的人生中心不再是自己,不是老公或女兒,而是Kevin。一個母親遇上了特殊需求寶寶,再碰上一位敏感度極差的老公,她就沒有選擇了,除了無止盡消耗自己,幾乎別無他法。而養到Kevin這樣的孩子,Eva的自我實現與照顧孩子形成了絕對的衝突。她在家弄出一個還算舒適的空間試圖兼顧工作,Kevin卻嫌這兒醜,用顏料弄得滿房間全髒掉;長大後的凱文又一次藉著佈下陷阱,讓媽媽電腦中毒、工作檔案全泡湯。 加上丈夫Franklin從未好好理解妻子的處境,不斷暗示著Eva能力不足、有問題的是Eva而不是Kevin,又不顧妻子心理需求而硬要搬離大都市,Eva從此無助地被關在家裡與Kevin奮戰,沒有其他精神支柱。

07.jpg

而最後,所有的錯還是她一個人在揹。當她在超市躲熟人時,不小心把購物籃的一整盒蛋都打破了,但她仍堅持買回,並用混著碎蛋殼的蛋液烹煮來吃,邊吃邊一片片挑下碎蛋殼。她很認命,Kevin就是打碎的蛋,如今她要一片一片撿完裡面的殼,沒有第二句話。《凱文怎麼了》這部片對Eva,比Eva對自己寬容得多。我也是。我真心替Eva的孤立無助感到悲傷。

飾演Kevin的Jasper Newell(6~8歲)與伊薩米勒(青少年時期)都演得非常精采,Newell把「不對勁」演得很好,伊薩米勒笑容令人發毛,又帥又怪,看過《凱文怎麼了》之後不可能忘得掉這位演員。蒂妲絲雲頓常常飾演強悍、帥氣、甚至有點怪的角色,但在《凱文怎麼了》的脆弱自責也相當有說服力,悲劇之後她的角色如行屍走肉,衣服像是垂掛在她身上,她的表情與肢體動作令人心疼。

蘇格蘭導演琳恩倫賽,把原著是書信體的小說,改編成非常倚靠影像說話的作品,沒有落落長的旁白,一切盡量用畫面呈現,而且處理血腥殘暴片段的手法很克制,將最令人不舒服的那些留在畫面以外發生。她沒有對這樣的青少年暴行給出絕對的成因、也未完全歸責給誰,而是呈現了母職的困難、與複雜,以及永遠逃不掉的羈絆、禁錮、窒息感,也強調了我們多常把所有責任歸咎於母親,卻未實際在她需要幫助之時,給予任何資源與理解。而有些狀況,實在不是一個人可以處理的。我們整個社會都需要多談談Kevin,而不是把每一個個案的父母抓來跪。

10.jpg

***
經典對白:
***

Eva: You don't look happy.

Kevin: Have I ever?

***

Kevin: there is no point. that's the point.

***

Eva: Why?

Kevin: I used to think I knew. Now I'm not so sure.

***

Eva: Before you were born, Mommy used to be happy! Now Mommy wakes up every day and wishes she were in France!

***

myVideo馬上看:https://goo.gl/bsxnkx
iOS 下載
Google Play 下載
arrow
arrow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