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olga 2.jpg

《無人知曉的七月十日》主角Olga Hepnarová確有其人,她是捷克最後一位被執行死刑的女性,當年才23歲。1973年7月10日,她在布拉格開著卡車朝人群撞上,殺死八人。 本片原文片名出自她寄給媒體的公開信,解釋自己的犯罪動機以及對社會的呼籲。

如果說每部電影有自己的態度,那麼《無人知曉的七月十日》的態度是「冷淡」。本片從她痛苦的家庭生活開始,描繪媽媽與她關係很冷,甚至在她自殺未遂後嘲諷地說「要自殺得有很強的意志力,孩子,你沒有那樣的特質」,並也用畫面暗示父親性侵,在被送入精神療養院後又被同伴霸凌。之後她與社會越來越保持距離,自主獨立生活,並一步步證明她意志力有多強、她母親當年的評語多麼錯誤。

001.jpg

本片由一段段分散的片段組成,一些Olga的文字口白,是取自她本人當年的文字或陳述。在這些片段中,她受過不少欺負,或許正因如此,Olga後來的生活,除了工作賺錢與性需求以外,她不太跟人往來,也一直都是獨居。她對性似乎頗大膽、具侵略性,卻在文字中表達出她自認有性障礙,甚至曾要求心理醫生幫她安排伴侶。她的性只為自己,沒有想要取悅別人,懶得為他人打扮或在乎對方想法,似乎倒退至動物性的需求與本能。或許這世界令她感到噁心,她再也無法與人產生連結,也不可能在乎任何人。

002.jpg

但她並不像近年來幾樁開車隨機撞人的那種恐怖份子,Olga並非為了某種意識形態或宗教理由做出抗議,而是為了為自己的遭遇向社會報復,想要有權下判決,甚至,根據本片的某些暗示,Olga也許罹患精神分裂,有一半的她並不清楚自己在做啥。

飾演Olga的波蘭女演員Michalina Olszanska,演出時才二十四歲,卻演得很有自信。Olga這角色一方面用盡全力表現自己的冰冷與對世界的厭惡,但也偶爾閃過內心的孤獨與受傷。她的剛強是武器,很可能並非來自本性、而是後天磨成的武器,為了生存而用,內心則是傷痕累累,Olszanska讓觀眾看見那些傷。此外,隨著時間過去,Olszanska也將Olga的轉變捕捉得很好,例如一開始的她,眼神比較接近空洞無力,偶爾帶一點不屑;漸漸地,在生活越來越難過之後,那種不屑更伴隨著憤恨。她那小小的、有點駝背的身體,遠遠看起來像承受不了世界的重量,不過一旦望見她的眼神,必定打從心底發寒。

i olga.jpg

《無人知曉的七月十日》的攝影也強調了這種冰冷的感受。首先,它的黑白攝影不走強烈對比的"Noir"風格,而是類似黑白報紙那樣的紀實風。其次,影像構圖、人物走位常常疏離而冷靜;遠拍她時,構圖刻意留白,強調她與周遭的距離;不時有她駕車的畫面,車速都頗快,鏡頭從她的視角向擋風玻璃看,感受周遭生的死的對她多麼無意義。再者,本片並未指認她的狀況應由誰負責、是誰的錯,盡量讓她用沒有太多抑揚頓挫的語調為自己說話,除此之外劇本沒有熱血的指控,沒有灑狗血的受害情節,全部採用非常冷調的處理方式。

003fd748.jpg

比較可惜的是,劇本並未讓觀眾更深入了解Olga,缺乏一個與眾不同、吸引人的觀點,因此看完本片能吸收到的資訊與想法,恐怕與自己上網查資料獲得的不相上下。不過,Olga的案例的確引人深思,她的人生很早就摔壞了,這樣的人的確很可能無藥可救了,我們該想如何不要製造出第二個。Olga在犯案後,一再堅持她一心求死刑,要求不用精神失常做辯護,非常明白自己不可能有美好未來,如片中Olga所言:「要不然你告訴我,第二人生能給我什麼?」是呀。她或許曾經有「相信美好」的能力與機會,但那時還是個孩子的Olga,接收到的訊息只有「人類很壞,他們都會選擇為惡」,因此往後的日子裡,不管再遇到多好的善意與包容,恐怕已經是再也不能治癒或說服她了。

003.jpg

Olga說她與同類是代罪者,不斷被社會霸凌卻無人替他們聲張正義,因此認為世人無情,只好以最終極、殘酷的手段,呼籲大家注意到霸凌問題,不要再製造出像她這種被霸凌的代罪者。我望著片中Olga堅決的雙眼,發現自己真可體會她為何會做出這樣可怕的事情,這令我毛骨悚然,看著社會上一樁樁的霸凌事件,實在不曉得,我們除了正在製造一批批心靈受重傷的人以外,是否也正製造出不少無人知曉的社會未爆彈......

iTunes立即看:https://goo.gl/9FYG8D
Google立即看:https://goo.gl/ifCQC4

Well Go電影粉絲團,提供新上架的iTunes電影資訊,以及iTunes的各項優惠活動,歡迎加入Well Go電影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ellgodigita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