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08-1510333.jpg

聽西洋音樂的人,一定知道來自英國的吉他之神:艾瑞克克萊普頓。我對克萊普頓不陌生,但也說不上粉絲,觀賞《艾瑞克克萊普頓:藍調天堂路》對我來說是相當精采震撼的經驗,之前陸續曾聽過關於他的消息與新聞,東一點又西一點的,流於表面又無系統,這部片將脈絡整理清楚,梳理他的音樂風格轉變,如何搭配上他的私人生活與人生觀,突然之間,以往聽的作品,都變得更有意義更深刻了。

克萊普頓的音樂很傳奇,對後人有相當大的影響,而他的人生經歷也是充滿戲劇性,除了你可以想到的所有「成名樂手陳腔濫調」都遇到了以外,還加上不少他獨有的苦難。

eric-clapton.jpg

從小,家庭因素使他常常得面對孤獨,不信任人,害怕被拋棄。青少年時期藍調給他許多安慰,也讓他練起吉他,這點很能想像,畢竟藍調的基底就是受苦與心碎,即使克萊普頓不是生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黑人,仍能被這樣的音樂解放。

eric-clapton-thumbs-2-58044b52-83bc-4d18-8ecd-8190315c189a.jpg

漸漸闖出名號後,他一個樂團換過一個樂團,這期間的想法、風格變化,以及在音樂圈的好友等等,本片都做了介紹。之後更是坦蕩蕩地將克萊普頓當年愛上好友妻子的事情說得很清楚,那位好友是披頭四的成員喬治哈里森,妻子是模特兒貝蒂伯伊德(Pattie Boyd),克萊普頓非常知名的專輯《Layla and Other Assorted Love Songs》以及主打歌〈Layla〉就是為貝蒂伯伊德而寫的。

《艾瑞克克萊普頓:藍調天堂路》花了不少篇幅介紹這段轟轟烈烈的愛情,連帶也未逃避這段情緒大幅波動的時期,克萊普頓染上的各種毒癮與酒癮。在各種愛恨嗔癡怨過了、兩人分手後,那件全球知名的悲劇當然也提到了──他的四歲兒子Conor在紐約意外墜樓身亡。我在觀影過程中一直替自己打預防針,希望這段來臨時不要哭得太慘,但沒辦法,眼淚撲簌簌掉不停,這實在是太可怕的慘事,哪有人能捱過......

但克萊普頓在音樂中找到力量,以那樁悲劇為靈感之一的曲子〈Tears in Heaven〉感動全球聽眾,更創音樂高峰,他也漸漸步入正軌,並於2001年再度成家、有了三個女兒。回顧他一生,早年不斷「離開」:樂團走向不OK、跟成員不合,就退過一團又一團;渴望著別人老婆,等到得到了,卻又無法維持親密關係。沒想到,孩子的出生與後來的悲劇,竟讓他走出過去的惡性循環,最終獲得自己從小渴望的溫暖家庭。在《艾瑞克克萊普頓:藍調天堂路》我真的看見一個悲傷衝動的男孩轉為成熟穩重負責任的大人,簡直是個奇蹟,他完全沒有理由成為如此好的人,但他終究是爬上來了。

454914.jpg

導演Lili Fini Zanuck之前大多擔任製片,她上一部導演作品是90年代的《Rush》,此時就已與克萊普頓有淵源:該片的配樂由克萊普頓操刀,並收錄〈Tears in Heaven〉。導演不使用紀錄片常用的面部特寫訪談(talking heads),而是找來許多相關人等純粹擔任旁白不露臉,影像來源來自各種私人影像紀錄、後台錄影、照片、書信等等,並使用大量靜態照片製造出些許動感,搭配許多珍貴舊錄音,利用非常有限的資源與紀錄,讓觀眾感覺身處現場。還有一些珍貴小驚喜,例如年輕的巴布狄倫在飯店電視上看到克萊普頓表演的畫面、吉米罕醉克斯談話的錄音、B. B. King的身影與如何介紹克萊普頓等等。

jimi.jpg

《艾瑞克克萊普頓:藍調天堂路》跟其他音樂紀錄片比起來,或許沒有那麼多音樂,但藉由對克萊普頓生平毫無遮掩的梳理,觀眾回頭聽他各個不同時期的音樂時,必然更有感動。

註:英文片名的12 Bars指的是藍調的基礎形式,「12小節」。

Eric-Clapton-Doc.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艾瑞克克萊普頓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