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jpg
 
《藍色比爾街的沉默》是《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導演Berry Jenkins的作品,改編自1974年James Baldwin的小說,一對黑人愛侶,被社會的不公不義與種族歧視,粉碎了幸福家庭夢,可說是由愛出發的社會評論。
 
 
這對情侶是19歲的Tish(KiKi Layne)與22歲暱稱為Fonny的Alonzo(Stephan James),Fonny被誣指強暴,栽贓的是一名盯上他要找渣的白人警察,受害的那名波多黎各女子也不敢違抗警察的意思,草草指證Fonny是強暴者後就逃回家鄉。Fonny明明有不在場證明,卻沒有用,沒有什麼能敵過一名白人警察的指證歷歷,又因受害女子逃回家鄉,被收押的Fonny,審判遙遙無期。
 
002.jpg
 
通常一段關係最困難的部分,在於經過生活大小事的考驗後還能繼續相愛。但對本片的兩位主角,相愛是最簡單的事,其他才是困難的,每件事都困難。租房被歧視、保守準婆婆刁難、遭人栽贓強暴案......這些都不是純粹的私人問題,編劇將個人困境與當代的政治背景與價值觀完美結合,人都是活在政治裡的,政治就是生活,尤其社會對黑人的各種歧視、保守價值觀對女性的壓迫等等,在片中許多小細節之中都看得到。
 
011.jpg
 
演員之中,飾演Tish之母Sharon的Regina King,拿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可說是實至名歸,片中有幾幕非常展現King的演戲功力,尤其她去找被強暴的那名波多黎各女子時,那幕相當悲哀,弱弱相殘,對方與她同樣深受世界的殘酷所害,Sharon也知道質問強暴案的細節對受害者是二度傷害,但畢竟被栽贓的是準女婿,實在不能不問。這段戲裡她的表情與肢體語言透露的為難與痛苦,相當動人。其他比較不那麼炫技的段落,也演得細膩而到位,例如Tish緊張地準備跟媽媽說自己懷孕時,喊出那聲「媽」的當兒,鏡頭捕捉到Sharon的細微反應,隱隱讓人感覺到這位媽媽已經知道女兒要說什麼了。
 
regina-king.jpg
 
《藍色比爾街的沉默》使用非線性敘事,訴說著這對情侶的發展、家庭的狀況、執法單位與社會價值觀帶來的種種麻煩與痛苦。旁白是頗富詩意的散文體,配樂相當動人,鏡頭優雅地滑行,讓愛情中的每個細節都變得如此誘人,也令愛侶每回受到的挫折更令人心碎。
 
這部片是用鏡頭寫的詩。開頭兩人的畫面、身上服裝顏色互相映襯(以鮮明的黃、藍為主)也與秋葉顏色搭配,但後來接到探監鏡頭,男生身上的褪色囚服,與女生略顯暗沉的米黃色衣著,都把人拉回他們面對的灰暗困境。在雨夜,兩人共撐一把紅傘,像是他們辛苦用愛抵抗整個世界的黑暗。找房子的時候,挑上一間毛坯廠房,Tish很懷疑這兒能住人,Fonny與猶太房東幫她想像可以如何佈置,此時外頭光線打進來在室內與她臉上,充滿閃耀希望......
 
If-Beale-Street-Could-Talk.jpg
 
整部片畫面的調度、速度的快慢、敘事順序的安排,與其說是為呈現角色的經歷,倒不如說是為了描繪他們的感覺與記憶。所以,全片大多是過度浪漫化的,看不慣的觀眾也許會感覺太做作,而且好人壞人的臉譜,分界相當清楚,壞人獐頭鼠目、行徑惡劣,好人(尤其主角)好到無暇、又是俊男美女,如此的浪漫與簡化,或許會令人有些出戲,但若觀眾恰巧處於心境上能進入這段如詩故事的狀態,那麼會相當感動。導演非常知道怎麼描述「愛」,以及愛能激發的潛力、如何帶人撐過苦難。情侶之間的、親子之間的、姊妹之間的、甚至是鄰里之間的......各種愛,以及面對不公體制時彼此間的互相扶持與保護,是人生最珍貴的禮物。
 
hall.jpg
 
尤其備受折磨的主角兩人Tish與Fonny,他們的愛是最能激發彼此繼續努力的動力源頭,這兩人相視的樣子,提醒每個人當你知道有個人愛著你、而你也愛著她的時候,那種奇蹟般的、不可思議的感受,既體會到紮實的幸福、卻又覺得這好到不像是真的。是這股力量,讓Fonny捱過入獄受的種種委屈,《藍色比爾街的沉默》利用幾度探監,讓觀眾看見Fonny的變化,從懷抱希望,到被監獄裡的殘酷整到快崩潰,再到漸漸習慣、適應、接受、為了愛人與孩子堅強。最後一個畫面,兩人的冤屈還吞著無法聲張,但為了他們的願景苦苦撐著,天真的孩子在一旁做著自己的事情,大概還不知道父母能走到現在是多麼偉大。
 
沉默的比爾街,不知見過多少黑暗秘密與悲傷情事,它的沉默,也是一代又一代黑人的沉默,他們的故事自己說不出口,也沒有人挺身為他們說。幸好時代改變,近年好萊塢也不再埋藏黑人的聲音,當故事越說越多,或許受過的傷能漸漸被療癒,殘酷的行為也能漸漸減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藍色比爾街的沉默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