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boot-1200-1200-675-675-crop-000000.jpg

德國導演Wolfgang Petersen的1981年電影《從海底出擊》,是潛艇電影的經典作品,描述二戰時期,一艘德國U-96潛艇,幾十個德國軍人擠在裡面,前方等著的是未知的命運......

電影一開始,眾人在法國La Rochelle的夜總會,在上船之前把握機會狂歡,但好幾位軍人喝醉酒放浪形骸的模樣,已透露他們的恐懼。此時是1941年,戰爭的風向開始有些轉變,雖然納粹官方將英國的邱吉爾首相形容成腦袋不清醒的醉鬼,但這些需要出海打仗的人知道不是那回事,在海裡,他們不僅敬畏大自然的力量,也要面對英國海軍越來越好的作戰效率。

das-boot 2.jpg

艦長Henrich(Jürgen Prochnow)是盡忠職守的嚴厲長官,但也對年輕船員們的困局與挫折充滿同情,甚至在出發沒多久時私下與記者說,帶著這群乳臭未乾的年輕軍人簡直像在搞個兒童版的十字軍東征。他不是納粹,但得盡軍人職責帶領軍隊求勝與求生。他希望這場浪費年輕人性命的戰爭趕快結束,但他仍得效忠他的國家直到最後,就算上頭莫名其妙要他們穿越狹窄險峻的直布羅陀海峽,Henrich也得硬著頭皮想辦法完成,沒得爭執。

das-boot.jpg

海軍隨行記者Werner(Herbert Grönemeyer)被派來這艘潛艇,要呈現些激勵人心的精彩故事給德國鄉親父老看,然而在潛艇上的日子漸漸澆熄他一開始的愛國熱情,理解到這群德國軍人面臨的現實。

船上的生活很沉悶,《從海底出擊》毫不掩飾,就是要拍出來讓觀眾體會,所謂「在潛艇上服役」,等待(甚至等死)的時間比作戰時間多出很多,有時還真寧可有個激烈的生死戰,而不是花那麼長的時間等待、或是焦慮地躲著祈禱敵方的驅逐艦不要發現自己所在位置。甚至有一幕,船員明明成功摧毀敵艦,卻由於面臨對方仍有生還者的道德兩難,無法享受勝利的喜悅,雖然這畢竟是戰爭,不救眼前即將死在海裡的敵人也是無可厚非,但身而為人感受到的羞恥,卻是無從逃避。

潛艇內空間狹窄,塞滿人與物品,五十人共用一個廁所,每兩人共用一張床舖,生活沒有太多文明世界的尊嚴,日子無聊至極。時間在這些年輕軍人的臉上留下痕跡,原本光滑的臉龐與俐落的髮型,漸漸變得滿臉鬍渣、頭髮凌亂、眼神疲憊。

das-boot 3.jpg

《從海底出擊》的攝影與剪接相當精采,警鈴響起之時,鏡頭往往緊跟著前後跑的軍人,慌忙穿過一路的雜亂;需要安靜的時刻,則讓鏡頭冷靜下來,交給聲音說話。在這密閉的空間,所有聲音都讓人緊張,遠方驅逐艦的聲音、爆炸聲、儀器運作聲、潛水太深時船身的嘎裂聲......每一項都可能是船員生命中聽到的最後一種聲音。懸疑感從最開始一路持續到結尾,對於這批船員的生命安全,沒人有把握。

在這宛如壓力鍋的潛艇待過之後,船員們與最開始的他們已經很不同了。有回他們於西班牙沿海,上德國船補給與休息,兩方人馬的差異非常鮮明,德國船上的那些人,官僚氣十足,場面話很會講,但潛艇的這群人像是鄉下漁夫那樣,懶得說話、提不起勁來裝模作樣、與華美的環境格格不入,跟電影一開始這些弟兄在夜總會的模樣大異其趣。短短幾個月內,這群男孩長成了被歲月摧殘的厭世老人們。

das_boot_01.jpg

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國家與時代,《從海底出擊》呈現了二戰時期許多德國人的無奈:納粹的瘋狂野心造成的後果,由全世界無數沒有選擇的人痛苦承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從海底出擊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