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jpg

一開始想看這部片,是因為它的怪片名,以及爛番茄專業影評人分數93%。看完之後的感想,我先簡單扼要地說一下:「紐約哈哈哈」是以女主角Frances的生活遭遇為主,但不若一般傳統電影有很明顯的故事線,不是高潮迭起那型的劇情片,我剛看完的時候愣了一下,沒有想到這樣整部片就結束,但看完之後卻不斷想起本片許多片段,對於它的感想越積越多,因為,它不像是個好萊塢故事,換句話說,它不是那種離一般人很遠的故事,或許我們年近三十時的人生感受就像Frances的一樣,或許我們會回想起如果當年沒走哪條路的話,人生感受可能跟Frances一樣,總之它的真實感覺,使本片的後勁很強,會令人再三咀嚼。要是你看完了,一點感覺都沒有,只想退錢,歡迎參考一下拙作,看看是否能引起你的共鳴。先提醒一下本片是黑白片,別看了幾分鐘後以為螢幕壞掉囉。

01.jpg

27歲的Frances﹝Greta Gerwig﹞與Sophie﹝Mickey Sumner﹞是好友兼室友,如同Frances開玩笑時說的,她們就像多年的女同志伴侶只是沒有性關係。然而好景不常,Sophie在租約到期後準備與另一人分租更好的房子,後來又要跟隨男友去東京定居,Frances頓失好友,同時面臨財務壓力,離舞者夢又越來越遠,她也被迫面對種種現實問題。

27, 8歲是個不上不下的年齡,好像還年輕但又不是青春無敵那種年輕,身邊的同齡朋友可能逐漸在工作及婚姻上有些著落了,他們大多會走向成熟的人生抉擇,或至少,會慢慢脫離學生時代的狀況──沒存款、工作不穩定、居無定所、沒有很認真的戀愛對象等等。Frances的好友就是往成熟的路上走去,但Frances沒有,她混社會這麼多年,在社會上還沒有一個真正的位置,只有一直換來換去的、在紐約的地址,如她所言,"I'm not a real person yet." 某方面她真的還像個學生,但她回學校打工時,跟另一個打工的在校生聊天,觀眾會發現,天哪,Frances真的好老,實在不能再這樣混下去了,出了社會五、六年卻還在跟學生妹一起打工,怎麼看都不對勁。Frances回家探視爸媽時,有次她在泡澡,媽媽急著用浴室,她卻動也不想動。這就是她這個階段的人生縮影:她應該要去做些什麼了,卻不想面對。

不過,隨著各種現實壓力排山倒海而來,Frances漸漸學習接受這個美麗大城市的痛苦現實,以及成人世界的現實,她還不算真正「長大、變成熟」,不過她依然努力在自己的個性與外在的現實間,找到一個立足點。

07.jpg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不同的方向要去。Frances不太重視的男友如此,Frances重視的姐妹淘亦是,不甚積極的Frances面臨這些,也只好被迫移動,公寓,工作,朋友圈。有時不是友情本身的崩解或決裂,而是時候到了必需各奔前程,這甚至可延伸至摰友、男女朋友、夫妻、親子等等。如何在各種變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呢?如何不因別人的離開而使自己的人生突然沒有立足點了呢?這是所有人都難免要遭遇的問題。面對這困境,「紐約哈哈哈」並沒有用力給出一個高潮迭起的結尾,它不是給你一個超神的結局卻讓你出了電影院後哀嘆「唉,那種是電影裡才有的事」,但它依然很成功地給觀眾光明快樂的正面感覺,我想這是本片最了不起的一點。

另外,我非常喜歡主角去巴黎旅行的安排。通常電影主角出國旅行轉換心境,都會獲得新奇有趣的體驗,認識某個有趣的人,或因此領悟什麼大道理。Frances不是。她去了巴黎,為了時差只想睡,想約一個朋友卻一直聯絡不上,孤單寂寞,沒享受到什麼,回到家更因這趟旅行變得更窮,生活更拮据。或許她還是有因此領悟到什麼,但跟一般電影常出現的大澈大悟、180度扭轉人生是不同的。說真的,光是為了這段劇情我就要大讚這部片了,看了這麼多電影,我已經厭倦那種去個充滿異國風情之處就一定會有生命中很了不起的事情發生的劇情,很煩耶,不能就只是去一去然後回來跟以前一樣過自己的人生嗎?大部分的人不都這樣嗎?這個電影史上最無趣的巴黎行實在太對我胃口了。

我不知道兩位編劇﹝女主角Greta Gerwig與導演Noah Baumbach﹞寫此劇本時,有沒有朝整個現代年輕人的角度想,還是只專注於塑造Frances這個角色。不過對我而言,「紐約哈哈哈」讓我想到更廣更普遍的現狀:現代年輕人的"underemployment",如同我在「實習大叔」提過的,Y世代面臨的是低薪、低就業率、前景低迷的時代,這一代再去看一些美國夢的實現﹝找到所愛定下來生小孩有房有車等等,或是在事業上獲得很大成功﹞,可能只會讓人想自殺,因為成功圓夢機率太低了,那種電影反而提醒了大部份年輕觀眾的失敗。或許像「紐約哈哈哈」這種重點放在"how to cope with hardship"的片,反而比較勵志。或許,比夢想差一些的結果也不錯啊,重點是要找到一個讓自己可以平衡、接受的立足點。另外,以往"coming-of-age"﹝青少年轉大人﹞類型的電影主角大多是十幾歲,在這個不景氣、年輕人失業低薪多的年代,未來這種片的主角年齡層大概會更廣一些,例如本片的27歲女主角。

09.jpg

***以下有電影英文片名由來的雷,請慎入***

"Frances Ha"這種怪片名的由來,是女主角搬到新住處,手寫了名條要放到郵箱的名牌上,但名牌不夠長,放不下全名"Frances Halladay",於是變成不完整的Frances Ha。我覺得這種「不完整」的概念很有趣,Frances沒有重新改寫那個名條來"fit in",而選擇用原來的名條但遮住後面的字,這或許是人跟現實的折衷吧,我們都以不完整的自身形象在社會上行走,為了社會的種種規範與壓力而妥協生存,但我們不一定需要靠完全改變自己來融入,而可以在保有自己特性的情況下找到生存之道。

「紐約哈哈哈」完全是屬於女主角Greta Gerwig的,她的樂觀活力與自然不做作的尷尬個性,造就了整部片,真實生活中我不會想跟Frances這樣的人交朋友,因為她不成熟而且在社交方面實在太令人尷尬,不過Gerwig的誠摯演出能讓我願意站在Frances的角度看事情,也願意希望她得到好的結果,我想這點蠻不容易的,Gerwig真的很成功,另外,雖然這角色不是那種需要魔鬼般演技的角色,但還是有不少亮點,例如Frances要離開父母家,在機場搭扶梯看著父母依依不捨的樣子,就演得很棒,或是她在巴黎與Sophie通話時故作成熟堅強的模樣,也是非常細膩感人的演出。順便提一下飾演好友Sophie的Mickey Sumner是歌手史汀的女兒,梅莉史翠普的女兒Grace Gummer飾演Frances在舞團認識的Rachel,而在片中飾演女主角爸媽的,正是Greta Gerwig的父母。

八卦時間:其實也不是要扯八卦,是想提一下導演與女主角的背景。導演Noah Baumbach今年44歲,前妻是大他七歲的珍妮佛傑森李(Jennifer Jason Leigh),也就是與碧姬芳達主演過經典驚悚片之一「雙面女郎」(Single White Female)的那位,倆人於2007年合作「珍愛姐妹情」(Margot at the Wedding),2010年3月兒子Rohmer Emmanuel出生。夫妻倆一同擔任2010年電影「愛上草食男」(Greenberg)的編劇,並由Noah Baumbach導演,班史提勒主演,此時Baumbach選了Greta Gerwig當女主角。然而2010年11月,珍妮佛傑森李訴請離婚。Noah Baumbach與Greta Gerwig開始合作編寫「紐約哈哈哈」的劇本,並陷入愛河,截至目前他們仍是一對。或許各位在看「紐約哈哈哈」的時候,也可以看出這部片就像是對女主角的情書一般吧。

***
經典對白:
***

Frances: At least you can't spend money in nature.

***

Frances: Okay. I'm so embarrassed. I'm not a real person yet.

***

(Photo courtesy of IFC Films)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