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jpg

如果能站在旁觀者角度看自己,會是如何?如果你遇到另一個自己,你想對他說什麼?

《另一個地球》的劇情設定乍聽雖像科幻片,但重點並非科幻。所謂第二個地球,主要的作用是象徵性的。真正的主題是後果,悔恨,罪惡,救贖,第二次機會。

04.jpg

17歲的Rhoda(Brit Marling),剛拿到麻省理工學院的入學通知,大好人生才將要開始,卻因酒駕開車毀了另一家人。四年後出獄的她,放棄任何「上進」的機會,選擇在高中當清潔工,潛沉療傷,並試圖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彌補倖存者John(William Mapother)。Rhoda選的清潔工職業,就像是她想要洗刷掉那些罪惡一樣,可惜她犯下的錯誤是刷不掉的......但或許不一定?因為此時新聞報導,多年前人們發現的另一個地球"Earth 2",有非常多與現在這地球極為相似之處,Rhoda不禁心生嚮往:或許在那個地球,她可以重新開始?

maxresdefault.jpg

本片雖有著科幻設定,但沒有什麼特效,最主要的CGI就是天上的另一個地球,用在片中某些段落上,看起來十分美麗而震撼。不得不說,本片的科幻設定雖極不合理,光是萬有引力就不會讓這種事發生,更不用提另一個地球的運行軌道、潮汐影響等等,除非是哪個平行宇宙的門被打開了。但若撇開這點,在我們所在的地球不遠處,出現了第二個如鏡像映射般的地球,如此神奇的設定,很完美地融入本片的劇情,彷彿為片中的悲劇點亮一支希望的燭火。

女主角Rhoda犯下的罪行令人感到憤怒噁心不可原諒,但編劇將她犯行後的悔恨與痛苦,很真誠細膩地表現出來,不靠文字地顯現她幾乎已放棄此生(至少在這一個地球上),讓觀眾不至於面對一個難以同情的主角,甚至或許比主角自己還更早原諒她。

Another_Earth_7.png

導演很有耐心去鋪陳Rhoda與John相處之後的改變,緩慢、細微而真實,為觀眾帶來複雜的情緒──這兩人每天都救了對方一點點,但他們卻有某個不可逆的致命因素等著未來必然爆發。

01.jpg

片中有一幕,John問Rhoda名字時,她猶豫了一下,仍選擇誠實回答;Rhoda編造藉口幫John打掃但從不兌現酬勞支票,她應該明瞭自己的藉口很容易被戳破,但也不特別在乎,彷彿有部分的Rhoda希望John可以自行領悟她的身份,讓這個開不了口的罪人能解脫,終於得以道歉,並面對John可能的憤怒或報復。她的這一生已被過去的悲劇永遠地定義了,唯一能讓生命有點意義的事情,若不是幫助John,就是讓他報復,或許一刀殺了她讓她永遠解脫。不過,在Rhoda徬徨猶豫的當兒,現實的條件竟也開始改變。

***以下有很重要的雷,強烈建議觀賞過電影後再看***

隨著科學家們漸漸研究出關於另一個地球的細節,他們發現那兒與自己住的地球一樣,不只陸地海洋一樣,連人都一樣。更重要的是,之後有科學家提出破鏡理論,認為兩星球彼此發現之後,兩者的同步性就被打破了。

對於犯過嚴重致命錯誤的人而言,如果有另一個版本的我,可能沒有犯過那樣的錯誤,那該有多好。畢竟,有些錯誤是絕對不可逆、不可彌補、不可原諒的。就如Rhoda與John的關係,它是永遠被詛咒的。

photo-another-earth-2011-6.jpg

"If you met yourself, what would you say?"
"Better luck next time."
上述回應反映出Rhoda的心境:她此生形同已經結束,沒有希望了。

Brit Marling i Another Earth.jpg

Rhoda的行為讓她與John的生命從此殘缺,長期來說兩人的友誼也是無望的。但是另一個地球的出現,或許有機會至少讓其中一個人逃出現狀──Rhoda參加的徵文比賽讓她有機會去另一個地球,此時她是應該無私地讓John上去,讓他有機會重新見到自己的家人;還是滿足自己想要逃避這個已崩壞無望的人生的慾望?

another-earth1.jpg

但是在這些選擇之外,或許最終的答案,在於Rhoda寫在清潔工同事Purdeep手上的字。Purdeep沒有背景故事,但根據某幕他同事所述,可以猜測Purdeep受不了、甚至是厭惡自己,這點與Rhoda是很像的:他們自厭到日子快過不下去。所以Rhoda去醫院探望又聾又瞎的Purdeep時,在他手上寫下一個字:Forgive,此時Purdeep就哭了。他們都需要原諒自己,惟有原諒自己,才能不再那麼厭惡自己。

以上種種劇情安排,帶來很多可以讓觀眾思考的問題,但可惜的是,總覺得有些更有趣的點子沒有機會探索,Rhoda同事Purdeep的角色也略嫌矯情,但我非常喜歡故事的結局。總體說來,整部片雖然受限超低預算與有限經驗(導演在本片之前只導過一部紀錄片),劇本與掌鏡都不是很成熟,但它的野心與大膽,很令我驚艷。

2011年的這部《另一個地球》是由Mike Cahill與Brit Marling編劇,Cahill並擔任導演,Marling則是女主角。同年Brit Marling也與Zal Batmanglij合作《傾聽我的聲音》(Sound of My Voice),這兩部當年都在日舞影展獲得頗強的口碑,並都被Fox Searchlight買走。

03.jpg

Brit Marling在這的演出跟她在《傾聽我的聲音》裡面一樣極為吸引人,不過是由於不同的原因。《另一個地球》裡Marling動人的是她眼神背後的哀戚與失落,某種冷到令人背脊發涼的悲傷,讓我眼睛移不開她。觀眾只需讀她的神情,就能看見她在下定決心與猶疑不決之間擺盪的模樣,以及對生命徹底放棄的心情。

Movie-Screencaps-another-earth-2011-34385963-1280-720.jpg

特別提一下男主角William Mapother是影集《LOST檔案》裡的Ethan,也是阿湯哥的堂弟(差了三歲)。他的角色在劇中演奏鋸琴(saw),實在非常妙,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樂器。

題外話:不知道等片中人在某地球上遇到另一個自己,會不會遭遇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Coherence)後面主角遇到的問題。

***
經典對白:
***

John Burroughs: You would go?

Rhoda Williams: Yes.

John Burroughs: You don't know what's out there.

Rhoda Williams: That's why I would go.

***

Richard Berendzen: Within our lifetimes, we've marveled as biologists have managed to look at ever smaller and smaller things. And astronomers have looked further and further into the dark night sky, back in time and out in space. But maybe the most mysterious of all is neither the small nor the large: it's us, up close. Could we even recognize ourselves, and if we did, would we know ourselves? What would we say to ourselves? What would we learn from ourselves? What would we really like to see if we could stand outside ourselves and look at us?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