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lker 1.jpeg
俄國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執導的《潛行者》,常被稱為最重要的科幻電影之一,但它更像一部哲學片。
 
主要角色有三人,一同前往某個被政府控管封鎖的神祕空間裡的一個房間。其中一人是嚮導,他是潛行者(Aleksandr Kaydanovskiy),專門帶人去那間據說能讓人實現內心深處渴望的房間,他的妻子很不希望丈夫再去那兒,但潛行者執意前往。另外兩位,一個是作家(Anatoliy Solonitsyn),另一個是教授(Nikolay Grinko),各有前去的理由,但越接近目標,一切又沒那麼篤定了。
 
stalker 4.jpeg
 
在神秘空間裡,有很多陷阱,直路不一定是路徑最短的路,而且通道會不斷改變、扭曲,平日在現實世界裡的物理規則全都不適用,因此需要嚮導的帶領。一行人躲過軍方人員、順利進入禁區之後,潛行者謹慎選擇各種看似繞遠路的方式來規避危險時,教授乖乖照做,作家卻很不耐煩,不斷質疑這些繞路選擇。
 
他們尚未進去那個扭曲空間之時,攝影色調是髒兮兮的土黃色,正常世界被呈現得單調又無希望。直到進去神秘空間後才有了正常色彩,增添超自然、異世界的氛圍,配上總是刻意有點不夠的光線,以及幾乎存在於每個場景的「水」,感覺這兒永遠浸泡於回憶與過去。
 
stalker02.jpg
 

stalker09.jpg

 
雖然場景荒涼,但處處有人類待過的痕跡,強調了文明崩塌後的頹敗感,彷彿大自然再度吞回了世界。許多長鏡頭,讓觀眾深切體會「時間」,各種留白逼迫人去思考。這是內省的旅程,連祈禱時都是低頭望著井裡,而非朝向天空。電影的開頭與結尾,攝影機都給人感覺像是某種來自其他世界的生物,在開頭進入這世界,在結尾退出。本片拍攝時間早於車諾比事件,但影片氛圍以及主角那生長異常的女兒,很容易令人聯想到車諾比核能浩劫後的環境,簡直冥冥之中像先知一樣。
 
stalker07.jpg
 
1979年的《潛行者》,是在俄國仍是蘇聯(USSR,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統治的時代拍攝,現實中面對的是美蘇冷戰,也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戰,美蘇太空競賽各有輸贏,蘇聯是第一個成功執行載人太空任務的國家,而在《潛行者》裡面,則有違背地球上的物理概念、宛如外星球的奇異空間。以上背景隱然影響著《潛行者》,在片中看得見與外太空產生關聯的焦慮感,對人類社會走向的焦慮感,對自己該何去何從的焦慮感,對未來無法預料與掌握的焦慮感。
 
stalker06.jpg
 
《潛行者》是無法用單一詮釋去解釋或定義的片,一如那神奇的房間,可以說它是空的,必須有人的願望投射進去,裡面才會有東西,而它像鏡子一樣,映射出人的想望。
 
但你真正的渴望,到底是甚麼?你真的知道嗎?例如一個素食者,也許內心偷偷渴望吃肉,哪個才是他真正的渴望?他的意識決定的事情(吃素)?還是他的動物本能(吃葷)?
 
而將某種渴望完全滿足之後,會如何改變許願的人?或許產生了新的問題?新的渴望?甚至,我們最深的渴望,其實常常是可怕的、離譜的、野性的、不可言說的,那些願望實現了,會否更痛苦?
 
在那房間外面,三位主角展開漫長而深刻的對話,走進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房間。
 
stalker3.jpg
 
作家聲稱很在意藝術裡的真誠,但他有自己的矛盾與虛偽。即使作家外表看來充滿自信,卻常感覺沒有人需要自己;他認為教授的那些科技玩意只是想讓人們消費更多罷了,但他自己也有空虛的慾望。作家想找尋靈感,但真正困住他的,是他的虛無、憤世、自厭。他潛意識裡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是真想獲得靈感、寫出超棒作品?還是他想確定連這個神奇密室都無法給予他好靈感,讓他可以真正地不抱希望,也就不用糾結於自己沒寫出曠世巨作的遺憾之中?或許他要追求的,是要讓自己真正「失去希望」?
 
在來這兒的路上,作家曾說有個聲音叫他不要進去,本以為是潛行者說的,但回頭發現不是他。教授說那可能是作家自己的聲音,只是想替自己的意志不堅找藉口罷了。這段戲或許已經諭示作家內心一直想要的,其實是逃避。
 
stalker16.jpg
 
而教授呢?他號稱想追求知識,但他真正的意圖、想進入這房間的意圖,可不是這個,他早已抱著別的想法進來,而非虛心求知。然而到最後,他也無法確知自己的意圖是否就是對的、良善的。
 
一直堅持不進那房間的潛行者,則是另一種對照。他認為冒險帶其他人進去「房間」、讓願望成真,是好的、有正面意義的、值得的,但他自己卻不願意進去,這不就又令他的看法矛盾?或者,正是因為他不進去,因此他得以永保這個「希望」、讓他的生命不斷有意義?進去了,反而令人生真正「無望」,因為不再有其他希望?
 
stalker 2.jpeg
 
越靠近這個房間,就越走進三人自己靈魂的深處,一旦走進房間,被實踐的慾望將反映每個人的本質,而他們不一定敢面對那玩意。
 
三人之中唯一真正的「信者」,只有潛行者,他想做的是保持自己的信念與希望,並點燃他人的。回顧電影前段,三人搭推車進入神秘區域時,作家與教授都會往來時路望,但潛行者只看前方,這更強調他內心的堅定不移。前面提過《潛行者》拍攝於蘇聯時期,在共產專制下,信仰不被允許,個人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只能與國家相連。但在片中,眾人生活之處都是褐黃色的,毫無希望與滿足,唯一彩色的區是那個神祕區域,一個被國家禁止進入的地區,似乎暗示著鐵幕下的人民無法獲得身心滿足。
 
stalker03.jpg
 
在教授說想炸掉房間時,潛行者用他不順的口才與邏輯,請對方高抬貴手,說這地方替跟他一樣不幸的人帶來希望,他可以透過帶那些可憐的人過來而幫助他們。這是以信念來對抗分析,以希望來對抗憤世。雖然潛行者並沒有證據能證明,這房間真能帶給他人幸福,但信念讓他得以繼續前進,或許在蘇聯這樣的極權國家裡生活,這種信念在生存上是必須的。
 
stalker17.jpg
 
如此力道強烈、無須證明的信念,已經很類似宗教帶來的信仰強度了,若再深一層思考,如果宗教、神的概念是騙局,猶如進入那房間的後果並不一定好,那麼「信心」是否也一無是處?或者,即使如此,保有信念仍是非常重要的呢?
 
stalker20.jpg
 
這一切並不必然有答案。片中的男人們,不管信或不信,自始至終都有某種失落。而最後,潛行者的妻子倒是道出,或許平凡生活的思維就已經足夠:愛、信念、忠誠。這些平凡必然伴隨某些不滿足、也得面對悲傷、難受,但這樣,依然或許已經足夠。她的丈夫用全然的信念在信仰著上帝、更高的力量,而他的妻子則全然接受這帶來的所有快樂與悲傷。
 
stalker18.jpg
 
或許我們只能盡力去愛眼前的東西,因為這是唯一能做的,或許比「讓所有願望皆實現」還重要。如今,未來即是當下,眼前即是所有。
 
補充:當年《潛行者》拍攝地附近有化學廠,幾位關鍵劇組人員包括導演本人與妻子的死因,都可能與拍攝時長時間暴露在有毒物質之下有關。
 
《潛行者》iTunes立即看 : https://reurl.cc/XXjr30
 
Well Go電影粉絲團,提供新上架的iTunes電影資訊,以及iTunes的各項優惠活動,歡迎加入Well Go電影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ellgodigital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潛行者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zy 的頭像
    Lizzy

    Lizzy聊電影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