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ds status sheen.jpg

美國小說家/劇作家維達爾(Gore Vidal)說過:"Every time a friend succeeds, I die a little."。《人生剩利組》的主角Brad(班史提勒)正深受其害。他的兒子Troy(Austin Abrams)即將上大學,老婆(Jenna Fischer)工作忙,所以父子倆從加州搭機去麻州參觀學校兼面談。Brad不斷想起他的大學死黨們事業與成就多麼輝煌,越想越覺得自己彷彿浪費了一生,再看到兒子有機會進入哈佛就讀,自己當年卻被常春藤名校拒於門外,百感交集、夜半總是失眠......

59e6c5ce06c948.34900895.jpg

乍看之下,Brad是個豬頭。真的。他明明有不錯的生活:有房、有工作、有老婆、有身心健全的孩子,但他卻因為自己成就比大學時期最好的朋友差,鎮日胡思亂想、心神不寧,好幾位旁觀者用各種方式提醒他:「你已經過得很不錯了」,卻還是沒辦法讓他好過。

對,他是個豬頭。

但我有時候也跟他一樣。

我相信你有時候也跟他一樣。

brads-status-2.png

Brad的問題當然是個「第一世界問題」(First World Problems),那種專屬吃飽穿暖有房有車的人們的問題,不過Brad的痛苦,大多數人仍可理解。會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你們的生活跟非洲的飢童或戰火下的難民相比,應該都好很多吧?如果我在各位心情不好時,跟各位說:「你已經過得很不錯了,想想這世界上有多少飢童與難民,好多人連下一餐在哪都不知道,你還有什麼資格抱怨」,這樣會幫助各位心情馬上轉好嗎?大概不會。

002.jpg

因為人的心實在不是這樣運作的。我們身處在自己的小圈圈裡,每天接觸別人的眼光與閒話,隨處都有刺激,要能不在意是很困難的。Brad也就是這樣的平凡人,害怕自己輸給當年的同類。他的老友,從工作職稱與新聞報導看起來,都很成功體面,Brad想像這群死黨都因他太失敗、已經「非我族類」而疏遠他,連婚禮都不邀他了。在網路時代,「別人生活好精彩」的想像會更嚴重,因為大家都把最好最爽的一面放臉書,成為他們的人生精選集。用自己的日常生活拿去跟別人的精選集比較,相對剝奪感被放到最大,絕對是自討苦吃。

bs-05430-r-rgbjpg-862268d4c322997d.jpg

這些壓力一直藏在Brad心中,在兒子將上大學之際,全冒了出來。一方面,他要面對孩子的學費問題,這連帶可以讓他煩惱退休規劃。另一方面,他看見兒子長成了一個「男人」,不再是男孩,父子關係增添些許競爭味道。甚至,他自己開的非營利公司,唯一的員工辭職時,還跟他說「去賺大錢不是更能改變世界嗎?比一直向人要錢有用?」 。更令他「有感」的是,這回陪孩子看的學校,包括Brad的母校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母校大概是最能引起中年危機焦慮感的地方,周圍圍繞著人生還充滿希望的學弟妹,強化了自己已年長到翻不了身的感覺,並且也會想起當年畢業時與自己站在相同社會起跑點的同學們,如今好像都混得很好。

119983.jpg

《人生剩利組》最大膽的一點,是它透過鉅細靡遺的旁白,誠實地透露Brad種種邪惡念頭:例如他想自己的老婆是否太易滿足,害他失去積極上進的動力。他想像跟兩個學生妹私奔。他覺得自己可能會忌妒兒子。這些安排讓本片主角很不討喜,連我身為一位可以同理他心境的觀眾,也好幾次想叫他停一停別再囉嗦了。但或許正因《人生剩利組》的坦誠以對,令我感受到,Brad腦袋冒出那些你我都難免有的邪惡念頭時,同時也在檢討與反省自己,他知道那樣不太對,所以他邊發展想很多的腦內小劇場,邊想辦法處理、宣洩那些不太適當的念頭。而對外,他也一直克制自己,例如在忍不住對兒子發飆時,兒子反擊後他迅速冷靜下來;當向年輕女性討拍完反遭潑冷水時,他盡力保持風度地說「這些妳認為陳腔濫調的東西可是我的人生」。他就是個平凡人,會盡可能控制行為,但壓抑不住蠢念頭;心中隱隱清楚自己已算幸運的,但仍止不住「想要更多」的本性。這種設定讓Brad雖不討喜,但仍能讓觀眾同理。

003.jpg

此外,《人生剩利組》也未淪為「知足常樂」的說教片,它保留了一些餘地,例如片中很關鍵的、女學生(Shazi Raja飾演)試圖令Brad明白自己過得多好的酒吧戲,編劇讓Brad被中肯地批評一番,但也藉由Brad表達出另一種可能性:或許目前這位充滿理想性的女學生,再過十年、二十年,的確會萌生Brad今日的想法:「早知道就去賺大錢」。畢竟,如果搭過商務艙、頭等艙,誰想回經濟艙去窩呢?而且,Brad回應的:「這些妳認為陳腔濫調的東西可是我的人生」,突顯出女學生還太年輕與自信,她雖能點出Brad的問題,但無法真正同理不同背景的人們所面對的困境。

img_59d4647ed2f5d.png

那麼我們該如何處世呢?《人生剩利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有一個頗為實用的方向:把自己縮小。

Brad終於與「勝利組」的老同學Craig(麥可辛飾演)會面時,他對Craig說「你對我一直有某種想競爭的態度」,Craig驚訝地說他沒有,頂多在學時也許有一點,之後真的沒有。但Brad不願接受這說法,堅持對方有。看到這兒,我突然理解,Craig很可能沒騙人,他事業發展成功順利,何苦與不同路的老同學競爭?Brad早就不是他競爭的對手了,因此Craig若有哪些無禮行為,並非因為把Brad當敵手,而是不在乎罷了,因此Brad過去這幾十年來心頭裡對Craig的糾結,根本沒有意義,他的敵人真的是自己幻想出來的。搭配上其他幾位老友的處境並非如Brad想像中完美,更確立了Brad的敵人就是他自己。

59d.jpg

於是,兒子Troy說的是真的:「其實沒有人在乎你,會關心你的只有我,所以你應該只須在意我對你的想法就好。」沒錯呀。最後Brad在一場音樂會上聽著德弗札克的幽默曲,終於領悟不用把自己想得那麼大,他可以把自己縮小,吞下過度的自尊,對於一堆想要但沒能要到的東西,試著接受「可以只愛著而不必擁有」。

001.jpg

許多歐美影評人認為《人生剩利組》是班史提勒生涯最佳演出,我也同意,但本片更讓我另眼相看的演員是年僅21歲的Austin Abrams,他的角色較為內斂些,不很好演,但Abrams駕馭得很好,與史提勒有很真實的父子情,即使內心也充滿壓力,但面對比他還緊繃的老爸,還是使用年輕人的「酷」樣,與「隨便啦」的表面態度,來掩蓋內心不安,這些個人內在與外在的衝突與張力,Abrams都表現得踏實動人。

maxresdefault.jpg

曾導過《四個畢業生》的班史提勒,可以說是X世代代表之一,由他來演出《人生剩利組》的Brad,彷彿道出當年的這群X世代,一個曾如此重視「酷」或「不酷」的族群,現在卻也困在對社會地位的執著裡,即使是其中混得不差的,仍擺脫不掉某種徬徨感。《人生剩利組》的編劇與導演是Mike White(《搖滾教室》的編劇),他與片中男主角同為47歲,可以推測Brad的心境多多少少反映了導演的個人想法,White曾表示本片是要拍給他父親看的,這其中的溫暖情意從戲外繼續感動我。我們這些不屬於「金字塔頂端1%」但倒也沒淪落街頭的人,或許擺在資本主義的價值觀裡看,一生就是這麼不上不下,乏善可陳,但對「個人」有價值的東西,可不是那些世俗標準,而是對身邊人兒彼此的一片真心哪。

brads-status_668_330_80_int_s_c1.jpg

***
經典對白:
***

Brad: I suddenly felt a deep grief for all the women I would never love.

***

arrow
arrow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