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jpg

《登月先鋒》主角是第一個登上月球表面的太空人──尼爾阿姆斯壯(雷恩葛斯林飾演),但它說故事的方法,可能與多數觀眾的期待不一樣。「登月」或許是人類的一大步,是美國在冷戰時期的大勝利,也很可能是大多數人最感興趣的事件,但是對阿姆斯壯而言,如何走到那一步、以及人生中除了那一步以外的事情,才是他真正的生命故事。《登月先鋒》想講的是阿姆斯壯的故事。

myVideo線上看:https://bit.ly/2txQbyI

相信所有觀眾都知道登月任務的結局、也知道阿姆斯壯會活著回來。想要處理一個大家都知道結局的題材,最好的方式是好好刻劃身處其中的人。尼爾阿姆斯壯是個低調內斂的人,《登月先鋒》沒有為了戲劇化而改變這個設定,因此它靠著許多外在事件的堆疊,一件一件壓到阿姆斯壯身上,讓觀眾從劇情、從畫面去體會那樣的壓迫感與窒息感。最關鍵的事件是兩歲女兒因腦瘤去世,造成一直無法排解的至痛,之後阿姆斯壯在太空總署為登月計畫做各種訓練與準備,這段歷程強調了對太空人而言,在身體與心理上都是多麼可怕的負擔與折磨。

本片的攝影非常突出,在不同場景以適合的手法營造各異的氛圍,例如家裡的景有60年代家庭錄影帶的質感,艙內的有紀錄片的臨場感,太空的景色則精緻美麗震懾人心。只不過,手持攝影的手法,在地球上、家裡的場景用起來不太適合,幾乎讓人出戲,用在各式機艙內拍攝的效果則非常好。

023.jpg

《登月先鋒》將太空人在太空艙內面對的情境拍攝得很壓迫。幾個太空人需要擠進狹小空間,進去艙裡需要人協助綁定安全帶;在發射進太空時,艙裡晃動得厲害,周圍的堅固硬體瞬時變成像破銅爛鐵做成的,看似隨時要解體,狹窄空間、小小的窗戶,人就像洗衣機裡的衣服那樣失控搖晃,音效做得臨場感十足;進入太空之後,常常省去配樂、保留一片死寂,讓觀眾體會完全的寂靜可以多麼震耳欲聾。整個太空艙就像個小棺材一樣,無路可逃,無能為力。那時還沒有現在的電腦科技,要是遇上危機,很多控制飛行時需要的數據,甚至還要用紙筆算,需要非常強大的意志力與冷靜能力。

時序越接近登月任務,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就更大。一方面,不斷有同事因任務而死亡,甚至都還沒離開地面就被燒死了,死亡的氣息籠罩在每一位太空人與他們家人的心頭。另一方面,社會也有質疑聲浪,認為許多人民連生活都有困難,為何把資源擺在如此花錢、死傷不少的太空競賽上頭?阿姆斯壯的妻子更是如壓力鍋一般快要爆開,她的丈夫不跟她談心事,她要獨自為孩子們堅強,還得每天面對丈夫出門就可能不會活著回來的壓力。

022.jpg

在這氛圍之中,太空人們還是只能咬牙撐著,畢竟這是他們的工作,也是一路訓練下來的終極目標,登月是國家計畫,太空人得堅守岡位、奉命行事,發揮自己最擅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幾乎背負著一定要成功的壓力:投入的都投了,犧牲的都犧牲了,如果不咬牙繼續把命拼下去,那麼之前付出的不就都完全沒有意義了嗎、不都白白犧牲了嗎?像是那三位在地面試驗就在艙內被燒死的,將會是多麼無意義?多麼空虛?不管這些年來發生哪些事情,事到如今都只能前仆後繼拼命,對抗那虛無。

各種壓力堆疊至眾所期待的歷史事件終於要發生時,眾人的準備過程都感覺不出開心與喜悅,反而像是在預先準備一場喪禮,政府已準備好若太空人罹難的聲明(還要注意不要讓民意更朝向否決太空發展計畫)、太太Janet堅持要阿姆斯壯上太空前跟孩子談談自己不一定能活著回來這件事、阿姆斯壯在準備過程中也從頭到尾表情嚴肅只有在面對記者時露出官方笑容......

這時我才體會到,雖然從小就背過「阿姆斯壯是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類」,但到底誰是「第一個上月球的人」根本不重要,這群太空人是一群勇敢的菁英,他們一路以來太多「第一次」,有人是第一次進入太空、有人第一次在太空中完成某項任務、有人第一次在太空艙內被燒死......最終能夠輪到阿姆斯壯作為第一個踩在月球上的人,一方面當然靠著他知識充足又有非常棒的體能與抗壓性,但另一方面,有個重要因素是他還沒死。就是這樣。他運氣好,撐到終於可以登月時,他還沒死。究竟誰能當那個"First Man"?老實說,沒死的都有可能。

028.jpg

對於這點,導演達米恩查澤雷詮釋的這位阿姆斯壯,心裡是明白的。能輪到他上月球,是用好友的命換得的,並非因為他是什麼不可多得的天選之人。他背負著各種傷痛來到月球踏上這一步,包括喪女之後心中一直無法填補的那個空洞。

到了月球,導演將這件讓全地球人都歡呼或震驚不已的大事,拍得靜謐而美麗,對於情緒的處理很成熟,將整體感情控制在不矯情濫情卻又動人的平衡點上。也因為在這之前的劇情壓抑、不灑狗血,使得這幕讓阿姆斯壯低調釋放情緒時,特別感人。自此,在遙遠的月亮上,有一對父女間的秘密,穿越時空藏在那兒。

035.jpg

只不過,即使工作完成了,阿姆斯壯長年的家庭裂痕卻無法修補。他們夫妻處理傷痛的方法不同,只能漸行漸遠。經歷喪女之痛後,阿姆斯壯需要新的視角、新的觀點,不管是甚麼,只要不是家裡這個就好。他無法投入情感在其他孩子身上,愛得越深、傷痛越深,他寧可心境上退出這個家。在太空裡,他的個人傷痛擺在浩瀚宇宙之前,都變得渺小。

他的妻子Janet沒有這個選項,總不能放下兩個兒子讓他們自生自滅,只能勉強打起精神,成為了孩子的父親與母親,扛起一家的情緒,不僅處理自己的傷心,還要顧到孩子的,甚至在阿姆斯壯宣洩脾氣與挫折時,Janet還得想辦法讓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仍感到安心。面對丈夫多年的沉默,妻子曾經有的愛早磨光了,她只是為了維持家庭實際功能而與丈夫相處,但早就不奢望丈夫與她溝通。

020.jpg

兩位孩子對父親的反應頗令人心疼,大兒子一路看過來,已經早熟,知道與父親保持情感上的距離,不要依賴;小兒子還小,還想要爸爸的愛,但常常得不到夠滿足的回應。兩個孩子內心都受傷,但他們的父親也不是惡人,只是人都有極限。

021.jpg

我太喜歡結尾阿姆斯壯平安回到地球、夫妻隔著玻璃相對的那幕。他們永遠都隔著東西,無話可說,回不到當年相戀那一刻。他們早已做出選擇,走上不同的路。即使阿姆斯壯突破萬難活著回來地球,但他與老婆的心靈早已失聯了。

《登月先鋒》無關美國,而是關於一個面對創傷的男人,需要一些比自己更大、更遠、更重要的東西,大過私人的痛苦,來支撐自己走下去;也是關於當年美俄兩國的競賽底下,為了各種情操或意識形態犧牲的人們,以及他們家庭親友的樣貌。或許不是一般觀眾期待的登月電影,但我相當喜愛。

myVideo線上看:https://bit.ly/2txQbyI

iOS 下載
Google Play 下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