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der-Gräns-02.jpg

在任何一個群體之中,成為所謂的怪胎,唯一的原因也不過就是數量少。不一定對或錯、好或壞,但就是少,就是孤獨,就是難被了解。

Tina(Eva Melander)是一位海關檢查員,她外表長得與一般人不同,而且嗅覺靈敏,不僅可聞到物品,還可以聞到情緒,所以非常適合海關工作。某次她嗅出一位私藏兒童色情照片的嫌犯後,上級請她幫忙追查兒童色情犯罪的案子。不過,即使能力獲得賞識,Tina知道自己在社會上仍是個「怪人」,她習慣把這標籤解讀為差人一等,知足接受不快樂的生活,直到她遇見另一個同類Vore(Eero Milonoff)......

002.jpg

這部瑞典電影,充滿北歐的神話味道與人類文明的邊界想像,自然景觀震撼有如世外桃源,帶著奇幻氣息,但導演清楚將這些傳說與寓言般的故事,建築在真實世界裡,將人類的文明社會撕開,直視底下的殘酷與偽善。

Tina,身為一個怪胎、少數,不斷得思考「我是誰」,「我在這個社會裡是誰」。但她連自己是什麼都搞不清楚,所以在寂寞、無法感到滿足時,仍摸不清自己錯失的究竟是什麼,當然也就無從解決。她找到一位如同室友的「男友」,但很明顯只是彼此將就,她與野生動物的連結還比較深。

003.jpg

Vore的出現是一部分的解答,至少解釋了Tina身世。她的兒時遭遇,讓人聯想如澳洲過去「被偷走的一代」(將十萬名原住民兒童強制帶給白人家庭或政府機關照顧養育,同化原住民)、或是加拿大「六零年代掏空運動」(Sixties Scoop,把兩萬名原住民孩童從保留區強制帶走,安置在白人中產家庭)之類的故事。這些同屬文化滅種(culture genocide),孩子們被迫與不屬於的文化同化。這造成的種種傷害是難以估量的。

但編劇不想用簡單的二元論來闡述世界,《邊境奇譚》並非想表達「人類很壞、精靈(troll)般的Tina與Vore很棒」那樣的童話。Tina因同類的出現,終於能開心接受自己,在湖裡開心的模樣非常動人,一場難以形容的奇異性愛戲徹底消除了Tina對自己的迷惘。但她也發現,各族群都有壞人。

border-grans.jpg

我們習慣清楚的分界。男人,女人。人類,非人類。先天遺傳,後天環境。自然,非自然。善,惡。偏偏實情是我們無法那麼簡單分類,尤其我們身處全球化、多種族雜處的世界,有各種矛盾與衝突,有時就像《邊境奇譚》裡那樣,造成了更多的邊緣人。

Tina曾想要像人,她盡力了,但仍不夠像,因此寂寞地住在人類社會的邊緣。當她找到Vore,她想要像他,但她願意放棄多少來像Vore呢?最後,定義人(或生物)的不是DNA,而是選擇。她選擇站在邊界上,接受當自己的所有選擇揉和一起時,會令她站在這麼孤單的邊界,也許真不會有同類......或者仍有機會?結尾的意外發展,帶來了其他可能性。

001.jpg

導演Ali Abbasi是20歲去瑞典念建築的伊朗人,之後去丹麥念電影,目前長居丹麥,可以說導演自己在北歐也是個陌生外來者。劇本所根據的原著短篇故事,其作者John Ajvide Lindqvist是《血色入侵》的編劇,這兩部都有類似的詭異風格。整體說來我覺得電影前段比後段好,最後半小時或許因為急著要把先前鋪的所有事情收尾,反而有點雜亂,並且缺少餘韻。兩位主要演員相當厲害,在出神入化的化妝之下,以及帶著動物性的表情動作以外,還能表達出各種幽微情緒與心境轉折,女主角Eva Melander尤其亮眼,站在半人半精靈的邊界上,閃耀著動人的人性。

004.jpg

Melander飾演的Tina對Vore說「我很醜。」Vore回道「閉嘴。 妳很完美。」類似的對白在許多浪漫電影都出現過,但這回,我深刻體會到言者的真心。一方面,Vore與Tina是同類人,在他們的世界,Tina當然很完美;另一方面,Melander詮釋的Tina,散發出的真誠與善良,讓人的確感受到她內心的美好,不管用哪個世界的標準來看她,她都已經夠好的了。Tina在人類的邊境,但她是自己的中心,在那兒,她一點都不怪。

【邊境奇譚】
iTunes立即看:https://ppt.cc/fXIa2x
Google立即看:https://ppt.cc/fBGRnx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邊境奇譚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