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living boy.jpg

《紐約寂寞男孩》當初上映時,獲得的口碑與評價不太好,但畢竟導演是《戀夏500日》的馬克偉柏,仍然令我感到好奇。觀賞完後,果然「低期待」很有效果,我獲得不少樂趣,其一來自它如何抓住紐約某些角落的獨特氣味及脈動,其二則來自電影後段某個秘密,翻轉了男主角Thomas母親人生故事的解讀方式,我覺得頗有意思。

Sixty-and-Me_Jeff-Bridges-and-Pierce-Brosnan-to-Star-in-Drama-The-Only-Living-Boy-in-New-York-740x416.jpg

主角Thomas(卡倫透納)是個二十幾歲的紐約男孩,家境富裕的他,已經畢業一段時間但還沒確定該找哪種工作,愛上女孩Mimi(Kiersey Clemons)但對方只想當他是朋友。有天他發現父親Ethan(皮爾斯布洛斯南)竟與工作夥伴Johanna(凱特貝琴薩)外遇,Thomas擔心這段關係會令心理狀況不佳的母親Judith(辛西亞尼克森)更為痛苦,於是私下找上Johanna請她退出,沒想到兩人竟發展出曖昧。Thomas向剛搬來的鄰居(傑夫布里吉)訴說以上的人生煩惱。

the-only-living-boy-in-new-york-2017-kate-beckinsale-callum-turner.png

當我看到又一個年輕徬徨的畢業生(即使已畢業了好幾年)與父親那輩的女性朋友發展出親密關係時,我在心裡偷笑了一下:導演對《畢業生》的相關主題還是有些未完結的情感哪,在將近十年前執導了提到《畢業生》的《戀夏500日》後,現在又挑了一部與《畢業生》有點類似的題材。

Screen-Shot.png

不過《紐約寂寞男孩》這段少男與女性長輩的關係,與《畢業生》的主角班及羅賓遜夫人,狀況不太一樣,《紐約寂寞男孩》多了一層與父親競爭的味道。Thomas一直想寫小說,但身為出版商的父親對兒子作品的評語卻只是「還可以」,並勸他不要走這行,於是兒子只好瞞著爹偷偷寫。這故事背後還隱含更深層的競爭感,因為父親Ethan當年曾是個想寫小說但不夠有才華只好當出版社老闆的人,所以父親到底是真心「為兒子好」、還是心中有些眼紅與忌妒,恐怕也很難講,甚至,本片最後出現的大轉折,更強化了父親心中抱持的這種競爭壓力。

1.jpg

所以Thomas對Joanna的迷戀,恐怕與各種複雜的潛意識有關: 一方面是Joanna很有魅力,另一方面Thomas對父親有複雜感受(父親傷害了他最愛的媽媽、父親不贊同他當作家、父親認為他作品普通......),或許想在成年男人的世界與父親競爭來爭取「轉大人」的地位,甚至,Thomas或許也想透過這方式來報復拒絕他的單戀對象Mimi。

但後來的大轉折,逼迫Thomas重新看待與觀察這些在他身邊的人們。

image.png

不過,《紐約寂寞男孩》比較可惜的在於劇本。雖然它仍有精彩之處,例如某場婚禮上的一段致詞,寫得挺不錯,但整體說來本片劇本有幾個很難無視的大問題,最難忽略的關卡,就是編劇Allan Loeb想塑造主角聰明、有才華、與眾不同,但說出的話語以及對紐約的評語,卻挺幼稚的。到了電影最後,自認有個老靈魂的自大男孩Thomas度過了整段瘋狂經歷,卻似乎沒讓他學到什麼,這樣的安排恐怕要帶著惡趣味的眼光去看,會比較有樂趣,認真看待可能會傻眼。至於片尾的轉折,可能用在小說會有更好的效果,電影受限於時間與篇幅,沒有太多空間勾勒幾位主要角色的內心世界(至少編劇沒這麼認真),因此效果打了折扣。

6.jpg

幸好導演比編劇有才華得多,劇本最後的重大轉折雖然有點離譜,但導演算是處理得盡可能充滿人性,不至於完全擊垮情感上的可信度。有別於導演前作《天才的禮物》充滿著橘黃暖色調,《紐約寂寞男孩》則偏灰與藍,暗示著在各種情慾流動背後疏離茫然的心境 。此外,導演很努力捕捉紐約的味道,包括Bryant Park、Riverside park、中國城、以及最令我驚喜的Argosy書店(在片中店名偽裝成The Pale Fire)等等。想要細細研究片中實景位置的朋友,可以參考這個網址:On the Set of New York: The Only Living Boy in New York (2017)

除了紐約實景能讓紐約控非常開心以外,我覺得《紐約寂寞男孩》最讓我有興趣的角色故事,反而是戲份很少的Thomas之母Judith。一開始,觀眾以為這是個非常傳統、符合刻板印象的角色,有錢、憂鬱、靠著派對與朋友粉飾太平,老公外遇更加深了Judith的悲劇形象、彷彿她的人生問題都來自於丈夫的冷淡,而一開始Thomas會對父親行為如此反感,也是因為認為若母親發現姦情,會讓她脆弱的心理徹底崩潰。然而到了結尾,Judith內心世界的祕密被打開,原來她有外人完全不理解的心境,大家都推測錯了。Judith曾懷舊地緬懷往日紐約,說「他們想抹去我的記憶」 ,但最後,她過往人生的基礎真正全毀時,反而輕鬆了,她找到一種自由,與人生的第二次機會。這是個令人眼睛一亮的安排,也讓Judith脫離傳統苦情主婦的被動角色。

Cynthia-Nixon-Movie-Set-The-Only-Living-Boy-New-York-Tom-Lorenzo-Site-5.jpg

傑夫布里吉的鄰居角色,起先有些突兀,不僅在故事開場就擔任旁白,而且身為鄰居,他對Thomas的興趣似乎太超過了點,幸好後頭劇情發展讓一切變得比較合理。他與皮爾斯布洛斯南的角色互為對照,點出了教育的難處,他們等於是Thomas的兩個「人生導師」,但給出來的建議都難免以自身經驗出發,難以斷言誰對誰錯。鄰居是個成功作家,所以要Thomas勇敢追夢,聽起來很熱血、很積極,但Thomas父親Ethan的建議恐怕也不無道理,他過去發展不順利,又身為出版業老闆知道這行的蕭條前景,他對作家這條路的擔憂是情有可原的。如果劇本能在這題目上多做些探討,或許能讓《紐約寂寞男孩》更精采些。

男主角卡倫透納是年輕的英國演員,在本片演個紐約男孩,是沒有太大破綻,但角色過於扁平也不討喜,難讓他有發揮的機會,他在Netflix上的電影《浪跡天涯》(Tramps)裡頭飾演的美國男孩更有說服力。

the-only-living-boy-in-new-york.jpg

iTunes立即看:https://goo.gl/jQZ2mh
Google立即看:https://goo.gl/mh4n77

Well Go電影粉絲團,提供新上架的iTunes電影資訊,以及iTunes的各項優惠活動,歡迎加入Well Go電影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ellgodigital

補充:
本片英文片名來自Simon & Garfunkel的歌曲,收錄在他們1970年的最後專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zy 的頭像
    Lizzy

    Lizzy's Film Reviews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