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lon007.jpg

《樂來越愛你》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的最新作品《巴比倫》,是他最好的電影,也是他最糟的電影,兩個說法都有合理的理由,都說得通,但無論喜不喜歡,都很難不佩服他的大膽與全心投入。本片像是將1952年經典電影《萬花嬉春》改寫成較為悲傷遺憾的版本,再加上1959年出版的八卦書《Hollywood Babylon》之後的綜合體,我非常建議把《萬花嬉春》當成伴隨觀賞的作品,才能看懂導演在《巴比倫》鋪設的一堆相關彩蛋,彷彿導演想使用《巴比倫》與《萬花嬉春》對談。

《巴比倫》從1926年的洛杉磯說起,此時是有聲電影《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即將推出、終結默片時代的前一年。本片從三位主要角色的視角,切入那充滿關鍵變動的年代,三人分別是當紅男星Jack(布萊德彼特)、懷抱星夢的貧窮女孩Nellie(瑪格羅比)與想進電影圈的墨西哥裔Manny(Diego Calva)。

babylon009.jpg

那是個大亂鬥的年代,還沒有Hays Code(1934年開始的Hays Code,簡而言之是電影圈自我要求作品符合善良風俗,以免被保守人士抵制或抗議),也還沒有工會,若是劇組有人傷亡,只是個不方便的小麻煩、而不是嚴重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行業內的競爭也如叢林般自由而危險,人們只能各憑本事、自求多福。

達米恩查澤雷緊抓住那種狂亂、繽紛、瘋癲又神秘的風格,搭配精彩的攝影、配樂與剪接,組合成一種近似瘋狂萬花筒的視聽體驗,而在配樂與服裝造型上,添加不少較為現代的味道,讓整體風格比瑪格羅比的長捲髮還要狂野不受控。

劇情也符合視覺風格,較為凌亂,但有好幾場戲相當精采。例如——

開頭的派對,性愛、毒品、酒精只是裝飾,真正吸引人的是場面調度、運鏡與配樂,還有瑪格羅比的野性表演。

又或是呈現默片拍攝實況的那一大段,由於默片的特質而讓拍攝過程充滿混亂與活力,所以氣氛熱鬧而歡樂,就算是室內景也會搭在戶外拍以使用足夠的自然光、不同電影都能湊在同一個環境拍而不用擔心聲音干擾,這些特色使得整片沙漠成為各劇組的畫布,可以胡亂揮灑。Nellie與女導演Ruth的合作非常溫暖而神奇,Ruth與Nellie拍了幾幕之後就像伯樂發現千里馬那樣眼睛發亮;還有Jack這位大明星果然有其高明之處,他的酗酒習慣或許將毀了他,但毀不掉他的戲,他就是能在攝影機開拍時清醒起來交出完美演出。

babylon003.jpg

進入有聲電影時期,描繪Nellie與劇組第一次拍有聲電影的那場戲又是一場經典戲,其中的人們充滿痛苦與挫折,氣氛跟葬禮沒兩樣,沒人敢弄出任何聲響,環境又燥熱(空調聲音太大因此不能開啟),大家心情都很差,與拍默片時的狀況天差地遠。而Nellie的感受對照更為明顯,原本拍戲對她而言是開心快樂的事,但拍有聲電影卻綁手綁腳很痛苦,這替她未來的發展蒙上陰影。導演將這難捱的拍攝經驗演繹地緊湊又充滿幽默,但笑聲裡充滿苦澀,因為有些人的未來(甚至是生命)會葬送於此。

babylon006.jpg

但《巴比倫》的後段較缺乏能與前述幾段抗衡的好戲,尤其陶比麥奎爾飾演的角色出現後,簡直像墜入大衛林區風格的噩夢裡,與前面的鋪陳幾乎要脫鉤,唯一能相比的只有Jack與八卦專欄記者的一段對話,這是全片少數平靜的時刻,記者一方面要Jack放下、接受自己即將過氣的現實,另一方面也希望Jack能感到滿足,因為他有幸能投身比你我要更長久、更重要的藝術裡,能夠被更多後生晚輩看見,永遠活在電影中。

雖然《巴比倫》的角色們比較像是「類型代表」,整體可說稍微扁平了些,但選角很不錯,布萊德彼特飾演的Jack就非常動人,看著他在前段表現出對於電影的熱情以及對改變的期許,特別傷感,因為他期待的未來,正是會讓他過氣的未來。後來他漸漸理解到電影圈的未來不會有他,並沒有到處訴說失落,但都靜靜寫在眼神中。布萊德彼特把這角色的喜劇部分以及傷感的那面都詮釋得很好,也做到平衡。

babylon005.jpg

瑪格羅比與Diego Calva也都很稱職,尤其瑪格羅比散發出的光芒確實無與倫比,明星特質十足,個性也相當鮮明,她飾演的Nellie一直是Nellie,即使環境變了,仍只想以自己真實的姿態往前走。Jovan Adepo飾演的黑人爵士樂手,發現在好萊塢他的膚色永遠比他的音樂更重要;Li Jun Li飾演的華裔女性則需要在夾縫中不斷找尋機會,但實在不容易找到位子。

babylon008.jpg

《巴比倫》有喜有悲,有愛有恨,讓人感覺導演深愛電影業,同時也深感失望。不過,導演似乎本想拍出一部充滿諷刺喜劇味道的片,有不少令人會心一笑的細節,但因為他的憤怒與嚴肅的情緒蓋不住,所以沒有辦法讓人好好感受喜劇的那部分。

20世紀初名導D.W. Griffith拍出《一個國家的誕生》並獲得票房好成績後,下一部作品是很大規模、預算超高的《偏見的故事》(Intolerance),導演曾為此片在日落大道與好萊塢大道交叉口附近搭建豪華的巴比倫城場景,但《偏見的故事》票房很糟。《巴比倫》多多少少也給我那樣的感覺:導演先前的成功讓他產生雄心壯志,想要拍出一部宏大又傳世的作品,但因為太想塞許多想法進去,反而壓垮了原本很有成功潛力的作品。

在《巴比倫》最後一部分,介紹到位於所謂「洛杉磯的屁眼」的獵奇派對時,很明顯已經太超過了,好像導演竭盡心力、將音量放到最大,要說服所有觀眾說,那個年代好萊塢超墮落、超不把人當人看,但觀眾原本就沒想反駁,不曉得導演這樣的叫囂是為何,好像在看導演跟一個隱形人在吵架。

或許,《巴比倫》是讓導演一次爆發許多想法與創意、毫不擔憂後果(票房)的作品,對一般觀眾而言,整部三個多小時看下來難免會感到"too much",本片的票房滑鐵盧並不難理解,但它仍有好幾段好戲確實是不看可惜的,我還是希望熱愛電影的朋友們能願意給這部片一次機會。

babylon001.jpg

關於《巴比倫》角色原型之補充:

Max Minghella的角色名為Irving Thalberg,這是一位真實人物,他是美國製片,但37歲即過世。

布萊特彼特的Jack Conrad角色原型是John Gilbert,Gilbert是默片時代的明星,結過四次婚,酗酒習慣大幅影響他的健康,與葛麗泰嘉寶的感情跌跌撞撞,38歲時心臟病過世。進入有聲時代之後,他的聲勢漸漸下降,但不一定是他的聲音表演不行,而是最適合他演出的那類角色與極度浪漫化的內容漸漸過氣了,另外也有來自片廠政治的因素(據說他惹毛米高梅的Louis B Mayer)。1929年他的《His Glorious Night》,尷尬的幾幕戲以及過於熱切的浪漫感情戲,常常讓觀眾觀賞時忍不住笑,這故事後來被《萬花嬉春》改編進電影中。Gilbert生前最後一部電影是《The Captain Hates the Sea》。

羅比的角色Nellie LaRoy原型是Clara Bow再加上一點Joan Crawford。

Li Jun Li的茱非夫人原型可能是Anna May Wong。

Olivia Hamilton(導演達米恩查澤雷之妻)飾演的女導演Ruth原型可能是Dorothy Arzner(Arzner曾在《The Wild Party》執導Carla Bow)。

八卦專欄作家原型可能是Hedda Hopper。

開場派對上的那場出人命的醜聞,原型應是Fatty Arbuckl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巴比倫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