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個熱愛拳擊、拿過羽量級拳王頭銜、在36歲就光榮退休的拳擊手,剩下的漫長人生要怎麼度過?美國導演羅伯克洛德尼首部執導作品《拳王佩普的第232個發薪日》,以偽紀錄片的手法,描繪美國真實人物「拳王佩普」,但主題不是他的輝煌歲月,而是退休後又堅持復出的時刻。

拳王佩普的第232個發薪日_劇照01.jpg

(劇照由台北電影節提供)

羽量級拳擊手威力佩普以220勝的驚人紀錄於50年代末退休,卻在幾年後想重返擂台,身邊專業人士都勸他不要,然而他就是放不下那美好過去,何況,拳擊是他唯一做得好、做得快樂的事。

這位拳王其實已達到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攀不到邊的高成就,但人生竟依舊不上不下的,恰巧他的「羽量級」也呼應此尷尬狀態──雖是拳王,但比起重量級的拳手自是矮了一截,正如他第四任妻子琳達意有所指的玩笑:「還好你永遠不用與重量級的對戰,要不然洛基可是『比你大』」。此外,他賺得多,花得也多,欠得更多,空有頭銜與名氣,但又稱不上真正的有錢人。

拳王佩普的第232個發薪日_劇照02.jpg

(劇照由台北電影節提供)

佩普也搞不定自己的妻兒。他當年把孩子從媽媽身邊帶走,卻沒能做一個好父親,讓孩子走上歧途;他追求琳達,但琳達想要的是更「上層」的生活,能讓她待在紐約、流連派對、尋找演員工作機會的生活,而不是一輩子待在康乃狄克州的哈特福,在家灑掃煮飯,被婆婆嫌棄。

既然佩普的人生正在急速走下坡,只好緊抓著過去,正如60年代的許多美國人,在社會劇變中緬懷舊時代的美好。《拳王佩普的第232個發薪日》利用偽紀錄片的形式,搖晃的手持鏡頭不時提醒觀眾「劇組工作人員正在盯著他」,近距離闖進佩普的私人時刻,他的不安、家人之間的矛盾、教練與記者對他復出的缺乏信心,皆無所遁形。佩普預期拍出一部勵志的復出故事,但劇組在挖掘的恐怕是更難堪的內容。

拳王佩普的第232個發薪日_劇照03.jpg

(劇照由台北電影節提供)

雖是「偽」紀錄片,但導演做得很傳神,畫面的顆粒感、鏡頭的即興感、演員的自然感都很到位,美術與服裝設計精準呈現時代細節,再加上多數觀眾認得的演員大概只有配角朗李文斯頓,所以整部片幾乎「真」到讓人忘記是「演」出來的。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佩普周圍的人,不論是否情願,都在邁向下個人生階段,但佩普堅持爭取復出的機會。對他而言,上場比賽,只不過是又一個發薪日罷了,這是他嚮往的日常,只要任何一盞拳擊場的燈願意為他而開,他都樂於登場,直到再也不能為止。片尾曲的一段歌詞替佩普下了很好的註解:「我不知道要往哪去,但若能夠,我要追尋那個王國」。

 

⟢𝟐𝟎𝟐𝟒 𝟐𝟔屆台北電影節

﹋﹋﹋﹋﹋﹋﹋﹋﹋﹋﹋﹋

2024/06/21~07/06

2024/06/9 正式開賣

臺北市中山堂

信義威秀影城

光點華山電影館

arrow
arrow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