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色戒」之前,我是有點害怕的,即使這部早就排在我的「必看」名單中。主要原因,是來自於兩小時38分的片長,因為其一,李安有些電影比較悶,萬一「色戒」也屬於那種電影,還要撐將近三小時很痛苦;其二,以往看過一些將近三小時的電影,在我看來大多都沒必要拖那麼長。以往還用錄影帶看電影的時候,遇到慢吞吞又沒營養的電影,我甚至會快轉看,因為用錄影帶快轉,字幕不會跑掉,而有些又臭又長的片,真的慢到用快轉模式還可讓我好整以暇地一句句讀完字幕。我真的是很可怕的急性子,一點耐性都沒。
不過,看完「色戒」之後,我壓根沒想到已經過了將近三小時,還以為只過了一小時半哩!劇情節奏順暢又高潮迭起,一點也不悶。
基本上,我是把「色戒」當成純粹的愛情故事看待的。它的時代背景當然是這段愛與慾之所以是片中樣貌的主因,但是不管什麼時代,每段愛慾交織背後的情感流動,用的語言都是同一種。所以本篇文章不會往宏觀的歷史背景與「愛國心理」等等發展,畢竟,不管當初王佳芝的初衷是什麼,到最後真正引導她的,還是她身為一個女人所感受到的一切。
張愛玲的「色戒」曾引起對於「忠誠」的論戰,但我想,王佳芝是忠誠的,對象是自己的心。那些家啊國的,爭的是歷史上的名份,卻不一定讓爭的人好過一點。「勇敢愛國」的鄺反而是面對王佳芝最膽小、最無能、傷害她最深的人,被說是奸臣的易先生倒恐怕是世上唯一疼惜王的人。既然易先生是所謂叛國奸臣,王就算無法置他於死地,天下大概還有千千萬萬人要殺他,但無論如何,王佳芝不能也不會下手,她不能讓這件事發生在她手上。這就是一種情義,一種忠誠吧。為了「愛國」犧牲青春的王佳芝,到頭來沒有愛國的大帽子保護她,甚至還要背上一串罪名,這種忠誠才更是讓人感動與心痛吧。
「色戒」裡有太多精細講究的地方,一一贅述實在太累,所以我只寫幾個讓我最驚嘆的部分。
王佳芝與易先生的互動與戲劇張力──王易兩人之間的主從地位,以及王佳芝的內心轉變,在片中經由許多簡潔對話與肢體語言,交代地非常清楚。第一階段,六個學生扮家家酒似地讓王佳芝勾引易先生,並密謀殺掉易先生,當時的王雖然心智大膽成熟,卻不脫年輕女孩的俏皮。與易先生去做西裝時,王也試了她的旗袍,看得出來她試著想用自己的身段勾引他,但她笑的樣子仍有點稚氣未脫;其後到餐廳吃飯,王還是很俏皮的,說她牌都打不好、老是輸,「就贏過你」。第二階段的勾引,是在王已經受過一點情報員訓練、也已經不是處女之後,此時的王就不是以往的清純模樣,在第一場床戲開始前,觀眾看到的是王主動想跨坐在易身上,還想把他的煙拿開。
後來,隨著王與易的關係似乎越來越好,從床戲也可以看出王對易的意義,從純粹的情慾宣洩,轉變得更為平等﹝至少我覺得後面的床戲比較...「平等互惠」了﹞,甚至在第三場床戲,易先生願意讓王騎到上面來,還讓王不顧他怕黑而把枕頭蓋住他眼睛。我們看到這任務不僅讓易打開心防,也漸漸讓王變得心煩意亂,當她對特務頭子生氣地抱怨他們行動太慢、為何拖那麼久還不動手時,她說「他像蛇一樣往我心裡鑽」,這一段話我已經不覺得王是要對別人說的了,她在對自己說,氣自己似乎越來越軟弱,明知任務在身,但她已遏止不了易先生在她心中佔據的位置越來越大,因此希望趕快來人把易先生殺了,她就不需要有這種掙扎了。
我們又再度看到王的清純模樣時,是她與易先生去看作好的鑽戒,讓她明瞭易先生對她動了真情之後。內心的善良、單純與不忍,讓她背叛了家國與朋友,她露出單純卻心碎的眼神,虛弱地說出了那聲「快走」。
到最後,王與其他五個同伴要被槍決的時候,王有一種似笑非笑的神情,這是她真正心境滄桑、蒼老的一刻,她望著鄺裕民,想起當年鄺邀集她參加這種「救國活動」的那一刻,似乎自嘲著從那天起,自己的下場就註定要是如此;她也想著易先生,當時封街之後,王沒有把自殺藥吞下,也許是因為還懷著一線希望吧,不一定是生存的希望,而是或許能再見易先生一面,然而沒有,但我想她懂得易先生心裡的難過。這一切是如此荒謬、殘酷又痛苦,最終只能一笑。真的,不夠苦的人常常苦著一張臉,寫一大堆哀怨的詞句,以為自己是個才子才女;但真正痛過的人反而會笑,苦笑、嘲笑、或是看開而無奈的笑。如果沒有那麼一大圈事情,也許王可以跟身邊這個鄺,擁有一段平淡美好的人生,但他倆選擇做當時自認為正確的事情,也付出了代價,王最後的那一笑,除了悽涼苦笑,也許還慶幸自己終於要解脫了吧。
另外,王易兩人的主從關係,也是非常有趣的。
易的控制慾與主導慾不只反映在性虐戲上,也反映在平日他對王的講話語氣。例如在第一階段,王試穿旗袍時,原本試完了要換回原本的衣服,易先生直接下令:「穿著」,那聲短而急促的命令,同時表達了他的性格與某種渴望。到最後,去看戒指的時候,原本王想要拿下來,易先生還是簡短篤定的那句:「戴著」。
「色戒」裡的性愛戲好像惹來一些爭議,有人質疑其必要性,其實我覺得還蠻必要的,因為它反映出兩人的主從關係與易先生的情感轉變,就像我之前提過的,從情慾宣洩轉變為平等互惠,他也讓自己變脆弱了;後來他找王來日本餐館約會時,王給他唱了首歌,易先生竟允許自己在一個女人面前掉淚、示弱,更何況,這回約會可是易主動想等待王,他說「這回罰我自己等等妳」;看鑽戒的時候,王硬拗她不想繼續戴著的藉口,是說不想在大街上招搖,但此時,總是給人冷酷形象的易先生,眼神竟然露出無比柔情,說了一句甜死人不償命的:「沒關係,妳是跟我在一起」,這也難怪王會寧願讓多年來的策劃與犧牲付諸流水,警告易「快走」。
「色戒」用了很多巧妙安排,一步步讓我們跟著主角的微妙變化,體會他們的心情轉折,一點也不突兀,甚至很多事情都在沒有對白的狀況下,幾個鏡頭就讓觀眾們懂了,在這部片之後,我對李安的敬意又更高了。
另外還有兩個小枝小節想提一下。
一群年輕大學生的愛國幻想──「色戒」用很簡單的方式點出那群大學生的幼稚與矛盾,除了他們用笨拙、可笑的方式殺人的那幕戲以外,海邊那句「再不殺人就要開學了」實在經典,完全對照出這群乳臭未乾小子的異想天開。甚至,到最後被槍決的那刻,除了王與鄺,其他四個同學還哭得像喪家之犬,很顯然對那些人而言,當初參與這行動,多多少少都可說是沒想清楚。
牌桌上太太們互動與眼神──我先前一直想寫篇文章,探討以古典小說為題材的英國電影與影集,對於餐桌場景上,人物情緒的流動與心境隱喻的掌握,是多麼驚人地細膩,例如「嘉德橋市長」在高盧的一場餐桌戲,以及2005年「傲慢與偏見」裡面的好幾場戲,只是我一直沒力氣寫。這會「色戒」裡面看了李安的牌桌戲,讓我讚嘆於李安對於打牌的各位太太們的情緒、個性、忌妒、警戒、暗示等等,能很細膩地用演員們的眼神、語氣、手擺的姿態表現出來,實在非常高段,害我幻想李安要不要再去導幾部我喜歡的英國名著影集好了!
至於演員部分,梁朝偉當然是太強了,光是用眼睛就可以把戲演完,很難想像一雙眼睛可以表達出那麼多種意義,充滿野心、陰沉、情慾高張、溫柔、煩惱、壓抑怒氣...不管什麼情緒,梁朝偉都可以用眼神表達出來。原本我擔心他的國語,很害怕「臥虎藏龍」裡面的慘事重演,不過梁朝偉顯然下過苦工,廣東腔已經淡到快要消失。
倒是王力宏這傢伙,演得倒還不錯,應該是大大超越所有人的期待,不過他開口講話還是怪怪的,ABC腔原來也那麼難抹滅呀。不過,他與男女主角比起來,有時稍嫌不自然,像是在唸台詞,讓人感受到「他是在演戲」,而不像男女主角,完全給人「他是易先生;她是王佳芝」的感覺。另外,鄺裕民的角色應該蠻重要的,畢竟王佳芝會走上這條不歸路,跟鄺王兩人曖昧的情感很有關係,不過李安大概懶得著墨太多吧,電影裡面鄺從頭到尾都一個樣,沒什麼層次。這樣也好,以免王力宏再多演一點就要露餡了。
湯唯不用說,前面提的那一串心境轉變,都是靠她演技拼出來的,該說她太厲害,還是李安太會調教演員哩?
主角們參加威尼斯影展
寫完這麼長的無聊文章,容我閒聊幾句讓大家輕鬆一下吧。我覺得呀,王佳芝這女人硬是要得,拿完男人的鑽戒就教人家「快走」,哈哈哪天要是有個男的送我鴿子蛋鑽戒,我是不是也該如法砲製,叫他鑽戒留下人閃邊。
另外,在電影裡那幾個大學生高喊「中國不能亡」的時候,對不起我笑了,差點笑出聲。別誤會,我不是要戰什麼中國台灣的,而是我想起,小時候有很多事情,都是我覺得「絕對不能發生」的,例如失去誰或離開什麼,要是發生了,我認為自己會因無法承受而死翹翹。長大了仔細想想,以前那些「不能發生」的事情發生之後,其實我也還是生存下來了;再多想些,這天下沒有什麼是不能亡的,也沒有什麼是不會亡的。如果古早滅絕的恐龍會說話,在他們面對一串天災打擊時,苦苦求生的當兒也許也會高喊「恐龍不能亡」,可是又能怎樣呢?而且沒了恐龍,地球還是繼續運轉,好像根本沒差。所以,看著一群年輕人喊著「XX不能亡」這類的詞彙,在我這種老人的心中,除了感受到說話者的天真幼稚以外,也算有無限感慨吧。以前說過不能接受的事情,隨著年紀漸長都發生了,人也就是這麼過下去,又還能怎麼樣呢。
最後想提一下,我看這部片一點想哭的感覺都沒,大概是我很幸運,不用經歷這麼慘的愛情吧,反而「同床異夢」(The Break-up)這種無聊小品讓我哭了。聽說馬英九看「色戒」時流淚,原因據他說是看到「在那樣一個動亂的大時代,有這麼多熱血青年願意拋頭顱、灑熱血,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披掛上陣,為國家犧牲。」我想他從小毒化教育接受太多了,要不就是太單純了。對我來說,片中「有這麼多熱血青年願意拋頭顱、灑熱血為國家犧牲」的劇情,如果讓我會有想哭的衝動,應該是為了那些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辛苦拼命所為的是什麼、到死前哭哭啼啼悲悽無比、顯然沒有想清楚的一群可憐小夥子吧。只靠喊口號產生的衝動,一頭撞進他們並不真了解的事情,面對超過他們所能負荷的不歸路,還非常不情願地犧牲了生命,這種愚勇的確算是大時代的悲哀吧。
[ 加入書籤 ]
- Oct 20 Sat 2007 00:57
色戒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