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bie: “I will return. Find you, love you, marry you, and live without shame.”

電影「贖罪」是根據英國小說家Ian McEwan的作品改編,內容講述一個小女孩Briony(瑟夏羅南),因為看到某些自己並不了解的事情,指證姊姊Cecilia(綺拉奈特莉)的情人Robbie(詹姆斯麥艾維)是性侵嫌疑犯,Robbie為了避牢獄之災而去從軍,而Briony的一生也為了拆散她姊姊與Robbie而感到罪惡。內容充滿轉折,請大家自己去電影院看吧。至於以下的評論就會有雷了。

這是一部幻想與現實混雜的片,最開始的陳述似乎是客觀角度,三大主角(Robbie, Cecilia, Briony)的地位都差不多。但到電影中段,Briony的關鍵角色地位顯露出來,讓人回想起前段的電影畫面中,那些帶點浪漫主義色彩的光影,樹蔭綠得發亮、森林中帶點迷濛感、交到小Briony手上的信封白得耀眼,一切都不太真實,突然開始明瞭Briony與她的想像、回憶、及解讀,才是本故事的重心,電影一開始配樂裡的打字聲,似乎就代表我們後面看到的劇情流動,都是Briony這位作家所寫出來的;電影中間與後段關於Cecilia與Robbie的陳述,不論是真實或虛構,其實都是Briony的心靈贖罪過程,片中Briony拼命工作、清洗自己雙手、到將死的士兵榻前陪他聊天,從她的雙眼中看到了「贖罪」心理帶來的難以承受的重。在她幻想的那段找姊姊求原諒的情節中,Cecilia與Robbie仍對她很兇,沒有溫馨大結局,因為作者Briony很清楚,自己罪孽深重,不可能獲得原諒,於是她在書中加上這段的原因不是想自欺、幻想姊姊會原諒她,而是因為她知道自己欠Cecilia一個最起碼的道歉。



於是在Briony的書中,給了她姊姊與Robbie一個快樂結局,她說” I'd like to think this isn't weakness or evasion, but a final act of kindness.” 在現實中Cecilia與Robbie無法實現的夢想,Briony在書中送給他們,這是他們應得的。因為他們是如此深愛對方…





我還沒看完原著,所以不曉得這種編排是編劇的巧思還是與原著類似。但這種帶領讀者的方式,我覺得很有技巧,非常具有戲劇性。

導演Joe Wright上回在《傲慢與偏見》的開場,就拍出一段精彩的一鏡到底,描述了女主角家的環境、家族成員與個性,這回在《贖罪》又飆了一段嚇死人的一鏡到底畫面。這次是在撤退點的海灘邊,整段畫面唯美又哀淒,我得說Joe對美學的敏感度與駕御力實在太驚人了!那兒集結了一群想回家的士兵,沒人有把握何時能回家,整段色調都是灰色的,而那地點又是以前的遊樂場,灰色的摩天輪突兀地對照著一群疲累的士兵,悲傷的管絃配樂完美地搭配上士兵們唱的軍歌,將原本應充滿士氣與希望的歌曲,染上一股徬徨與疑懼的色彩。



Robbie在異鄉思念Cecilia時,Joe Wright讓Robbie的身影出現在一部戰爭愛情電影的幕前,片中女主角演得浪漫,但Robbie的身影卻憔悴無力,無數相思在這短短的畫面中表露無遺;最後Robbie死了,仍睜著眼睛,捧著Cecilia給他的信與一幢夢幻小屋的照片,那幕畫面實在讓我記憶深刻。對照另一段Cecilia遭淹死而漂浮在水裡的模樣,教人不勝唏噓。







另外,Joe Wright的風格真是越來越好辨認了,在噴水池那段戲(在此指事實版),導演Joe對細膩感情的處理真是太精緻了!尤其很善於以手部動作表達情緒,跟《傲慢與偏見》蠻像的。首先,Cecilia與Robbie這對從未表明心跡的青梅竹馬,玩鬧間把花瓶把手折斷了,掉入噴水池中,Robbie看到了忍不住笑,大概是因為跟心中暗戀的人玩得那麼開心,讓他覺得看什麼都新鮮有趣,然而還年輕、總是想保持高姿態、想愛又不敢表露的Cecilia,也許是因為先前的玩鬧、甚至弄壞花瓶,讓她警覺到自己流露出太多善意與親近的態度,因此急著轉為高姿態,又想表現自己的堅強獨立,於是眼神忿恨地看著Robbie,脫了外衣就縱身入水撿拾花瓶的殘片,怎知一起身,全身透明地被Robbie看到,原本輕鬆的Robbie也呆了,抓著另一小塊花瓶殘片的手突然握緊,瞪著Cecilia愣了一陣才想到自己不該看,趕忙轉頭,臉上滿是壓抑的表情。Cecilia穿好衣服,鏡頭帶到Robbie抓著花瓶殘片的那隻手,Cecilia離開時經過他身邊狠狠地把那殘片拿走,Robbie才鬆開。然後,Robbie走近水池邊坐下,用手輕撫水面,好像因為Cecilia曾在那水池裡呆過,摸著水面就像撫摸著Cecilia的身軀一樣。在這整段戲裡,導演Joe用許多眼神與手的動作,說出一段很棒的曖昧故事,實在讓我佩服到家。

































圖書室的那一段,Joe也用了許多肢體語言,不過這段留待大家自己看電影吧,盡在不言中…











演員部份,我個人最喜歡的是Vanessa Redgrave飾演的老Briony,她的戲份雖短,但她講話時句子的每一個停頓、眼神每次的漂移,都讓觀眾感到她情緒的重量而幾乎無法呼吸。



詹姆斯麥艾維真的演出Robbie的那種壓抑與脆弱的一面,尤其在電影的後段。而在電影前段,他還沉醉在兩人曖昧時,那種從內心發出的喜悅與年輕愛鬧的個性,都被他演活了,尤其在他自娛地把道歉信寫成性暗示文字時,自己看一看忍不住噗嗤一笑的那種有些許害羞卻又滿懷希望的樣子,實在神靈活現。









瑟夏羅南與Romola Garai﹝分別飾演Briony的小孩時期與年輕時期﹞也是很有天份的演員,尤其瑟夏羅南具有某種特別的神秘氣質,讓觀眾很相信她心中有許多別人不知的幻想,有個他人不懂的世界。



綺拉奈特莉在這部片裡算是稱職,但我開始有點為她未來戲路擔心,原因其一是她好像只有在Joe Wright導的片裡閃耀出光芒﹝而且在《贖罪》裡其他主角比她還耀眼﹞,其二是即使在Joe導的《贖罪》裡面,她有些個人動作、走路姿態、表情等等,跟《傲慢與偏見》裡的她還是很像的,我在看《贖罪》時,不自主地會聯想起《傲》片中的某些畫面,但要成為真正厲害的演員,這種個人風格可能還是得減少些,才能演什麼像什麼。不過綺拉奈特莉還很年輕啦,還有時間磨磨演技。













Dario Marianelli的配樂,噢天哪實在完美到讓我說不出話,打字機與蟲鳴的聲音,竟然可與音樂及劇情搭配地如此天衣無縫,而在一鏡到底的畫面那段,Dario配的管絃樂與大兵們唱的軍歌,如同我前面提過的,實在太完美,把應該很正面的軍歌毫不費力地加上某種蕭瑟與憂鬱。Dario真的很擅長將一段主旋律,靠著和弦的變化,搭配出特別的味道,例如電影《傲慢與偏見》中,女僕唱的歌就與Dario的配樂配合地很棒。真希望以後Joe Wright的電影都可以與他合作,細膩的導演配上天才的配樂,對一個既愛看電影又愛聽音樂的人而言,實在是無上的享受。

總之,我很愛這部片…太過美麗了…

Keira Knightley - UK首映


The 64th Venice Film Festival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後,如果你都讀到這邊了,大概蠻喜歡這部片,或許也喜歡Keira Knightley與Joe Wright與Dario Marianelli合作的「傲慢與偏見」,若是如此,一起評評理吧,下面這張照片的背景真像「傲慢與偏見」的某一幕!


***
北美票房:五千一百萬美金
北美以外票房:七千八百萬美金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zy 的頭像
    Lizzy

    Lizzy聊電影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