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t's why every magic trick has a third act, the hardest part, the part we call "The Prestige".  -  from "The Prestige"



在諾蘭版本蝙蝠俠三部曲的第二部「黑暗騎士」片尾,蝙蝠俠面對的是破碎與絕望的未來,Joker幾乎摧毀了一切,心愛的女人瑞秋死了,曾有機會讓蝙蝠俠放心交棒的正義使者哈維丹特,被逼到性格扭曲邪惡並死亡,蝙蝠俠背上所有罪名被人唾棄,獨自隱居。Joker讓蝙蝠俠看到了很多人性與生命的悲慘真相,再正義的人都可能變成無惡不作的壞蛋,蝙蝠俠保護的那些無助市民有一天可能聯合起來反咬他一口,人類試圖想掌握自己可悲人生的意圖根本是既無用又可笑,任何一個隨機的混亂都可以很公平地挑走一個受害者,管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人生的真相是可悲的,對於知道太多真相的蝙蝠俠/布魯斯韋恩,雖然在心志上仍堅強地選擇了超越、選擇一肩扛下所有痛苦與責任、讓哈維丹特的虛假故事持續為高譚市民帶來光明,但完全沒有希望、沒有期待的他,要怎麼面對未來的人生?要如何找到好好活下去的動機?

於是蝙蝠俠三部曲的終曲「黑暗騎士:黎明昇起」,開始於「黑暗騎士」的八年後,沒有人生目標的布魯斯韋恩﹝克里斯汀貝爾﹞過著潛沉、頹廢的生活,他雖然還沒死,但他似乎也沒甚麼在活。高譚市平靜無波、治安優良,直到一名戴面具的傭兵班恩﹝湯姆哈迪﹞威脅全市人民的生命。



以下有雷

誠實說來,這三部曲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第二部,它的涵意與境界實在太高、範疇太廣了,對我而言簡直是神作,而第三部則是再度回到人間,為第一部起頭的事情收尾,因此我強烈建議要看這部的朋友先複習一下第一部,否則本片有些來龍去脈可能沒辦法了解。「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把一切重點擺回布魯斯韋恩身上,雖然片裡看似有些對於政治方面的評論,但仔細想想就知道那些都不是真議題,也沒有很深入,主題非常分散且淺薄,包括貧富不均、資本家的貪婪、階級對立、恐怖主義、核武威脅、民主與民粹的分野等等。剛看完本片的時候我覺得頗失望,覺得諾蘭雖然在電影中點到這些問題,但都沒有深刻的探討,不像「黑暗騎士」裡的Joker討論混亂與公平時那樣震撼,但是過一陣子再度回想,倒是覺得「黑暗騎士:黎明昇起」這樣的安排才真正是這三部曲應有的結尾──收完與布魯斯韋恩有關的故事線。

在第一部裡面,scarecrow利用人心的恐懼對付對手,布魯斯韋恩得誠實面對自己的心魔與過去的傷痛;第二部Joker以世事的混亂與隨機發生,讓布魯斯韋恩看見人們想掌握自己命運的希望是多麼可悲、可笑,布魯斯韋恩於是掩飾真相,把虛假的希望留給市民;第三部,混亂再起,美好的白色謊言被揭穿,陷入動亂,然而失去希望、看清人生真相的布魯斯韋恩,卻因為受過太多煎熬,連死都不在乎,也失去求生與反擊的動力,這樣的他如何尋找新希望?他能否依照過去的計畫,讓蝙蝠俠成為一個象徵,交棒給其他人,自己去過平凡幸福的日子?在第一部片尾,瑞秋認為蝙蝠俠才是布魯斯韋恩的本質,那個有錢大亨的身分反而只是偽裝,所以選擇不與布魯斯韋恩在一起,因此「黑暗騎士」裡的布魯斯韋恩一直在尋找退休解套方法,希望能與瑞秋共度餘生,但隨著瑞秋死去,他頓時沒有退休的出口,也沒有往前走的動力,在「黑暗騎士:黎明升起」,布魯斯韋恩終於找到力量,把一切做個了結,也因此,瑟琳娜﹝貓女﹞在這部片出現很合理﹝所謂合理是指相較於某些超級英雄片的女性角色存在原因,只是電影公司高層要求要有性感花瓶﹞,這裡的瑟琳娜不完全走上一代貓女蜜雪兒菲佛的成熟性感黑暗路線,多了活潑俏皮,搭配本片的劇情,她象徵了布魯斯韋恩享受正常生活的希望,這種光明輕鬆的瑟琳娜感覺比較適合本片的布魯斯韋恩,他終於從長久以來的枷鎖中解脫了。對於從2005年就喜歡這位主角的影迷們來說,很難不為他高興吧。至少對我而言,看到片尾的他像個平凡人一樣,自在地與女友在餐廳喝咖啡,跟本系列其他時刻的他那副陰鬱樣相比,整個人都輕鬆起來了,我不知為何心頭就是很樂,很高興看完這系列的結尾我可以笑著走出戲院。



在敘事上,我覺得第二部比較流暢,「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有些部份不曉得是我注意力不夠集中還是怎樣,總覺得劇情有些需要自行腦補的地方,雖然本片的剪接依然是諾蘭的御用剪接Lee Smith,然而不知是否內容太多、片長又被迫要擠在三小時內,這次剪起來的感覺不太流暢,劇本也好像為了塞進太多角色與故事而顯得突兀,例如布魯斯韋恩與米蘭達的關係就很莫名其妙,很像跳過了不少過程。



動作場面部分,因為諾蘭總是盡量減少使用CGI的部分,所以真實感比較高,例如開頭在飛機上的戲,主要是在蘇格蘭上空拍成的,非常有臨場感,再加上IMAX的大畫面實在令人讚嘆。不過在徒手打架的部分,感覺是比較差些,更明顯的例子是瑟琳娜的武打戲,跟前一陣子復仇者聯盟裡的黑寡婦比起來,我會覺得黑寡婦的比較精彩﹝腿短的史嘉蕾喬韓森打起來的美感與動感竟然勝過高瘦的安海瑟威﹞,另外像兩邊大魔王在街頭上會面時,竟然是開始徒手打起架來,讓人有點錯愕,因為那邊理論上應該要是個高潮,但他們打起來的場面卻像個反高潮。





演員裡面很令人驚訝地,影后瑪莉詠柯蒂葉表現最平凡,或許也跟角色塑造不夠完整有關。主要反派湯姆哈迪在整部片幾乎都只能靠眼神演戲,但他演得實在是很好,每個眼神都是戲。其他像米高肯恩、克里斯汀貝爾、喬瑟夫高登李維都很棒,連來客串的Cillian Murphy都令人眼睛一亮,不過我特別想提的是安海瑟威,在周圍一群諾蘭的老班底中,安海瑟威算是新加入者,而她在一群奧斯卡得主環伺的狀況下,依然能為整部片帶來不少活力與亮點,拿捏得很棒!其實我一直很喜歡安海瑟威的選片,我並不是說她選的每部片都很棒,而是說她一直勇於嘗試各種角色與各類型電影,在以「公主」類型片出名之後,既願意拍些票房大片,也願意拍一些很能磨練演技的小品電影,她可以演動作片「特務行不行」,可以演珍奧斯汀,可以演挑戰演技的小品「瑞秋要出嫁」,可以演愚蠢浪漫愛情片﹝雖然我覺得這部分可以免了﹞,年底美國上映的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裡也有她,算是蠻勇於挑戰且不會被定型的年輕優質演員,希望她的演藝路可以走得長長久久。







我相信未來一定有個倒楣鬼得負責reboot蝙蝠俠系列電影,well, good luck with that.。我覺得諾蘭雖然幫華納賺了大錢,但也留給他們一個難題,華納想拍出正義聯盟的電影來與復仇者聯盟分庭抗禮,但如果想在這之前就reboot蝙蝠俠,諾蘭陰影這麼龐大,時間又近,感覺難度非常高,如果想先不reboot直接拍正義聯盟,那裡面的蝙蝠俠調性依然要這樣認真嚴肅嗎?而蝙蝠俠是正義聯盟目前在大銀幕上最強的角色﹝除非新版的超人能搶走這個地位﹞,所以整部正義聯盟電影的調性都要跟著蝙蝠俠嗎?所以我對正義聯盟電影實在非常好奇,感覺難度很高哩。

(Photo courtesy of Warner Bros. Pictures)

最後隨便提提一些生活感想:

1. 你無法靠有禮貌贏得別人的尊重,相反地,你必須靠令人恐懼才能讓別人被迫尊重你。「黑暗騎士:黎明升起」裡的反派班恩,在他戴上面具之前,沒人把他當一回事,直到他戴上面具變得嚇人,大家才認真看待他,聽他的話,不敢欺負他。真的是這樣。我常常在禮貌和氣地拒絕對方後,繼續被對方白目要求照他的方式做,跳針跳到海枯石爛亦不悔,越禮貌人家就越把你當卒仔欺負,所以或許該兇的時候還是得兇,嗆回去讓對方嚇到不敢再提,可能比較快,節省時間。人生苦短哪,浪費時間聽人碎碎念實在不經濟。

2. 片中的布萊克探員對於小時候的遭遇感到憤怒,他說很多人都要他"move on",不要再對過去念念不忘,但他無法就這樣放手,反而覺得很憤怒,越裝著笑,就越憤怒。我完全理解並認同他的感覺。今天某A遭到惡意對待,為何他不能憤怒?為何他要放手?那個惡意對待某A的人為何可以都不用負責?用更極端的例子來說明,假設有人被強暴,難道你要對她說,別對過去念念不忘、不要再提這件事、趕快放手對自己最好嗎?她不能憤怒嗎?她不能想討回公道嗎?還是大家就喜歡那種表面一切都很美好的和諧社會?任何受害者都應該默不作聲、不要抱怨、一切吞下去?或許有些人真的已經到了成佛的境界,別人對他做什麼壞事他都可以平靜地一笑置之,那樣是對他很好﹝畢竟生氣傷身﹞,但不能去要求所有受害者都變成那個樣子吧,沒有人有權力叫受害者閉嘴。你可以不想聽,但人家有權力選擇是否要有所作為。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zy 的頭像
    Lizzy

    Lizzy聊電影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