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jpg

《凱特布蘭琪:宣言13》片如其中文名,演員「凱特布蘭琪」是重點,她一人分飾13角,角色差異大,難度極高。而這部片本身的難度也相當高,雖然有些幽默妝點,但若對片中提到的宣言完全沒基礎概念,恐怕不好消化。所以,有興趣進場觀賞的朋友,先來了解一下《凱特布蘭琪:宣言13》的「宣言」大略包含哪些吧,才不會從頭到尾〔黑人問號.jpg〕。

4.jpg

本片集結以20世紀為主(但也有19世紀的《共產黨宣言》等)的許多知名宣言,將重要人物的想法串結為一個概念,解構重組他們的宣言(所以除非你對相關內容熟得不得了,否則不容易辨認哪段是誰講的而哪段跳到另一個名人講的),範疇從建築到舞蹈到電影到政治思想到未來主義(Futurism)到情境主義(Situationism)......

7.jpg

開場戲的旁白,從馬克思(Karl Marx)與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談共產黨宣言開始,凱特布蘭琪化身不同身分,許多重要人物的名言,成為凱特布蘭琪詮釋的角色在自然狀態下隨口說出的話語,有可能是開幕式的談話、課堂教課、自言自語、禱告、念悼詞、播報新聞等等。想知道每一個凱特布蘭琪講的內容與何種主義有關,請見本文末。雖然嚴肅認真的宣言已經被擺進較為輕鬆或自然的情境中,但由於宣言本身精煉又充滿意義,每一句都要花時間細想與消化,有些各自衝突,但都用很快的速度念過,所以若對所有宣言與思想都很陌生,應該無法消化,會有很大的距離感。對內容不熟的觀眾,最後獲得的恐怕只剩一種感覺:永恆的質疑,永恆的反抗,永恆的思想激盪,反對當權派,破壞現有規則。這其實也切合「宣言」的目的:當權派不需要宣言,他們的聲音大家都聽得到,是那些非主流才需要大聲說出宣言。

1.jpg

《凱特布蘭琪:宣言13》內容的確偏小眾,若它能受到部分主流觀眾的注意或青睞,除了導演不時神來一筆的幽默感以外,主角凱特布蘭琪絕對功不可沒,除了知名度高,她變色龍般的演技更是本片重要看點。《凱特布蘭琪:宣言13》各角色差異極大,全難不倒布蘭琪,不同的外表、聲音、動作、腔調,都能駕馭,她就像某種無限的變形,將那些宣言語句裡的激情與憤慨,或是沉思與詩意,自然地灌進了表演裡,唯一讓我出戲的,只有稍嫌刻意的龐克姊角色。凱特布蘭琪曾在《咖啡與菸》的一幕分飾二角(自己與表親),在《搖滾啟示錄》演過1965至66年間的巴布狄倫,在《凱特布蘭琪:宣言13》,她幾乎也做了個宣告:「我真的什麼都可以演」。

6.jpg

導演Julian Rosefeldt是德國視覺藝術家,全片只花了十多天在柏林拍攝,原本是各自分開的影像片段,2015年在墨爾本的澳洲動態影像中心(Australian Centre for the Moving Image)展出,所有13段影像同時播放。後來又到柏林與紐約展出。剪成電影後,則做了一些剪接編排,部分段落是完整呈現、另一部分則剪接穿插至全片。我想,現場展出的感受應該會更震撼,而且可以讓人佇足細細體驗,電影的版本由於文句密度很高又無法分段重看,因此對於各項藝術宣言不熟悉的朋友,看完恐怕要花許多時間找資料研究,第二次再看會比較有體會。像我,因為最熟的只有電影相關的部分,因此小學教室的那段,一聽就知道來源、也知道內涵與意義,可以放鬆欣賞整體畫面的呈現,其他部分大約只有達達主義最快進入狀況。不過,若只想看凱特布蘭琪,那麼請放心,她不會讓你失望的。

856c35524c9d4e4f44da08e3b354139aee315736.paa_manifesto_jamesewing-7465_2000.jpg

e1b8680442e03a3ee58f73a3fae21d231b859af3.paa_manifesto_jamesewing-7376_2000.jpg

***
補充資料:
***

開場的火光搭配旁白:
以馬克思與恩格斯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為主,以及查拉1918年的《達達宣言》、法國作家蘇波(Philippe Soupault)的《Literature and the Rest》。

無家可歸之人:
以情境主義為主,內容包括阿根廷/義大利藝術家封塔納(Lucio Fontana)的《白色宣言》、崇拜馬克思主義的約翰里德俱樂部(John Reed Clubs)之《Draft Manifesto》等等。

證券經紀人:
談的是未來主義,以未來主義運動帶頭人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於1909年發表的《未來宣言》為主。至於那句讓人冷到骨髓裡的「人類的痛苦對我們而言與電燈的痛苦沒兩樣(The suffering of a man is of the same interest to us as the suffering of an electric lamp.)」,則來自1910年由好幾位義大利藝術家發表的《未來主義畫家宣言》。
ccef00e476a89339c63d0c645500c478faebb577.paa_manifesto_jamesewing-7503_2000.jpg

在垃圾焚化爐工作的人:
談的是一些建築宣言,如德國建築師布魯諾陶特(Bruno Taut)的宣言,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裡英年早逝的建築設計師桑特利亞(Antonia Sant'Elia)的《未來主義建築宣言》,以及美國後現代主義建築設計師范裘利(Robert Venturi)的《Non-Straightforward Architecture: A Gentle Manifesto》等等。

私人派對上的CEO:
內容包含漩渦主義畫派(Vorticism)、抽象表現主義、俄羅斯藝術家康丁斯基成立的藝術團體「藍騎士」(The Blue Rider)的宣言與概念。

龐克姊:
含括墨西哥前衛藝術運動(Stridentism)、智利前衛詩人Vicente Huidobro倡導的創造主義等等。

科學家:
俄羅斯抽象畫派畫家馬列維奇倡導的至上主義(Suprematism)、以及同樣出自俄國的藝術運動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

葬禮上的講者:
很明顯地在談達達主義,引用了許多該主義的名言。

木偶藝術家:
法國的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引用內容以法國作家與詩人布勒東(André Breton)的宣言為主。

南方媽媽(這段戲的其他家人就是凱特布蘭琪的丈夫與孩子):
全數引用自瑞典公共藝術大師歐登伯格(Claes Oldenburg)於1961年的宣言《I am for an Art…》。
5.jpg

東歐編舞者:
包括60年代盛行歐美的激流派(Fluxus)、德國達達藝術家史維塔斯(Kurt Schwitters)使用的拼貼技術莫爾茲(Merz)、編舞家伊凡瑞娜(Yvonne Rainer)著名的《「不」宣言》(No Manifesto)等等。
8.jpg

新聞主播與記者:
對話內容包括60年代歐美盛行的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以及極簡主義(Minimalism)。引用美國觀念藝術家勒維特(Sol LeWitt)與派普(Adrian Piper)、藝術家斯特蒂文特(Elaine Sturtevant)等人的宣言。

小學老師:
內容以電影藝術為主,上課第一點先談布拉哈格(Stan Brakhage)的《Metaphors on Vision》裡提到的"untutored eye",接著是吉姆賈木許的《Golden Rules of Filmmaking》,從規則第五條「沒有東西是原創的」開始,將這條整段唸完,因此也帶到賈木許在此段宣言中提到高達的名言"It's not where you take things from - it's where you take them to."。接著老師在巡視教室指導孩童作業時,念出的項目都是拉斯馮提爾與湯瑪溫特堡提出的《逗馬宣言》(Dogma 95)。其後是德國導演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的「明尼蘇達宣言」(Minnesota Declaration)。

9.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zy 的頭像
    Lizzy

    Lizzy聊電影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