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筋急轉彎2》(Inside Out 2) - 有些事情不

 
九年前,《腦筋急轉彎》帶觀眾進入11歲女孩Riley的心智裡面,認識她的五種情緒:樂樂、憂憂、怒怒、厭厭與驚驚,今年暑假的《腦筋急轉彎2》,則從Riley進入青春期的時刻開始,此時加入了新的四種情緒:焦慮(阿焦)、羨慕(阿慕)、害羞(阿羞)及耍廢(阿廢)。
 
Riley的生活即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她的好友們要去就讀不同學校,她自己則擔憂能否加入仰慕已久的中學曲棍球隊,並為了未來的各種改變感到焦慮。
 
《腦筋急轉彎2》的故事線,與首集頗為相似,主要都是Riley的生活碰上改變,主導的情緒(在第一集是樂樂,在第二集是阿焦)要學會如何與其他情緒合作,讓Riley成為心理更平衡、健全的孩子。不過《腦筋急轉彎2》聚焦於「阿焦」,探索不同面向的故事,與上集做出區別,讓年輕觀眾在享受娛樂之餘,還能更認識「焦慮」。
 

《腦筋急轉彎2》(Inside Out 2) - 有些事情不

 
阿焦可算是本集的主角,她想幫忙,但越幫越忙,由於太過擔憂Riley的未來,她乾脆將Riley的五種基本情緒關起來,全面主導Riley的行為,甚至影響到Riley的自我意識(Sense of Self)與信念系統(Belief System),而在焦慮的主導之下,心理獲得的最終結論是:「我不夠好」,這令Riley在關鍵時刻幾乎要恐慌症發作。
 
替阿焦配音的瑪雅霍克,精準展現出焦慮情緒的許多特質,包括不自在、偏執、一直想個不停、語氣中常常透露的急促與憂心等等,任何有過焦慮感受的觀眾,應該都會被她的聲調勾起那熟悉的感覺。
 
如果說第一集的中心思想是強調悲傷(以及其他所謂「負面」情緒)也是很重要的情緒、不要一味壓抑,那麼續集的主要議題,就是接受有些事情不是我們能控制的,當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隨之產生的自我懷疑,我們有時得聽從樂樂給阿焦的建議:「放手吧」。
 

《腦筋急轉彎2》(Inside Out 2) - 有些事情不

 
《腦筋急轉彎2》的結論同樣回到首集的「所有經驗與情緒,不論好壞都形塑著我們」,不用特別逃避或壓抑,那些經驗都能帶領人更加成熟、更有面對其他挑戰的能力。
 
不過,整體而言,還是得承認《腦筋急轉彎2》沒有《腦筋急轉彎》來得讓人驚豔,雖說續集同樣努力讓心理現象的視覺呈現跟首集一樣又美又有創意,各個主要配音員也是配得相當精采(尤其阿廢(Ennui)是法國人這點真的有戳到我笑點,找來替她配音的是《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的Adèle Exarchopoulos哩),不過兩集的重複感有點重,而且劇情的邏輯不若首集那樣精確合理。
 

《腦筋急轉彎2》(Inside Out 2) - 有些事情不

 
比方說,我不確定在阿廢冒出嘲諷口吻時,為何Riley的心靈裡會有崩塌?我知道sarchasm與"sar-CHASM"這個笑點,只是說用在心理學上好像沒道理?"brainSTORM"感覺比較適合,畢竟腦力激盪時確實就像腦子裡有風暴那樣。此外,把焦慮(阿焦)、羨慕(阿慕)、害羞(阿羞)及耍廢(阿廢)這四位當作跟隨青春期而來的情緒,也是很沒道理,我相信多數小學生都已經有前三種情緒,只是進入青春期通常更嚴重些罷了。
 
不過挑歸挑,《腦筋急轉彎2》仍是頗具水準的老少咸宜佳作,尤其適合家有青少年的家長與孩子一同觀看討論,只是別將期待擺得太高了。
 
***
經典對白:
***
Joy: I guess this is what happens when you grow up, you feel less joy.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腦筋急轉彎2 Disney+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zy 的頭像
    Lizzy

    Lizzy's Film Reviews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