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艾方索柯朗執導的《羅馬》,是一部在技術上、情感上都相當精緻又震撼的作品,但它是由線上串流平台Netflix發行的。對於如此適合大銀幕的片卻交給Netflix製作的情況,有不少質疑之聲,但我覺得本片最適合的製作方就是Netflix了。因為:
1. Roma不會是票房很好的片,排片也可能不易,但在月費制的串流平台上,或許原本不會花錢進戲院看的觀眾,會因為好奇而在家看,反而觸及更多觀眾;
2. 一般片商不會有人想出錢拍這種題材、形式冷門的片;
3. Netflix遠比其他片商需要一部在奧斯卡有重大斬獲的片,這對它的地位意義重大,因此很願意付出資金、資源,並禮遇金獎導演、給予自由。

所以,即使我也同意,《羅馬》不在大銀幕上看太可惜,我還是很認同由Netflix製作發行。

alfonso-cauron-roma-1.jpg

言歸正傳。《羅馬》可說是導演艾方索柯朗的童年回憶重現,故事發生於70年代,在墨西哥市的原住民女傭Cleo(Yalitza Aparicio),與中產白人雇主的家庭同住,片名Roma是墨西哥市裡一個以中產階級為主的街區,也是片中家庭的所在。這家人除了Antonio(Fernando Grediaga)與Sofía(Marina de Tavira)夫婦以外,還有四個孩子,與一位祖母。

tumblr_pjqj5mnMbU1x5d6ybo5_1280.png

包辦導演、編劇、製作、攝影、剪輯工作的柯朗,並未用當時的自己──片中的四個孩子之一──做為故事主角,他選擇把重心放在女傭Cleo身上。電影之始,觀眾看見的是地面,以及洗刷使用的水,一波波洗過,上頭還有飛機飛過的倒影,之後才見著使用這些水來清潔的Cleo。鏡頭大多數時間都跟著她,帶領觀眾進入她的日常工作、整個住家環境、她在家中的角色、工作以外的私人生活等等。

roma street.jpg

雖然故事看似緊跟著Cleo,但在這些微小之處,導演勾勒出更宏大的社會與時代樣貌,例如攝影機跟隨Cleo的腳步,把整個房子的動線與細節都拍出來,完全緊扣這家人的環境;或是Cleo在屋頂手洗衣服、曬衣,孩子上來找她,接著鏡頭轉到其他房子的屋頂,同樣有其他原住民女傭手洗衣服,描繪出社會結構;正要看電視時被叫去倒茶、或是晚上到自己房間休息時不敢開電燈怕被說浪費電,都點明Cleo在家中的地位;Cleo跟主人家庭講話時會使用西班牙語,但跟另一位女傭聊天時說的是母語Mixtec;Cleo尋找避不見面的男友時,她去的地方令觀眾看見墨西哥的城鄉與貧富差距;另一位女傭告知Cleo說她母親的地將被政府徵收走,Cleo的冷靜與無奈暗示這恐怕只是當年墨西哥生活的日常,小民們無能為力;甚至Cleo去市區採買時,與同行者還遇上1971年的科珀斯克里斯蒂大屠殺(Corpus Christi Massacre),點出當年的政治紛亂。

人是受限於生活環境與政治狀況之中的,不管是地震、野火、還是社會抗爭,由於Cleo的教育背景與生活,她也許不會理解種種自然與社會環境的細節與來龍去脈,但卻深受影響,外界事物引起的漣漪,都以不同方式闖進Cleo的簡單生活。

003.jpg

當然,家裡頭發生的大小事,更與Cleo切身相關。男女主人的關係並不好,這兒的觀察角度是由Cleo與四個孩子們的角度去看的,他們戰戰兢兢、不安猜測,獲得的資訊很片段,但已足夠判斷出Antonio的心早已飛出家門,門內的穩定形象只能靠Sofía苦苦撐著。從男主人的進場方式就看得出他的個性:觀眾都還沒見到他的臉,就先看到他如何小心翼翼把車停進車庫裡,首先是他選擇的車,與家中車庫大小根本不合,相當難停,他進進退退地停車停半天,很有耐心、很有品味地抽著菸聽著音樂,鏡頭刻意不拍他的臉,這位「父親」真的只有一個「形象」,而他硬選了這麼大的車,隱喻了他的自我中心、不會被家庭帶來的限制綁住,而他對車的用心與小心,遠高於對他的家庭,也表明了家人在他心中的地位。

相較之下,Sofía後來賣大車換小車,比喻她願意為了家庭的需求,把自己的欲求擺後頭,以家人福祉為重。她繼續撐起這個家,準備出去找工作,並在Cleo遇上難關時告訴她不會裁掉她,這一切的決定,都是考量家庭利益與他人福祉,而非私慾。

000556427W.jpg

Cleo也有更為私人的煩惱,她交了個男友Fermín,但Fermín跟Antonio差不多,眼裡只在意自己,有回他與Cleo上床後,習武的他拿起鐵桿,全裸表演武術,這裡已經暗示他對自己的信心與崇拜相當強烈,恐怕心裡沒有太多位置留給別人。後來,在Cleo向Fermín說了一件事情後,Fermín裝作若無其事地說要去買東西,Cleo靜靜等他回來,此時攝影機與觀眾陪著Cleo用實際經過的時間坐在樓梯上一起等,一起體驗時間的長度,想像Cleo心中閃過的各種念頭,體會她的害怕與擔憂。

在這件事情之後,Cleo與她的女主人Sofía,雖然階級、種族、背景都非常不同,距離卻拉得好近。在《羅馬》裡面,這兩位女性遇到的男人,精神、情感、肉體都是自由自在的,追求自己想要的,隨意來去,她們卻得留下來面對遺留下來的下一代。突然之間,我回想起片頭的畫面,在電影一開始,攝影機往地上拍攝土地,水在上面形成倒影,飛機飛進視野又離開。原來或許電影裡的女人的確是大地,男人如飛機一樣不過是土地上的倒影,來了又去,如羽毛般輕盈,如風般自由,在生活中無足輕重。是沉默、靜止的土地,鎮守住上頭的人們,成為大家的靠山。

004.jpg

Cleo可說是這種穩定力量的人形化。《羅馬》有一幕,武學老師教導廣場上的學生閉眼睛做出單腳平衡姿勢,一堆健壯男生都做不到,反倒是Cleo做到了,代表她心裡的力量與平衡。她可以適應環境並保持內心平靜,度過各種起伏,在Sofía家中,她也成為穩定的存在,把孩子們拉拔長大。從她叫每個孩子起床的方式都不同,就知道她花多少心思在這些小孩身上。Cleo誠摯的愛心與細心,讓被父親拋下的孩子們,補足心中缺失的一塊。

002.jpg

艾方索柯朗鏡頭下的Cleo,是以他的兒時保母兼家傭、現年七十四歲的Liboria "Libo" Rodríguez為原型,柯朗的父親跟片中的一樣離開了,剩他母親與Libo拉拔孩子們長大。本片選擇黑白數位拍攝,黑白畫面加強了「回憶」感,但清晰的數位攝影沒有顆粒感,讓這段回憶的氣氛不是懷舊,而是思考與分析,是長大的柯朗試圖用成熟眼光,紀錄曾經觸動他的一切細節,解碼他童年時代的真實階級樣貌,以及他深愛保母的內心世界,包括照顧他家人的時間以外的生活與心情。

Brody-RomaReview.jpg

我看到有些評論,批評柯朗沒資格代言Libo的感受,但我觀賞完《羅馬》倒覺得本片不是柯朗自認有資格解讀一切,也不是殖民者/權力地位高者去代言被殖民者/權力地位低者,而是一種感謝,一種「妳的所有辛苦與付出,我都明白並都記得,這個家不能沒有妳」的致敬。柯朗也並未過度解讀Cleo面對感情不順、女主人埋怨等等挫折時的心情,《羅馬》是個觀察者的角度,不是代言人的角度,更未高高在上地暗示這家人帶給Cleo人生救贖之類的。

roma.jpg

導演對過往細節與Cleo/Libo是充滿感情的。在電影《淑女鳥》尾聲,一位修女認為女主角一定相當愛她的家鄉,才能用如此仔細又充滿感情的文字去描述它,女主角低調回應道她只是花了心思去注意,修女則說愛與關注不就是同一回事。在《羅馬》裡面,我在每一格影像看見導演的愛/關注,他用精雕細琢的用心態度,徹底發揮使用影像來敘事的潛力,讓日常生活變得如此充滿了「電影感」,每個鏡頭的構圖皆如詩如畫;場面調度相當複雜精準,長鏡頭以及它代表著的實時(real-time),因著不同的事件,分別造成窘迫緊急或度日如年等等的心理效果;背景物品細節不僅豐富,也可能在後面的戲成為前景;聲音設計相當細膩,有些人物即使出了鏡頭,他們的聲音仍在各自的方位被捕捉著。

006.jpg

電影最後在海灘的擁抱,每個人站或蹲的角度當然明顯是精心安排的,但由於前面的長鏡頭與真實情感,以及營造出來的未知與恐慌(包括刻意不讓觀眾看見Cleo看到的情景是什麼),讓原本可能有的虛偽味道消滅殆盡。大海的波浪,展示出在墨西哥殖民歷史下分為兩類的人,他們的分際如何開始模糊,因為彼此的愛超越了歷史糾葛與社會結構。

roma sea.jpg

005.jpg

生活中不斷會出現狗屎, 天上總是會有幸運兒乘著飛機飛離這個鳥城市, ,情緒到谷底時也可能遇上盛大樂隊偏要與妳逆向,人生中實在太多繁瑣事情與挫折,以及不時出現的孤單無助感,我們必須不停掃走它們,一次次把它們沖到下水道。在尾聲,Cleo與Sofía不算獲得什麼快樂結局,但《羅馬》終究是光明的,因為只要她們能繼續打起精神合作、努力,看起來她們大概有辦法撐過去。

我們也要撐過去。

Roma cleaning.jpg

題外話:片中有一幕,孩子們去電影院看了葛雷哥萊畢克主演、名為"Marooned"的電影,如果你記得柯朗是《地心引力》的導演,看到這幕一定會心一笑。

Netflix觀賞連結: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240715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艾方索柯朗 羅馬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zy 的頭像
    Lizzy

    Lizzy聊電影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