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時前哨救援》是根據CNN記者Jake Tepper寫的書〈The Outpost: An Untold Story of American Valor〉改編而成,描述一段真實可怕的戰役。自2006年以來,美國在阿富汗設立了一些前哨站,除了阻擋塔利班勢力,也試圖與當地人士取得共識及信任。電影裡的地點Kamdesh就是這些前哨站的其中之一,稱為基廷前哨站,由於地勢的關係,在戰略位置中處於極度劣勢,幾乎隨時都可能被塔利班突襲,而當地平民當然也有自己的算計與利益,要期待他們對美軍有什麼忠誠度,只是緣木求魚。
在這個明顯無法守住的地方,處於相對位置的劣勢,面對看不見的敵人,這根本是一個死亡陷阱,所有被派來的人員包括指揮官,都知道自己存活率不高,無關自己的作戰技巧好壞。電影本身沒有支持或反對戰爭的立場,它努力把當時發生的狀況給拍對,並找來當年的倖存者當顧問。它真實呈現一群沒有太多選擇的人,只能用命去拚,活一天是一天,其他無法多想。
電影最後大約半小時的戰役,是發生於2009年10月的Battle of Kamdesh,這在美國在阿富汗的戰事之中,算是極為慘烈的一役,將近三、四百名塔利班戰士埋伏突襲約五十幾名美國軍人,軍人們在生死一線的高壓環境不斷做出艱難的決定,每一個失誤與猶豫幾乎都是必死無疑。這部分的場面調度與執行相當精彩,個別攻勢與打鬥發生在零散的地點,人員承受不一的傷勢,不管是拍攝時的調度與之後的剪接,都很不容易。攝影水準相當高,即使在一顆長鏡頭裡面,仍讓全景與特寫鏡頭交錯,抓住不同時刻該突顯的重點;而鏡頭與士兵們一樣蹲低,強化臨場感。
由於是真人真事改編,劇本盡可能讓最多角色都至少有些戲份,加上陸續有角色陣亡退場,所以觀眾不一定能馬上記得每位主要配角,但編劇以Caleb Landry Jones飾演的Carter以及史考特伊斯威特(克林伊斯威特之子)飾演的Romesha來勾勒出一條故事主線,因此劇情發展仍有個相對的重心,不會顯得散漫無重點。最後一段有一幕,看Romesha如何在全然的絕望與恐怖之中保持冷靜、還看顧他人,令人折服;而看Carter如何慌張崩潰、又如何從完全的失控中把自己的理智拉回來,努力完成任務,同樣相當動人。這些軍人展現的精神,徹底呼應巴頓將軍說過的「戰爭要用武器,但取得勝利靠的是人」。
此外,奧蘭多布魯於本片有個客串角色,雖然口音不穩,但領導魅力很足夠。
導演Rod Lurie自西點軍校畢業,曾服役四年,相信這樣的經歷替本片的戰地描繪加分不少,看得出導演本人對題材的熱情、以及對軍人自我犧牲精神的高度崇敬。鄭重呼籲觀眾們一定要看到《72小時前哨救援》的片尾真人講述,導演找來當年的倖存者回憶這段過去,可以看見圍繞這些人一生的,不是獎牌與稱讚,而是倖存者的罪惡感,以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但更重要的是Ty Carter本人所說的這段話:「我覺得基廷作戰前哨站是......就是我在聖經讀到的,『天堂和地獄之門共存之地』,在交火時是地獄之地,但看著軍人犧牲自己保護彼此,能見證真實無比的兄弟情愛,那就是天堂之門,我沒有更好的形容方式了」。
補充:可以連帶觀賞Netflix上的紀錄影集系列《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的第二集(Clint Romesha)與第八集(Ty M. Carter),該紀錄片重現了他們的經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