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es-et-jim-bridge.jpg

法國導演楚浮1962年的電影作品《夏日之戀》,對我而言是需要一點年歲來消化的作品。太年輕的時候,不知道人生終究要面對的、各式各樣的徒勞無功,並不明白當你追到想要的那樣東西時,就是開始失去的時候。

《夏日之戀》一開始,看似只是兩位男性Jules(Oskar Werner)與Jim(Henri Serre)在二十世紀初的巴黎獵豔把妹、討論文學、享受生活的故事。後來兩人為了一座希臘雕像的笑容深深著迷,又遇上了笑容與那雕像相同的美女Catherine(Jeanne Moreau),兩人都迷戀上她,三人度過一段美好青春時光,但Jim為著兄弟義氣克制感情,看著Jules與她結婚。不過,在經歷世界大戰之後,三人的關係有更複雜的發展......

jules-et-jim-cafe_orig.jpg

Jules是奧地利人,Jim是法國人,兩人縱使個性不同,但非常合得來,都懷抱波希米亞式生活的夢想,希望成為作家,他們在戰前的巴黎享受社交、浸淫文藝、甚至可以共享女友。直到認識Catherine,情況開始轉變,Jules先對好兄弟表明這位女孩不一樣,他不想共享,後來與她結婚,這是行事偏向被動的Jules首次如此積極。

但鏡頭畫面已經諭示,這段三人關係無法如此簡單。他們出遊的某天早上,三人分別從房間窗戶探出頭來,呈現的三角形代表著他們不會是一對伴侶加上一人的情境。他們的愛是很複雜的,甚至不只是單線的「兩男愛上同一女」,Jules與Jim的深厚感情同樣重要,當年戰爭時在戰壕擔心的並非自己生命、而是更怕誤殺為敵方效力的對方,即使愛上同一女人,衍生的忌妒情緒都無損兩人的溫暖友情。

chez-jules.png

戰爭之後,Jim去拜訪Jules夫妻與小女兒時,他們玩在一起充滿童趣,不過Jules私底下向Jim坦承,Catherine對婚姻不忠,甚至曾拋家棄女六個月,雖然現在回來了, Jules盡可能一切配合與包容,仍是無法讓Catherine滿意,Jules感覺得出來,Catherine即將永遠離開他。Jules轉而希望Jim去追求Catherine,如此一來,Catherine還會是Jules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會真的離開。

Catherine的善變不只代表性格傾向,也代表她追求自由的姿態。當她做男性裝扮,與Jim及Jules在橋上跑,她追求的是脫離性別限制的自由;當她婚後搬到鄉下仍然尋求其他伴侶,她找尋的是脫離傳統婚家生活期待的自由。她的自由精神與活力,深深吸引兩位男士,但她很明顯不適合定下來,沒有人能「抓住她的心」,畢竟一旦「被抓住」,何來自由呢。

Jules願意事事配合,但這樣的人太無趣,不能留住Catherine;而Jim太獨立了,不可能願意任Catherine擺布,何況他倆懷不了孕的事實看在Catherine眼中也像個不祥的預兆。對旁觀者而言,他們三人想要找尋的完美的、理想的平衡關係與快樂生活,是難以企及的目標。

本片的時間,從歐洲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一路走到一戰之後的納粹崛起陰影,橫跨20幾年。對片中幾位主角,文字很重要,Jim與Jules友情的開端就來自對於文學的討論,Jim寫給Catherine的信到底花多少力也成了Catherine判斷感情的指標。然而電影最後的納粹焚書畫面,徹底終結如Jules與Jim這輩知識分子的波希米亞式生活夢想。從個人層次到國際政治,現實問題都無情摧毀幸福的可能。

NBaumbach2.jpg

電影前段的節奏很快,充滿青春的律動,有時連攝影機都彷彿是其中一份子,輕巧地追隨他們;但越往後頭就越慢了下來,有不少三人在室內的靜態鏡頭,經過戰爭洗禮、婚姻(或不婚)問題,面對更多現實問題的主角們,心頭益發沉重,也越來越迷惘無奈。

當他們忘卻世俗規矩、自在奔跑或騎車時,或是忘懷本身的三角糾葛而盡情享受時,是最快樂的時光,鏡頭時而跟著他們活躍奔馳,捕捉生動的表情與動作,時而定格將霎那凝聚為某種永恆,提煉出生命的美麗精華,但那再也不是當下。

這三人彷彿永遠都在試著尋回他們初識時的快樂時光,那輕盈的生活,難以接受一切已經過去,往後生命中發生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那麼美好。「愛情三人行」象徵的自由自主,原來全是幻影,而且代價極高。

我第一次看《夏日之戀》還不太懂事,覺得Catherine的自私與自我中心,讓人瞠目結舌。我懂得Catherine的苦悶——在鄉下相夫教子當然是令人鬱悶,但無法苟同她飄忽不定的決定一再讓他人受苦、靠著男人們對她的迷戀來操弄他們。飾演Catherine的Jeanne Moreau實在太適合這角色,她可以很美,但也能展露出由內心散發的醜惡模樣,讓觀眾對這角色充滿矛盾心情。

但多年以後重新思考,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在那個年代,透過男性(小說原著作者與電影導演皆為男性)的眼來描繪追求自由的女性,因為視角的差異,或許多多少少會帶著這種「女權自助餐」味道——要自由、要權利、但不想負責任也不管是否傷害他人。片中兩個男人在戰後都有改變,放棄了波希米亞夢想,工作、家庭成為他們作決定的重要考量,但Catherine沒有,從男人的視角來看,她還是我行我素,她的自由都牽涉到拖著別人一起、需要別人聽她的。即使到了最後,Catherine做了最終的決定,她還不忘叫Jules看清楚,確立Jules在他們關係中只能是觀察者與被動者、沒有決定權的地位,而Catherine替Jules與Jim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站在Catherine的角度看,她並不適合傳統婚家,但那個時代只有男人比較能自由選擇生活,女人不能,因此她找不著自己想要的選項。她對女兒慈愛,卻也常想離開。她想追尋更美好更有趣的生活,卻無法擁有男人的自由。所以人生成為一場困獸之鬥,即使不知該怎辦,還是要奮力做出抗議。例如有回他們看完戲出來走在河邊,Jules與Jim聊得完全在興頭上,完全忽略Catherine對那齣戲聰明且到位的見解,Catherine突然跳進河裡,男人們的注意才重新回到她身上。男人們無論多用心都沒法討好她,因為她的答案根本不在男人身上,她需要的是主體性,但那個年代這種答案無法存在。

J et J bridge.png

這一切呈現在Jules與Jim的眼前,只有無邊的神秘與欣羨,Catherine宛如另一種生物,不屬於世俗,大膽選擇絕對的自由,從未妥協與將就,他們看見Catherine的美,卻也低估她內心的不安全感與絕望。用生命去追一個自己從未了解的笑容,值得嗎?或許很值得,畢竟生命也常為許多更不值的事情犧牲哪。

補充:《夏日之戀》是根據Henri-Pierre Roche的自傳式小說改編,Catherine原型即詩人Helen Hessel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夏日之戀 楚浮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