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man 1.jpg

2022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德國代表《我是你的完美男友》,由德國知名演員瑪麗亞施拉德擔任導演,女主角瑪倫艾格特已經拿下柏林影展第一座不分性別的「最佳演員獎」銀熊獎,男主角則是《唐頓莊園》裡面超帥氣的英國演員丹史蒂文斯,《顛父人生》的女主角Sandra Hüller在本片擔任配角,這個總是笑盈盈的角色帶來不少幽默。本片可說是屬於未來的浪漫愛情片,它大致能算喜劇,但也包含深入有意思的哲學問題。

your man 0.jpg

考古學家Alma(瑪倫艾格特)被找來測試新的「愛情機器人」Tom(丹史蒂文斯),他的程式編入了Alma的偏好與喜好,並依照Alma的反應及回饋作調整。在為期三週的時間裡,Alma必須將Tom帶回家,與他一起生活,定期回報狀況,在實驗結束時交出真實看法與建議:這類機器人是否可開放給大眾?它/他們是否有資格享有某些權利?

Alma的愛情路並不順暢,對尋找伴侶毫無興趣,只是因為需要資金來做考古研究,才勉為其難參與這項實驗,對於機器情人沒有任何正面期待,打從一開始就對Tom抱持相當懷疑的態度,完全不給他機會,無視他的好意,將他純粹當成機器。

不過Tom學得快,他很快發現,面對Alma,他不用大搞浪漫或是常常示愛,反而聊工作、哲學、價值觀等等是Alma更有興趣的。他放棄原本的「浪漫設定」,開始關注Alma在意的事情,漸漸地,打定主意不需要「假人」提供「假愛情」的Alma,仍是被Tom吸引了,連Alma身邊的其他人,幾乎都是很快就喜歡上Tom,而這嚇壞了她。

「真假」可以是科學上絕對的表達用語,但在人際相處上也可以是相對的感受。例如,機器人雖不是真人,但當周圍其他人都是立體投影的時候,這位機器人卻又真實無比;甚至,在磨合過後,這位機器人與其它血肉之軀相比,也可能更真實,因為其他人不一定曾認真看見過「你」。Tom有實體,他從外型到內在都被設定來愛你,即使相處的開端有些尷尬,但隨著他變得越來越了解你、適合你,從原本的工廠製造、成為你的獨一無二,開始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即使原本打定主意不為虛假所吸引,也難免重新質疑真與假的定義。

your man 2.jpg

甚至,讓Tom顯得最「假」的一點,是他的無私無我、一心只為Alma好,這點超級違反人性,但這個「假」卻根本不是缺點。當然,他會假裝生氣來讓自己顯得更真實有人味,但這種生氣終究不會是能傷害到Alma的失控,也不會是就此拋下Alma不顧她安危的憤怒,與人類伴侶是完全不同的情形。

而且,由於Tom天生就被設定要持續觀察學習,他對世事的看法甚至能比習慣封閉自己的Alma深刻,並且能看穿她,點出連Alma都不一定能對自己承認的心事,例如:父親的現狀向Alma諭示自己的灰暗未來,前男友的生活新篇章讓Alma被迫面對自己的真實渴望。當然,Alma很聰明,知道與Tom的深度對話,終究是Tom從她的反饋之中學習而來,根本只能算是Alma自言自語,但若沒有Tom的出現,Alma也不會能如此坦白地與自己對話。與其說Tom是為了成為Alma靈魂伴侶而存在,倒不如說,Tom在幫助Alma誠實面對內心的恐懼與渴望,不要因為害怕得不到,就乾脆壓抑逃避不面對。

Tom能從最開始的尷尬場景漸漸得分,讓Alma與觀眾都開始認真看待「人機戀」的可能性,除了要靠聰明的劇本以外,丹史蒂文斯的精采表演更是功不可沒。他有時帶著一點機械感、一點運算卡關那樣生硬的猶豫,但又透出不同於人類的豁達,並且充滿迷人丰采,深邃的藍眼睛神秘而充滿誘惑,實在很難不陷入他的深情漩渦裡。Tom有點像丹史蒂文斯在《神秘訪客》裡的角色,那兒的他是非常誘人,但又有點教人不安,這部的他則是帶著一點古怪,但又不會怪到把人嚇跑。還有,我看了《我是你的完美男友》才知道史蒂文斯會說德文(劇本替他的英國腔德文給出很好的理由)!好,我知道,我知道人類可以學會多種語言,但是看一個如此英國的史蒂文斯、《唐頓莊園》的大表哥,在這兒德文講得這麼順,仍然是讓人覺得很瘋狂。

your man 3.jpg

但請注意,本片沒有以上那麼膚淺(膚淺的是我)。

Alma並未忽視「完美男友」的負面影響,例如跟伴侶相處時,若事事都習慣順心,會否變成超級巨嬰?會否失去與真人社交的所有能力,無法面對出了家門之後的現實?更何況,習慣了與別無所求的機器人相處,就不會懂得「真愛」本身包含的犧牲與奉獻。

但別把《我是你的完美男友》想簡單了, 這部片後頭的發展出人意料,不會只有「最後她跟機器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或「最後她認清程式設計出的愛情不是真愛,要腳踏實地尋找真人愛情」這種簡單答案。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最後,理性的Alma放手要Tom離開,但感性的Alma終究忍不住去找他,不捨只為她存在的Tom成為廢棄物。而他願意等待,願意聆聽、理解與陪伴。只不過,導演留下了開放式結局,一切讓觀眾自己決定。

這反映了人類的恐懼:理性的Alma仍然會渴望不是人的Tom,就如不信神的人也可能在即將墜機時祈禱,人性就是這般,你可以嫌它脆弱、可悲,但它就是這樣。Alma不想跟任何人在一起,但又無法不感到寂寞。即使Alma理性建議不要使用機器人當做人生伴侶,但她的行為說明了,她確實感受到自己需要Tom、渴望Tom,會躺在他身邊閉上眼睛,期待或許能夠獲得他的吻,一如她當年對暗戀對象的想像與期待......

很多人都說,愛是不理性的,是盲目的。當人造的Tom,真能誘發重視邏輯的Alma產生不理性的依戀與情感時,那,就是愛了吧。這樣還不能算的話,那我也不知道愛是什麼了。

your man 5.jpg

如果我們真處於人類史上最疏離的「孤獨世紀」,那麼未來五十年、一百年,人們對感情寄託的標準會否願意更加放寬?「從機器人身上得到快樂」的概念,在這年頭不像以往那麼需要大驚小怪了,我們已經在社群網站上接受各種演算法的轟炸,看它們不斷把「認為我們會喜歡的東西」丟給我們,同溫層越來越溫暖厚實,大家躲在自己的疏離雲端小圈圈裡過日子,若有天這個「投你所好」的運算玩意有著丹史蒂文斯的身體以及無窮盡的學習能力,孤獨而一無所有的我們是否還能冷靜拒絕?

片中的Alma開始為Tom這位「她喜歡的人」弄早餐的時候,不免覺得挫折,因為這沒有意義,眼前這位機器人根本不用吃,也不會在乎蛋有沒有煮好。Alma說「我只是在演戲,但根本沒有觀眾,我甚至不是演給你看」,聽來很悲涼,但這段話更恐怖的是,很多夫妻的「真人關係」最後也是這個樣子,大家只是演出丈夫或妻子角色,一樣演給自己看、騙自己說有伴就要惜福,但對方根本不在乎自己的付出,甚至還沒有片中這個完美機器人了解自己。

愛是什麼?對象是否非要血肉之軀才能算數?在21世紀,我不會把話說死。我只知道,在我想像中,當我閉上眼,丹史蒂文斯(或者長得像他的機器人)會吻我。在我人生願望只剩「在睡夢中死去」以前,那會是我倒數第二個願望。

 

 

arrow
arrow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