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pi 1.jpg

導演葛斯范桑的《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可說是一首悲傷的影像詩。

兩位四處流浪的男妓成為朋友,雖然背景相差甚遠,但在路上互相照料。自幼無依的Mike(瑞凡菲尼克斯)想尋找一個家,家境富裕的Scott(基努李維)則是在逃避他的家。

Scott父親是波特蘭市長,有家業等著兒子接班,但Scott厭惡他的父親,認定在街頭指導他怎麼討生活的Bob才是更像父親角色的人;Mike的母親早就離開他,沒有人能依靠,於是賣淫維生,但心頭一直想尋找母親,將此當成解決自己人生問題的關鍵。

最忠實陪伴Mike的,是一條又一條的公路,他不斷在其上漂泊。而患猝睡症(Narcolepsy)的他,有時會突然昏迷熟睡,哪怕是在接客過程中或在公路旁站著,都可能瞬時昏睡。他的猝睡特質像是把他人生中的無助感給化成症狀,彷彿當他承受不住這個無根無依的世界時,只能逃離現實、躲回腦中與母親有關的模糊記憶。

Mike的人生是散落的拼圖,找不到母親、找不到家、不知何去何從,而每回當他突然昏睡過去、從另一個地點醒來時,他也不知道這中間發生何事。生命中太多的疑問,全都找不到答案,更難搞得清自己是誰、該往何處走。難怪Mike醒著的時候也像在夢遊,畢竟他隨時可能睡過去,沒什麼理由對現在進行的事情投入熱情。

mopi 2.jpg

在流浪途中發生的一切,對Scott只是一趟體驗、一個"gap year"類的假期,但對無根的Mike,卻是無從選擇的人生。Scott對一切都能主動選擇,而Mike是等著被選擇的,沒有主導權,他能不能獲得愛,要看對方是否選擇愛他,他能不能找到媽媽,要看媽媽到底是不是想被他找到,Mike甚至無法控制自己何時清醒何時睡著,他能否活到下次醒來都得倚靠友人或陌生人的善意。

Mike心中那個"my own private Idaho",就是他理想中的家,能被母親愛著、保護著,然而他想要找到的歸屬,卻永遠不可得。

葛斯范桑呈現這段旅途的手法,帶著特殊的幽默感,例如陳列展示的同志雜誌上,封面人物互相對話;或者說性愛場景都用一段一段靜態畫面呈現,而且不是停格畫面,是演員擺好姿勢靜止不動;或者男妓生活帶主角們遇見形形色色的客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與不好說的怪癖。

上述手法令本片的「性」顯得很搶眼,故事主軸看似與「性」很有關係,其實不然,Scott與Mike只把「性」當作賺錢的手段,兩人都對性行為本身沒有太大興趣,Scott真想要的是他的自由與權力,Mike渴望的是愛與歸屬。

***以下有雷***

《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最讓人難忘的一幕,是某個夜晚兩位主角在野外升起營火時,Mike的表白。這一幕,Scott很自在大方的側躺著,Mike則是雙手環抱膝蓋蹲坐著、說出心底話時根本不敢看Scott,暗示兩人的心境狀態。

mopi 4.jpg

在這場表白戲可以看出,Mike需要的愛已經超越所謂同性戀異性戀那樣的愛,從未被愛過的他實在太孤單了,這種對愛的強烈渴求,讓所謂「同志情/同性戀」之類的說法都變成了太過簡化的標籤。瑞凡菲尼克斯在此幕展現出的脆弱與寂寞,非常震懾人心。

不過,Scott對人生有自己的盤算,等到時間到了,Scott要回到上流社會繼承他的身分地位,回到他的異性戀生活,不會再回頭照顧街頭這批朋友。

在電影最後,Mike再度孤單地倒在公路旁昏睡過去,他先是被人搶劫,再被另一人拖上車帶走。Mike的命運究竟如何,可以有很多種看法與解讀,不過回首電影前段有一幕,Scott用Pietà(《聖殤》,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作品,題材來自聖母瑪利亞抱著死去的基督)姿勢抱著Mike,不知是否暗示著不那麼好的結局。而電影尾聲背景音樂是《America the Beautiful》,彷彿諷刺在這美好的國度,酷兒族群或所有無依的人們仍是在邊緣掙扎著,一不小心就安安靜靜地消失。

mopi 3.jpg

瑞凡菲尼克斯因本片的演出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男主角,他從頭到尾的表現都令人讚嘆不已,也因此,他在本片上映後兩年過世的悲劇,特別令觀眾難以接受。

基努李維的角色雖沒有那麼搶眼,但他在此證明自己是有實力的演員,例如接近片尾時在墓園的戲,Scott參加的是上流社會的優雅葬禮,但往旁邊望過去,恰巧是Bob的葬禮,參加那場葬禮的都是Scott過去在街頭的朋友,他們的葬禮凌亂胡鬧卻又生氣勃勃,此時基努李維詮釋的Scott,臉上帶著一抹不屑、卻又帶點羨慕,是頗精準的表演;Mike向他表白的戲,基努李維詮釋的Scott雖溫暖但又有所保留,細膩地鋪陳後段的轉折。

《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推出的時候,雷根時代剛結束,大家對愛滋惶恐、也對同志及其濫交形象感到非常負面。本片讓人想起過去好萊塢曾是如此願意承擔風險的地方,有電影公司願意替這樣超前自身時代的作品買單,有前途看好的當紅男星願意演出酷兒角色(在那個年代真的需要勇氣),這是電影藝術能教人讚嘆與佩服的原因之一,希望這樣的冒險精神能夠永遠傳承下去。

補充:
熟悉莎翁的《亨利四世》第一、二部分,與《亨利五世》的話,應該看得出,《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裡Scott的角色原型是Prince Hal,他的街頭導師Bob角色原型是Falstaff。有Bob出現的戲,會有突如其來的莎式對白。

導演Orson Welles曾以Falstaff為主角改編成《夜半鐘聲》(Chimes at Midnight)。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zy 的頭像
    Lizzy

    Lizzy聊電影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