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孩子不再跳舞》(The New Boy) - 溫柔挑戰

 
40年代的澳洲,有間偏鄉的修道院,負責的牧師已經離世,但修女Eileen(凱特布蘭琪)對外隱瞞此事。遠方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勞動力與物資缺乏,修女們及工人辛苦經營修道院、並照顧收容的孤兒。有天來了個原住民孤兒(Aswan Reid),他跟其他孩子格格不入,但與大自然有獨特的理解與連結。不過隨著時間過去,Eileen發現這孩子擁有奇蹟般的神秘力量,這與她的信仰產生衝突......
 
新來的孩子與修道院的修女及孤兒磨合了一陣子才比較上軌道,然而在修道院獲得一尊於戰亂中搶救出來的耶穌像之後,Eileen與新來的孩子之間的關係,產生重大轉折,耶穌像似乎令新孩子特別激動,做出一些令修女吃驚的舉動。這起初看似要描繪基督教文明與原住民信仰之間的衝突,但漸漸在其中卻又能感覺兩者之間的共通之處,甚至像是由同一源頭發展出去的不同分支那樣,有些共同元素但又相異,例如孩子身上產生的聖痕,或是孩子與蛇的關係,只不過這兒的蛇不像聖經裡那樣要誘惑人類,只是生物的一種。
 

《神的孩子不再跳舞》(The New Boy) - 溫柔挑戰

 
Eileen是善良的人,對新來的孩子很好,但她仍屬於白人基督教體制的一員,面對不同信仰的衝擊也有她的盲點與執著,想抹除孩子身上不符合她信仰的一切;孩子則能以完全沒有先入為主觀念的澄淨眼光看待基督教文化,例如他看見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雕刻作品,產生的想法竟是為耶穌的遭遇感到難過、想擁抱他。
 
在20世紀初的澳洲,其實有個重要歷史事件,於電影裡僅以開頭的綁架事件作為暗示,但若你知道的話,在看本片時會感受到更多層次。當年澳洲政府為了同化原住民,以白人/基督教文化取代原住民文化,強迫十萬名原住民孩童離開家,安置在白人家庭或政府機關,即歷史所稱「被偷走的一代」,這情形持續到將近70年代才停止。
 

《神的孩子不再跳舞》(The New Boy) - 溫柔挑戰

 
編劇兼導演Warwick Thornton本身就是原住民,他選擇這樣的主題自然也有其意涵,而在《神的孩子不再跳舞》最後發生的情形,象徵著這孩子被同化,失去了自己獨特的聲音與能力,如同當年一整代原住民孩童的遭遇。明明這些原住民也是神的孩子,只不過他們的神不合乎白人基督教的教義,所以不能再跳他們自己的舞,他們不再有自己的光芒,只能成為「正常」體制的一部分。Thornton的表達方式並不激動或義憤填膺,他以帶著些許奇幻感的攝影手法(他也擔任本片攝影),將澳洲大地拍出一股神祕未知,或許他在反問觀眾:你確定這個廣闊的世界只能以一種方式解讀嗎?你的神就是一切的答案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zy 的頭像
    Lizzy

    Lizzy's Film Reviews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