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悲慘世界」,我真的感覺很悲慘。一方面是故事本身就悲慘,很多令人難過的發展,但另一方面也是我覺得看到快暈倒了。先說明一下,對於「悲慘世界」的故事,我對雨果的原著比較熟,少年時期讀過好幾遍,音樂劇則不太熟﹝我最愛的音樂劇是「吉屋出租」、「日落大道」與「雌雄莫辨」﹞,主要幾首名曲例如"I Dreamed a Dream"、"On My Own"等等當然是很熟悉,有一陣子天天都想唱"On My Own",但其他音樂就不太熟了,雖然有音樂劇的CD但並不常聽。我覺得,對於像我這樣並非熱愛「悲慘世界」音樂劇的人,看完整齣電影應該都會感到很疲累,本片非常長,又不像音樂劇版本有中場休息,每個演員的獨唱合唱都一樣非常慷慨激昂、常常都含著淚珠、特寫鏡頭拉得非常近,一些對我而言沒有很好聽的歌﹝對不起我真的不是這齣劇的樂迷﹞好像都有唱到並未被刪減﹝非樂迷的猜測﹞,電影版本又與音樂劇版本一樣是全部"sung-through",也就是連對話都要用唱的,整整兩個多小時下來令我覺得好累。不過,如果原本就是死忠樂迷,那我想應該還是會很享受這部片,因為電影版本除了看演員看得更清楚以外,整個架構上都與音樂劇版本近似,應該不會太在意敘事上的問題。



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的法國,主角Valjean﹝休傑克曼﹞為了挨餓的姊姊與侄子偷了塊麵包坐了19年牢,被釋放後原本以為自己已被社會放棄,想為非作歹偷東西,但被寬宏大量的主教原諒後決定重新做人,但Valjean卻因為違反假釋規定而遭督察Javert﹝羅素克洛﹞的追捕。Valjean因為答應了一位瀕死女工Fantine﹝安海瑟威﹞的請託,收養了她的女兒Cosette,而當Valjean的行蹤再度被Javert發現,他只好帶著Cosette繼續逃亡,此時恰巧是革命的時代…



***以下有雷***

如果看過「悲慘世界」原著的朋友就知道,雨果寫的這故事非常龐大,改編成音樂劇版本時自然有很多省略之處,有些劇情轉折是比較突兀的,而電影版本也沒有嘗試處理這個問題,所以對故事已有了解的朋友應該會看得比較開心,若第一次接觸這故事,恐怕有一些需要腦補的地方才能看得更加投入。在看音樂劇的時候,我相信現場搭的舞台布景、以及觀眾身歷其境現場演出的感染力,可以彌補掉這些缺憾,但在電影版本中,這些問題似乎變得很明顯,例如我根本受不了Cosette與Marius的愛情故事,一切發生得太突然又莫名其妙,他們對唱的歌又不甚好聽,最終我只記得Amanda Seyfried尖尖的高音延續了好久,聽得我很痛苦﹝她算是很能唱,但那樣尖銳的高音聽久了還是不太舒服﹞;另外,革命的故事純粹像個不很相干的背景,深度也不夠,學生們好像就這樣笨笨地白白送死了;兩位男主角Valjean與Javert如此追捕躲藏多年的各自執念也沒有被表達得夠精彩,Javert甚至變成一個很平板的人,最後他選擇自殺顯得突如其來又很難理解﹝但看小說的話就會很理解﹞,這些都削弱了戲劇性與精彩度。



從拍攝的手法來看,我覺得一開始頗讓人抱著高度期待,整個氣勢很棒,會讓人心想"It's gonna be EPIC!",但後來卻令人失望。我猜導演心中的盤算,是想到電影與音樂劇的最大不同點,就在於電影可以呈現細膩的感情與表情,不像音樂劇必須用誇張的動作與宏亮的歌聲以確保坐最後一排的人都看得到聽得到,因此導演用了非常非常多的特寫鏡頭,近到毛孔都快數得出來了,一定要觀眾看清楚演員們認真嚴肅的表情,本片的歌聲則採用現場收音﹝演員只能透過隱藏耳機聽到鋼琴伴奏﹞,不像其他音樂劇電影是另外在錄音室錄製,也讓演員的感情與聲音能完全配合。導演這樣的決定,在有些地方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此我要繼續為安海瑟威鼓鼓掌,說「繼續」是因為我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裡就已經稱讚過她選片的勇氣,這回她選到了一個金礦,她獨唱的"I Dreamed A Dream",這是本片最大的亮點,整段幾乎只用一個鏡頭,從頭到尾特寫捕捉她純熟的演技與令人驚艷的歌聲,所有的心碎、憤怒、絕望都如此動人、如此難忘,她的聲音雖然因為配合哭泣的戲,偶有一丁點走音或不穩,但整體演出效果真的是極為完美,而且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她,唱起高音依然清亮,表現得非常棒,我想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應該是她囊中物了。



但是這種現場收音與大特寫的手法,用在其他地方則有好有壞,飾演Marius的Eddie Redmayne表現不俗,"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真的很不錯;休傑克曼大致上也很棒,但遇上難度相當高的"Bring Him Home",這位東尼獎得主也力有未逮,聽得出他極為勉強;羅素克洛則完全不適合飾演Javert,因為Javert的歌曲音域根本就不是羅素克洛能勝任的,他在屋頂上唱的"Stars"非常糟糕,這首又很長,我覺得還不如刪掉算了,他與休傑克曼對唱的部分也明顯被比下去;Amanda Seyfried雖然大致上不錯,但如我先前所言,她與Eddie Redmayne對唱的那首聽得令人有點難受;Samantha Barks飾演暗戀Marius的Éponine,她是幾個主要角色中唱得最棒的,一聽就知道是老手﹝她在倫敦的舞台上演過一年的Éponine﹞,而且她在唱名曲"On My Own"時,實在是非常好聽;海倫娜寶漢卡特與Sacha Baron Cohen在這兒的角色造型感覺上與他們在「瘋狂理髮師」差不多,兩人表現還不錯,並為沉重的「悲慘世界」帶來些許笑點,但沒有太過特別的。總結起來,我覺得最好也最糟的一點,就是安海瑟威太棒了,但她只有約十五、二十分鐘的戲份,而在她之後的片長還有將近兩小時!兩小時的臉部特寫以及穿插羅素克洛的可怕歌聲,實在是太有壓迫感了。







導演Tom Hooper的上一部作品是得了四項奧斯卡的「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感覺得出他的野心以及細節處理的細膩之處,電影一開場的畫面、"One Day More"的情感磅礡剪接與混音、安海瑟威那場戲的鏡頭安排、"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令人充滿希望的氣勢,真的有許多小細節值得讚揚,但敘事上的跳躍以及中後段少了可與"I Dreamed A Dream"一較高下的情感衝擊,還有不斷的特寫與慷慨激昂的情緒,好像在看一篇全部採用大寫字體的英文文章,這些都讓本片與非本劇劇迷產生隔閡,所以,我絕對推薦「悲慘世界」音樂劇劇迷去看這部片,至於其他朋友,我只能說安海瑟威的演出就值回票價了,但不敢保證看到後段不會睡著就是了。



(Photo courtesy of Universal Pictures)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zy 的頭像
    Lizzy

    Lizzy聊電影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