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_11.jpg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非常適合與《大賣空》搭配觀賞。後者喧鬧,前者低調;後者著重大環境,前者專心描繪一家公司。兩部用不同的手法勾勒出2008年的金融風暴,背後是什麼情形。

margin-call-2011-720p-bluray-x264-yify-mp4_004099920.jpg

Eric(史丹利圖奇)是在紐約金融業任職的風險部門主管,在一波裁員潮中被裁掉。接他工作的菜鳥Peter(Zachary Quinto)完成了Eric手上的案子,發現公司手上的有價證券曝險過高,財務狀況極度危險。消息一層層傳上去,驚動了高層半夜緊急開會,立場不同的幾位人士對於公司應對之道有著不同的看法,他們的選擇將對整體金融市場造成重大影響......

Simon-Baker-in-Margin-Call.jpg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是編劇兼導演J.C. Chandor的第一部作品,他的父親在美林工作幾十年,可以想見他對美國金融業並不陌生。或許正因為這個淵源,Chandor並未將矛頭指向這群在金融業工作的高薪族群,而是從他們的角度觀察整件事,當然Chandor並非要觀眾同情這群人,他想呈現的是,這些危機的成因與解決方法遠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複雜,牽涉到系統與機制,甚至是整個社會的風氣,不是把這些金融業的人全釘上十字架就可以解決。如果說《大賣空》的主要情緒是憤怒,那麼主宰本片的情緒則是無助。

margin_сall_19.jpg

片中眾多角色裡,除了大老闆John Tuld(傑瑞米艾朗飾演)以外,並非存心打算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他們只是在為自己家人與生活打算。本片不要觀眾同情他們,它是要觀眾自問:如果你是片中人,會怎麼選擇?即使在不可能改變整個市場、救不了任何一人的情況下,你仍會堅持所謂善良、正義、道德的行為嗎?2008年是個榮景假象即將破掉的時刻,大家遲早都會完蛋,如果你有機會當第一個跑出去求生的人,你要不要跑?

margin_сall_14.jpg

對於「吃人頭路」的金融業主管、小主管與小員工,善良、正義、道德那些價值真的太遠了,就像軍人只能接受三軍統帥的命令去打仗,至於這場仗是否道德、正義,哪是他們管得著的。片中在金融業工作的這群人,是在做他們老闆付薪水要他們做的事情,很多公司的決定與方向並非這些受薪階級能控制,不照上面指令做,他們根本不用在這行待了(其實任何行業都一樣)。這群人可不是《華爾街》裡的Gorden Gekko。

margin_сall_09.jpg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市場崩盤前夕某一家公司的選擇,而是在於整個市場怎麼會在基本面早就不行了的狀況下,還吹出這麼大一個泡沫。真實世界與理想是很不同的,市場其實很不效率,有價證券或衍生性商品的價格,無法如理想中那樣時時接近它該有的真實價值,甚至常常偏離得很遠。所以大家在大多頭時high了半天,突然發現這些證券已經沒價值時,價格就會狂瀉。片中這家公司的人,在法律上沒什麼錯,他們不過是先看壞某些東西,所以先賣了,如果不這麼做,等到其他人發現了開始倒貨,市場照樣會崩盤。他們唯一道德上的問題,是明知手上貨是垃圾,還賣給客人。但是,嘿,那些客人也是市場上的專業人士,理論上當然得為自己的買賣負責,世界上每一次的交易不都是這樣的嗎?有人看多、有人看空,總不能自己看錯了還叫對方賠吧。

margin_сall_08.jpg

所以,就算片中的幾位主角想忠於良心,當個高尚的烈士,也沒有意義,因為問題在於系統與人性──整個系統運作機制,讓同樣的問題不斷發生,無從停止。這不是好人壞人的問題,而是當社會有了這樣的金融體制、以及鼓勵純粹功利主義的思考文化後,只要把人丟進去,他們就會一次又一次集體弄出這樣的事。每個人的自利與自保行為,集合起來成為一個無形的大反派。而每一次的金融災難,大概都只有最上面那1%(如本片的John Tuld)可以確定能活著出來,撐到下一個機會來臨,但其他小咖一點的就很難講了,也許只能領最後一大筆錢然後好幾年甚至一輩子都回不來這產業、或連最後的一大筆錢都沒拿到還得接著失業好幾年。如果有看清這點,工作時抱持的態度自然是「今天能撈就多撈點」,誰知道明天會怎麼樣呢,這也是到頭來Tuld總是可以用錢來威脅所有重要員工照他意思做的原因。

margin_сall_21.jpg

John Tuld與業務主管Sam Rogers(凱文史貝西主演)一席精彩談話,就是在說明上述情形。當Tuld點出過去的金融/經濟危機發生有多頻繁時,他在告訴所有尚存著理想的人──人的本性永遠會弄出一樣的事,唯一不同的,只有看你是站在哪個位置。如果你是個背著房貸養家的工人或普通受薪階級,這些危機都可能會讓你人生崩壞;對於最上層的大富翁,這些過程只不過像大亨在賭場玩玩罷了,不管輸贏還是可以繼續吃大餐、住五星級飯店。而且所謂的「最上層的大富翁」,其實只有很少數,其他在下面的光鮮亮麗的高薪主管,依舊隨時可能出局吃自己,沒機會再回來。這就是遊戲規則,以及獎懲辦法。當一隻狗明白自己如何會被獎勵、如何會被懲罰,牠的行為模式就有了方向。人也差不多。於是一次又一次,最上面的大富翁會做一樣的選擇,下面的金融業從業人員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其他人則等著受苦受難。

margin_сall_30.jpg

有一幕,黛咪摩爾與Simon Baker飾演的兩位主管在討論危機,旁邊一位有清潔工,完全聽不懂兩人在說什麼,但清潔工的人生與家庭,將會因兩人談的事情受重傷。

margin_сall_16.jpg

觀賞《黑心交易員的告白》有點像在看動物頻道。看著這些機會主義者永無止境的自利計算,我們明白為何危機會發生,以及為何它以後還會再發生。

01.jpg

John Tuld說:「這只是錢嘛,人造的,用上面印有圖案的紙,免得我們為了爭食而互相殘殺。」沒錯,我們現在沒為了食物而拿刀砍別人了。現在,不拿刀了。

margin_сall_13.jpg

本片收尾是收在凱文史貝西飾演的主管將他去世的愛狗埋葬,對照起來真搭配──我們改不了整個機制與系統,只能面對一次次的悲劇循環,把罪惡感埋起來。或許片中兩位資淺員工之一Seth的態度,最適合在金融業工作的人採用──他在同事Peter為了將來而憂國憂民時,只淡淡說自己「不會讓工作這樣影響我」,這樣應該會少掉很多掙扎與煩惱吧。

J.C. Chandor處理本片的手法頗為中規中矩,但劇本對話妙語如珠,字字珠璣,值得定下心細細咀嚼。而且整體演員表現非常棒,沒有辜負了Chandor的精彩對白,我尤其喜歡傑瑞米艾朗與黛咪摩爾對的那場戲,很簡單但精彩無比,艾朗展現出大老闆的氣勢,外表像個紳士,卻是要告訴摩爾,已經選定她來當這場風暴的替死鬼,他非常冷靜優雅地逼迫她接受,起先摩爾飾演的女主管還在做困獸之鬥,但後來她明瞭大勢已去、接受命運的那刻,完全不需言語,一切寫在她眼神裡,實在太精彩。

demi-moore-as-sarah-robertson-in-margin-call.jpg

margin-call-2.jpg

凱文史貝西的演技也是絕讚,例如他被迫去說服、激勵員工們做一件就連自己也不想做的事時,他依舊完成了一場漂亮的、足以說服員工的談話,但表情稍微地、就那麼一點點地透露出,他自己不信那套。

02.jpg

保羅貝特尼飾演的小主管角色雖沒那麼重要,但聽他的角色解釋完他如何花掉一年兩百五十萬美金年薪,你真的會同情這些華爾街金童──原來賺這樣還真的是一點也不夠用哪。哈。哈。哈。人不只換了位置會換腦袋,其實換了年薪與紅利也會哪,許多樂透得主過去都以為自己可以很妥善運用大筆獎金,富足過完下半生,結果拿了獎金沒幾年就成了名符其實的「囂張沒有落魄久」,比中獎錢還要窮困。所以還是只有財產最多的那1%人可以富足過完下半生──他們的彩金池是會吐錢吐一輩子的,不像華爾街小主管或是樂透得主,頂多拿個幾次大錢。這就是階級哪。

margincall01.jpg

註:本片雖未指名公司名稱,角色也為虛構,不過片中公司大老闆名為John Tuld,而2008年金融風暴中倒閉的雷曼兄弟老闆名為Richard Fuld,當時雷曼申請破產前他可是先領了一大筆獎金呢。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iTunes租片連結:https://goo.gl/hvj5Ba

Well Go電影粉絲團,提供新上架的iTunes電影資訊,以及iTunes的各項優惠活動,歡迎加入Well Go電影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ellgodigital

***
經典對白:
***

Will Emerson: You know, the feeling that people experience when they stand on the edge like this isn't the fear of falling - it's the fear that they might jump.

WK-AZ586_FILM4_G_20111020145901.jpg

***

John Tuld: So you think we might have put a few people out of business today. That its all for naught. You've been doing that everyday for almost forty years Sam. And if this is all for naught then so is everything out there. Its just money; its made up. Pieces of paper with pictures on it so we don't have to kill each other just to get something to eat. It's not wrong. And it's certainly no different today than its ever been. 1637, 1797, 1819, 37, 57, 84, 1901, 07, 29, 1937, 1974, 1987-Jesus, didn't that fuck up me up good-92, 97, 2000 and whatever we want to call this. It's all just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we can't help ourselves. And you and I can't control it, or stop it, or even slow it. Or even ever-so-slightly alter it. We just react. And we make a lot money if we get it right. And we get left by the side of the side of the road if we get it wrong. And there have always been and there always will be the same percentage of winners and losers. Happy foxes and sad sacks. Fat cats and starving dogs in this world. Yeah, there may be more of us today than there's ever been. But the percentages-they stay exactly the same.

***

Sam Rogers: And you're selling something that you *know* has no value.

John Tuld: We are selling to willing buyers at the current fair market price. So that we may survive.

Sam Rogers: You would never sell anything to any of those people ever again.

John Tuld: I understand.

Sam Rogers: Do you?

John Tuld: Do *you*?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