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現在「成語」是很敏感的問題,要是稍有不慎,都可能被扣上替杜正勝辯護的帽子,被罵到臭頭。但對於最近杜正勝因談到「成語」引發的風波,我還是要來發表一下意見。
如果記者沒亂寫,杜正勝說的是:「向來反對用成語典故,且成語使人思想懶惰,成語與現代生活無關,使用成語也是國文教育失敗。」乍看之下,這種說法的確太武斷了,但是仔細思考,我認為成語的確不該常用。懂成語是一回事,但用在寫作上,又是另一回事。
高一的國文老師曾經點醒我,她說,寫文章,成語少用為妙,能的話最好不要用。因為,如果你想形容一棟建築,你說它「美輪美奐,金碧輝煌」。不覺得這八個字寫了跟沒寫一樣嗎?你是想形容紫禁城哩?還是杜拜的大飯店?甚至是溫莎古堡?用那八個字來敘述一棟建築,只不過表示自己「認識那兩個成語」罷了,也許國小老師會因此把作文分數加兩分,但是對文章本身幫助不大,而且了無新意。
拿中國文學名著「紅樓夢」做例子好了。林黛玉剛進賈家大宅時,書上是這樣描繪的:「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游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是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挂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
上面這段,只有一個成語,「雕梁畫棟」。其餘都靠作者的白話描述賈家是什麼樣子,由於文字生動細緻,讀者可以產生視覺上的想像──有垂花門、抄手游廊、穿堂、還有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而且,看這些敘述你就知道當時賈家錢不少,不需要用落俗套的成語來告訴你,他們「家財萬貫」。
如果曹雪芹當年寫的是「林黛玉下了轎子,大吃一驚,心中暗想,原來賈府是如此美輪美奐,金碧輝煌。賈府真是家財萬貫呀。」我看也沒有人認為紅樓夢是什麼了不起的作品吧。
紅樓夢裡形容林黛玉初見王熙鳳的段落,就描述得更細緻了,書裡說這個鳳辣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挂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著豆綠宮條、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褙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各位不覺得作者已經創造了一些新的成語了嗎?
某方面來說,成語的確使人思想懶惰。它的存在讓學生不去創造,反而只想背誦更多成語,以期老師批改文章時,會因為他多背了幾個成語而加分。所以如果只是為了拼個學測分數,多用點成語也就算了,若想要真正寫篇雋永好文,成語恐怕是越少越好。
何況,「內容」才是文章重點,言之有物的文章,即使沒有一堆成語花樣,照樣很有價值;當然,若是能在詞藻與敘述上,下更多工夫,則更能提昇文字的藝術層次,而這不是靠三兩句成語就可以完成的。
再舉個例子。當你閱讀經濟學人的論述,如果覺得內容豐富、思辯縝密,並提出新穎的觀點與想法,它就是篇好文章,並不會因為它沒寫"Time is money.",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s away."之類的,就認為作者學養不足吧。
在「成語事件」之後,咱們電火球蘇揆大概想與杜正勝切割,所以用了八個成語狂電杜正勝。那段話是這樣的:「讀書可以用半天時間偷人家一生的學問,只有"學富五車"的人,才能夠非常有智慧,才能"出口成章"、才能"旁徵博引"、"俯拾皆是",在"方圓之內"、"斗室之間",看到一個人"機鋒突出"、"辯才無礙"」。說完這段話,據說現場掌聲如雷。我非常傻眼。上面那段話,拿來嘲諷杜正勝說的「反對用成語典故」,是很明顯的對比沒錯,但是那段話,不也正是「濫用成語」的最佳典範嗎?在六句話裡面擠了八句成語,那麼自己腦袋想說的話、自己的語言,又在哪兒呢?對我來說,蘇揆那段話簡直在幫杜正勝的理論背書──「使用成語也是國文教育失敗」。
總之,對「成語」還是中庸一點吧,不壞,也不好,端看人怎麼用它囉。
[ 加入書籤 ]
如果記者沒亂寫,杜正勝說的是:「向來反對用成語典故,且成語使人思想懶惰,成語與現代生活無關,使用成語也是國文教育失敗。」乍看之下,這種說法的確太武斷了,但是仔細思考,我認為成語的確不該常用。懂成語是一回事,但用在寫作上,又是另一回事。
高一的國文老師曾經點醒我,她說,寫文章,成語少用為妙,能的話最好不要用。因為,如果你想形容一棟建築,你說它「美輪美奐,金碧輝煌」。不覺得這八個字寫了跟沒寫一樣嗎?你是想形容紫禁城哩?還是杜拜的大飯店?甚至是溫莎古堡?用那八個字來敘述一棟建築,只不過表示自己「認識那兩個成語」罷了,也許國小老師會因此把作文分數加兩分,但是對文章本身幫助不大,而且了無新意。
拿中國文學名著「紅樓夢」做例子好了。林黛玉剛進賈家大宅時,書上是這樣描繪的:「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游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是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挂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
上面這段,只有一個成語,「雕梁畫棟」。其餘都靠作者的白話描述賈家是什麼樣子,由於文字生動細緻,讀者可以產生視覺上的想像──有垂花門、抄手游廊、穿堂、還有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而且,看這些敘述你就知道當時賈家錢不少,不需要用落俗套的成語來告訴你,他們「家財萬貫」。
如果曹雪芹當年寫的是「林黛玉下了轎子,大吃一驚,心中暗想,原來賈府是如此美輪美奐,金碧輝煌。賈府真是家財萬貫呀。」我看也沒有人認為紅樓夢是什麼了不起的作品吧。
紅樓夢裡形容林黛玉初見王熙鳳的段落,就描述得更細緻了,書裡說這個鳳辣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挂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著豆綠宮條、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褙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各位不覺得作者已經創造了一些新的成語了嗎?
某方面來說,成語的確使人思想懶惰。它的存在讓學生不去創造,反而只想背誦更多成語,以期老師批改文章時,會因為他多背了幾個成語而加分。所以如果只是為了拼個學測分數,多用點成語也就算了,若想要真正寫篇雋永好文,成語恐怕是越少越好。
何況,「內容」才是文章重點,言之有物的文章,即使沒有一堆成語花樣,照樣很有價值;當然,若是能在詞藻與敘述上,下更多工夫,則更能提昇文字的藝術層次,而這不是靠三兩句成語就可以完成的。
再舉個例子。當你閱讀經濟學人的論述,如果覺得內容豐富、思辯縝密,並提出新穎的觀點與想法,它就是篇好文章,並不會因為它沒寫"Time is money.",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s away."之類的,就認為作者學養不足吧。
在「成語事件」之後,咱們電火球蘇揆大概想與杜正勝切割,所以用了八個成語狂電杜正勝。那段話是這樣的:「讀書可以用半天時間偷人家一生的學問,只有"學富五車"的人,才能夠非常有智慧,才能"出口成章"、才能"旁徵博引"、"俯拾皆是",在"方圓之內"、"斗室之間",看到一個人"機鋒突出"、"辯才無礙"」。說完這段話,據說現場掌聲如雷。我非常傻眼。上面那段話,拿來嘲諷杜正勝說的「反對用成語典故」,是很明顯的對比沒錯,但是那段話,不也正是「濫用成語」的最佳典範嗎?在六句話裡面擠了八句成語,那麼自己腦袋想說的話、自己的語言,又在哪兒呢?對我來說,蘇揆那段話簡直在幫杜正勝的理論背書──「使用成語也是國文教育失敗」。
總之,對「成語」還是中庸一點吧,不壞,也不好,端看人怎麼用它囉。
[ 加入書籤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