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將於衛視西片台播出,時間表我已附於文末。喜歡這部片與否,可能要看你對珍奧斯汀的小說﹝尤其是「傲慢與偏見」﹞有多瘋狂而定,整體說來這部片沒有拍得很好,但若你對珍奧斯汀的一切,像我一樣重度上癮,你一定會愛上這部片的!而且男主角詹姆斯麥艾維(James McAvoy)在本片中真是非常帥氣,不輸「贖罪」(Atonement)裡的表現。我看完「珍愛來臨」後,一度認為自己深深愛上了詹姆斯麥艾維,哈哈,直到回頭想想「刺客聯盟」與「網住愛情」裡面的他,我才從幻覺中醒來。

扯太遠了。「珍愛來臨」的編劇,藉由呈現他們根據珍奧斯汀生前書信紀錄,以及她的小說作品,編造出來一段可能的愛情故事,來嘗試解答一生未婚的珍奧斯汀,如何能寫出名傳千古的經典愛情鉅作。珍奧斯汀﹝Anne Hathaway, 安海瑟薇﹞的父親是牧師﹝James Cromwell﹞,家裡有個姊姊Cassandra﹝Anna Maxwell Martin﹞與幾位哥哥,母親﹝Julie Walters, 茱莉華特斯﹞希望珍奧斯汀能夠嫁給有錢的衛斯理先生﹝Laurence Fox﹞,衛斯理先生的姑母﹝Maggie Smith, 瑪姬史密斯﹞為了他的幸福,也希望珍能答應,然而珍認為衛斯理先生是個呆頭鵝,對他完全沒有感情,也不想接受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而且她還偷偷寫作,即使當時女人寫作是不太被允許的。有一位愛爾蘭的法律學生勒弗伊先生﹝James McAvoy, 詹姆斯麥艾維﹞,家中極為貧窮,他的經濟來源是舅舅﹝Ian Richardson﹞,而他平日生活放蕩不羈讓身為法官的舅舅看不下去,被罰去鄉下待一陣子作為處罰,因此與珍奧斯汀相識。起先勒弗伊認為珍寫的東西缺乏經驗支持,不算甚麼好作品,珍也認為勒弗伊狂妄自大,非常討人厭,但兩人隨著相處時間增加,墜入情網。然而勒弗伊要請求舅舅同意他迎娶珍時,叔叔收到一封惡意中傷的信,把珍寫成處心積慮攀龍附鳳的窮光蛋,因而否決了...﹝這裡要解釋一下,當時是十八世紀末,如果勒弗伊結婚沒有得到舅舅同意,他與家人都會變成窮光蛋、並且被社會唾棄﹞。











以下有雷

我是不覺得這部片的步調有問題,但對於不習慣英國古裝劇的人而言,整部片的步調可能有點慢,但是別擔心,過了一半之後,劇情開始有比較多變化,尤其被誤會的勒弗伊,在樹林中向珍表心意的時候,我都快尖叫了!最棒的鏡頭就是珍還在故作堅強,說她不在意勒弗伊與別人訂婚,而勒弗伊再也無法忍受,衝上前吻珍的時候。我就是在這時開始以為自己愛上了詹姆斯麥艾維。天哪。光是為了這段,我就可以原諒劇本的其他問題。

















「珍愛來臨」只要男女主角不同時出現在鏡頭上,就會開始悶,但只要他們一起出現,整部片就活了過來,例如他倆在書房談到文學時,我想就如「傲慢與偏見」的達西先生知道伊莉莎白與其他女生都不同那樣,勒弗伊知道珍的理解力與個性與其他女子不同,於是勒弗伊大膽談得很露骨,因為男女主角實在太會演戲,所以整個段落雖然只是在討論文學,卻讓人覺得非常具有性張力;另外,電影中段的那場舞會,更是打動人心,觀眾先跟著珍的目光尋尋覓覓,以為勒弗伊也許不會來了,但他卻突然出現與珍共舞,而之後又因兩人心意並未說開、衛斯理先生的姑母又強力要求珍嫁給衛斯理,因而傷心落寞,他們眼中流露的心痛,害身為觀眾的我也忍不住流淚;而導演也讓三個角色靠著眼神流轉傳遞許多無聲的心意,非常美麗。

兩人討論文學與小說












舞會上的眼神流轉與情緒轉變極為完美,讓我一看再看




































雖然「珍愛來臨」把珍奧斯汀的六部小說內容,多多少少都參考了一些寫進來,但主要還是比較接近「傲慢與偏見」,其他五部小說沒有太明顯被融合,我覺得有點可惜,或許是編劇認為「傲慢與偏見」最有名,以它為主軸比較容易引起共鳴。「珍愛來臨」中,珍的父母顯然與「傲慢與偏見」非常類似,而衛斯理先生的姑母則很像「傲慢與偏見」中的狄波夫人,男主角勒弗伊主要是「傲慢與偏見」達西先生的化身,但也帶了點惡男韋漢、或「理性與感性」中威勒比先生的特質,如果「珍愛來臨」的故事與真實很貼近,那我就非常理解,為何「傲慢與偏見」裡面,伊莉莎白對於韋漢為錢放棄她而追求有錢女人,非常地寬容大量,因為她知道男人也是要吃飯的,就如勒弗伊也得養他的家人、要為自己的前途考慮。但珍奧斯汀的故事與「傲慢與偏見」的主人翁Lizzy不同的是,珍奧斯汀終生未婚,因此即使她一生都有家人陪伴,在愛情上難免有些哀傷與遺憾,「珍愛來臨」的片尾挑選了一段「傲慢與偏見」原著中,最適合為本片結尾的段落,由珍奧斯汀對著大家﹝包括勒弗伊與他的女兒﹞朗讀,如此完美的搭配非常感人,我聽了都忍不住淚水。在此附上原文:"She began now to comprehend that he was exactly the man who, in disposition and talents, would most suit her. His understanding and temper, though unlike her own, would have answered all her wishes. It was a union that must have been to the advantage of both. By her ease and liveliness, his mind might have been softened, his manners improved, and from his judgment,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of the world, she must have received benefit of greater importance. But no such happy marriage could now teach the admiring multitude what connubial felicity really was."





















這部片也如同珍奧斯汀的小說一樣,對貧窮困境有尖銳的探討,珍的母親認為"Affection is desirable. Money is absolutely indispensable!",當珍拒絕富有子弟求婚、並說要像母親一樣為愛結婚時,媽媽很生氣地說「所以我現在還要自己種馬鈴薯!」,父親雖然比較同情女兒的心理,但還是溫和地說了句"Nothing destroys spirit like poverty.",我想這樣的劇情安排,可以更合理解釋珍奧斯汀小說中,對於貧富問題的強調。



演員部分,安海瑟薇頗令我驚訝。如果你看過珍奧斯汀的素描像,就會知道以外表來看,兩人是如何不相似,安海瑟薇的問題是太高、五官太挺、太美麗﹝任何女人都會希望有安海瑟薇的「問題」﹞。甚至,安海瑟薇根本不像個英國人。但是她活潑的詮釋,倒是讓珍奧斯汀的角色更有生命力、情感也更有張力,更能引起共鳴,所以外表的問題就顯得沒那麼重要,而且她也演出了不少層次,從剛開始的活潑外向,到後來被傷了心,與姊姊走在海邊的哀傷、回到家和母親道歉,以及更後段變得成熟、沉穩。來自蘇格蘭的詹姆斯麥艾維就不用多提了,前面說過他演得好到讓我差點愛上他,我覺得詹姆斯麥艾維聰明的戲路挑選讓人很過癮,可以表現出他的各種魅力,例如「網住愛情」裡的好賭痞子弟弟、「最後的蘇格蘭王」中逐漸發現真相的年輕醫師、「贖罪」裡的帥氣憂鬱小生、「刺客聯盟」裡的酷帥殺手等等,非常多變的風格,使他與其他純靠臉蛋的耍帥男星非常不同。另外,要是有人煞到他,容我提醒您,今年將近三十歲的他,早在2006年就已死會,娶了比他大九歲的演員Anne-Marie Duff。安海瑟薇與詹姆斯麥艾維演得非常有說服力,情感張力十足,除了前面提過讓我尖叫的樹林那場戲以外,其他還有許多畫面讓人很想一看再看,例如片中出現的第二次舞會,珍正與衛斯理先生跳舞,當勒弗伊突然出現並與珍共舞時,他倆的表情實在太完美了,既有點害羞、興奮、卻又很平靜,一切盡在不言中,我把這段倒帶了好多遍。

Jane Austen


其他演員讓我特別想提的是瑪姬史密斯,她的表現一如往常有水準,在本片也有不少幽默笑點,不過英國電影有時讓人煩的就是,凡是遇到「嚴厲老太婆」角色,就一定是她或茱蒂丹契(Judi Dench),能不能偶爾換換人哪。





Laurence Fox飾演的衛斯理先生也很棒,他一開始看起來真的呆呆的,但隨著劇情推進,他逐漸展現出有別於第一印象的深度、智慧、與好個性,讓人覺得或許珍太快對他下結論了,Laurence Fox能把一個這麼小的角色演出這樣的層次,很不簡單。



導演Julian Jarrold的風格很平實,有時候我覺得太平實了,浪費了電影形式的潛能。劇本部分,我覺得還不夠細緻,不太知道怎麼解釋,讓我這樣表達好了:不像艾瑪湯普遜改編「理性與感性」的那種細緻與精煉。本片的風景非常美麗,不過蠻多部分是在愛爾蘭拍攝的,有不少外景鏡頭似乎是柔焦拍攝,因此景色也非常溫軟。

我們也許永遠無從得知,珍奧斯汀寫出既諷刺又浪漫的愛情小說,到底是純粹出於她瞧不起「女人一定要結婚」的傳統觀念,想要寫書嘲諷,還是她自己有段傷心、遺憾、迫於現實無法成真的愛情故事,或許兩者都是吧,無論如何,「珍愛來臨」本身是個有趣的想像故事,或許連珍奧斯汀自己都會喜歡﹝雖然我不覺得以她的個性,會作出片中主動親吻、或近乎私奔的行為﹞。我自己的看法是,珍奧斯汀一定有遺憾的愛情,但她沒有因此每天自憐,反而用詼諧的筆觸來挖苦社會也挖苦自己,寫出那些被現實綁得喘不過氣來的愛情故事,順便也都給它們喜劇結局,讓珍奧斯汀在想像的世界中實現美夢。拿「勸導」(Persuasion)來說好了,我認為這是六本小說中比較無聊的,但我深深感覺到這裡面的故事走向,好像是讓珍奧斯汀拿來安慰自己的,例如一些高難度的巧合、極為簡單的故事線、以及某種自傷自憐,還有過了那麼多年後,男方竟然也還單身、還對女方熱情未減,諸如此類。我自己有時也會這樣,覺得擔心什麼、或害怕失去什麼,就乾脆在腦中編一個故事,主角歷經許多挫折與慘事,以及無數次的失望,最後卻皆大歡喜,用這故事來安慰自己,彷彿在腦中演一遍,我就已經得到那個喜劇結局了,現實中發生與否,也就不那麼重要。或許對廣大的珍奧斯汀迷而言,她的作品就是有這種療效吧。如果珍奧斯汀的真實故事,就如本片所言,充滿了愛情方面的遺憾,我真是既為她難過,卻又感謝她,轉化自己的痛苦,創造出萬世流芳的愛情故事,豐富了許多讀者的人生。























稍微提一下珍奧斯汀的簡單生平,以免有讀者不知道。珍奧斯汀(Jane Austen, 1775-1817)生於十八世紀後期,有五個哥哥與一個姊姊,她與姊姊終生未婚,而且生命頗為短暫,41歲就去世,至於她的生平故事,對大家始終是個謎,因為她姊姊保管許多珍的日記與筆記,不對外界公開,後來甚至銷毀了大多數的文件記錄。「珍愛來臨」中的愛爾蘭律師勒弗伊先生(Tom Lefroy / Thomas Langlois Lefroy)確有其人,他與珍在1795年的耶誕節前後認識,珍寫給姊姊的信上,這名字曾經出現過幾次,並說這人是她的「愛爾蘭朋友」。而且,後來Tom Lefroy將其於六月出生的長女命名為Jane Christmas Lefroy,雖然Christmas也是個常見的姓,有可能這個"Christmas"只是用來紀念某個祖先,不過既然大部分資料都已不可考,真正的答案永遠也無法確定了,不過對我這崇尚浪漫故事的人而言,絕對願意相信Jane Christmas Lefroy這名字是為了珍奧斯汀取的。在Jon Spence為珍奧斯汀寫的傳記中,也有提到珍可能曾與Tom Lefroy墜入情網。

經典對白:
***

Tom Lefroy: You dance with passion.
Jane Austen: No sensible woman would demonstrate passion, if the purpose were to attract a husband.
Tom Lefroy: As opposed to a lover?

***

Tom Lefroy: [reading from Mr. White's Natural History] Swifts, on a fine morning in May, flying this way, that way, sailing around at a great hight, perfectly happily. Then - Then, one leaps onto the back of another, grasps tightly and forgetting to fly they both sink down and down, in a great dying fall, fathom after fathom, until the female utters...
Jane Austen: Yes?
Tom Lefroy: The female utters a loud, piercing cry... of ecstasy.

***

Judge Langlois: Wild companions, gambling, running around St James's like a neck-or-nothing young blood of the fancy. What kind of lawyer will that make?
Tom Lefroy: Typical.

***

Eliza De Feuillide: I never feel more French than when I watch cricket.

***




(Photo courtesy of Miramax Films)

衛視西片台2009年5~6月播出時間

05-31 (日) 21:00~23:30
06-01 (一) 18:35~21:00
06-12 (五) 22:50~01:15
06-13 (六) 12:20~14:45
06-23 (二) 21:00~23:25
06-24 (三) 18:35~21:00

***
北美票房:一千八百七十萬美金
北美以外票房:一千八百六十萬美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zy 的頭像
    Lizzy

    Lizzy's Film Reviews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