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jpg

前幾天慎重地做好防疫程序、去電影院看《黑寡婦》,感到有點熟悉,有點興奮,又有點傷感。這是一部在各方面都應該更早出現的電影,不僅原訂一年前就要上映,甚至它更應該在《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或MCU第一部以女英雄為主角的電影《驚奇隊長》之前就拍出來。

如今,在娜塔莎羅曼諾夫一角於MCU的命運已經寫定後,也是史嘉蕾喬韓森最後一次詮釋這個角色之後,我們才終於看到更完整的她,雖然還是有點「不夠」的感覺,但能夠看這角色完成美好的弧度與深度,還是相當感動。

bw.jpg

1995年,美國俄亥俄州,娜塔莎與「父母」及「妹妹」住在那裡,但某天夜晚他們緊急逃離至古巴,從此各自失散。時間拉到21年後,在《美國隊長:英雄內戰》發生的事件之後,娜塔莎正在逃亡,卻收到疑似來自當年妹妹Yelena寄來的物品,於是回到她以前待過的布達佩斯,想探究真相。

**以下有微雷**

《黑寡婦》是我近期看過的電影裡面,片頭字幕畫面(Opening Credits)最美的一部,有007電影的片頭風格,帶著影集《冷戰諜夢》(The Americans)的味道,配上Malia J.女聲版的、緩慢悲傷的〈Smells Like Teen Spirit〉(原唱為Nirvana),美麗又悲悽。原來當年在美國的四口之家,是毫無血緣關係的蘇俄間諜組成的,小女孩們其實已沒有家人,她們回到蘇俄被帶到「紅房」訓練為殘酷殺手,過程以蒙太奇方式拼貼呈現,即使已經減少了刺痛的程度,但那童年與青春歲月被殘酷剝奪的實情,仍令人隱隱作痛。

019.jpg

片頭之後的《黑寡婦》,本質上當然仍是漫威電影,但有不少《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的味道,包括異國景色、飛車追逐、槍戰、徒手搏擊、各種交通工具的飛天遁地等等,主角也如其他經典諜報片一樣,被過去的傷痛與錯誤困擾著,而且有一幕的娜塔莎還真開著電視觀賞007電影《太空城》(Moonraker)。不過,電影中後段又加入失能家庭(dysfunctional family)喜劇的樣貌,帶來溫馨有趣的風格,也更補足觀眾對於娜塔莎過往人生經歷與心境的想像。

003.jpg

大衛哈伯與瑞秋懷茲飾演當年父母,一位是緬懷以往光環的、像隻泰迪熊般的老頑童,一位是充滿心機、善惡難辨的智囊,兩位在片中都有不錯的表現機會,但更搶眼的,是飾演娜塔莎當年假妹妹Yelena的佛蘿倫絲普伊。

parents.jpg

這對姊妹的相處很有趣,她倆剛見面就急著打架,因為她們就是被這樣訓練長大的;搞清楚彼此不是敵人之後,Yelena顯露內心孩子氣的一面,以及對於獲得「姊姊」認可的渴望,還秀出脫離「紅房」控制之後,自行購買並改造的背心給姊姊看,央著姊姊承認這背心很讚。娜塔莎則忍不住數次提到當年在布達佩斯做的事情,好像終於等到有個來自她過去的人,可以分享當年的經驗了。

014.jpg

Yelena與姐姐性格頗不同,少了一點優雅、多了一點活潑,有自己的獨到魅力,與姊姊鬥嘴起來很可愛,但她心底一直有個結,直到四位「家人」團聚的那刻,終於誠實地爆發出來:「我最快樂的那段時光是假的,而你們沒有人告訴我」,而且她的「姊姊」都逃出惡人掌控、加入復仇者聯盟了,卻從沒花過心思找她。

在這段「憶當年」的過程中,觀眾可以看到四位成員的另一面,想像若他們真的是一家人,能夠過著正常生活,似乎挺有可能成為幸福的家庭。原來看似沉浸在自己世界的人其實也有留心身邊的孩子,看似鐵石心腸的人其實心中也有柔軟的一塊。旁觀他們笨拙處理感情、不斷犯錯、不斷學習與摸索,不也跟一般家庭沒兩樣?只可惜命運剝奪了那樣美好的可能性。

bbu-11587-r-1625755289.jpg

整體說來,《黑寡婦》確實是很精彩的娜塔莎退場片,有很好的收尾,解釋了許多粉絲對於鋼鐵人有盛大葬禮但娜塔莎卻沒有的質疑,也讓觀眾重新觀賞復仇者聯盟第三、四集的時候更能體會娜塔莎的心境與決定。看完《黑寡婦》再回想《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感覺更悲喜交織了,相信她在死前一刻,回顧這一生最終仍是滿足而開心的,這些朋友與「家人」(包括復仇者聯盟與當年在俄亥俄州的那個間諜家庭),一路信任曾是雙面諜的她,互相幫助與打氣,而當「時候到了」,她願意付出生命回報,我們觀眾看得悲傷,但她是非常情願的。對,她或許沒有鋼鐵人那種盛大的葬禮,但她確實是個更私密、更內省的人,相信她更在意自己是如何被身邊親近的人記得,因此墓碑上的「女兒。姊妹。復仇者。」是更適合她的生命註記,周圍擺滿的鮮花與玩偶則證明她並不孤單、也從未被遺忘。

020.jpg

至於《黑寡婦》更大的主題(除了交代娜塔莎的過去以及交棒給Yelena),則是片中針對女性的自主權控制與洗腦等等議題,這部分很難不想到真實世界中充斥的國際間性交易人口販賣,許多年輕女性從年幼就失去了自己身心的掌控權;本片反派之一「模仿大師」(Taskmaster)的強項在模仿他人的攻擊風格,又是一個「沒有自己」的隱喻,而它的打鬥戲很有意思,眼尖的觀眾可以看見美國隊長、黑豹、鷹眼、黑寡婦等人的影子,算是給粉絲的彩蛋,而關於模仿大師角色的一個重要轉折,與本片主軸結合得很好,但原著漫畫迷對這改編的接受度多高就不得而知了;父權架構本來就是要讓女人弱弱相殘,所以片中被控制與逃脫的寡婦們要對打,某位反派的身分安排又更強化這一點。

008.jpg

上述「男人/強權控制女人」的情境,當然會在《黑寡婦》的最後段落造成大對決,這段佔了全片約三分之一的戲碼,相信能讓許多女性感到「賦權」,獲得「我也有能力抗衡不公」的快感,尤其娜塔莎直接對決「紅房」首腦德雷科夫的時候,看到她反擊的方式與決心真的大快人心(尤其那驚天一撞......太帥了)。不只男人不該再說「女人反正軟弱所以活該」,連女人也該停止瞧不起自己了,妳可以的,妳可以的,妳可以的!(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若要論我個人對於娜塔莎這角色最惋惜的部分,那就是《黑寡婦》獨立電影確實是太晚拍成了,因此錯過詳細講述起源故事的機會,例如如何認識鷹眼、當年如何逃出「紅房」、後來如何進入神盾局並且讓局長信任她等等。此外,我也很懷念第一集的《復仇者聯盟》開場,娜塔莎假裝自己被可怕的壞蛋完全制伏、其實卻是在套對方的情報,這段戲表現出的智慧與冷靜,才是真正屬於「間諜」、「雙面諜」的鬥智。 娜塔莎的打鬥功夫以凡人來說是很厲害,但她情感上的溫柔體貼,以及理智上的冷靜精準,才是她最強大的武器,並造就出她強烈的意志力,在處理緊張情勢時也有能屈能伸的彈性。

可惜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娜塔莎的時代確實結束了,看看漫威能否善用接棒的Yelena一角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黑寡婦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zy 的頭像
    Lizzy

    Lizzy聊電影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