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h Lomond - Scotland

最近看了個節目,以瑪莉女王(Queen Mary of Scots)為主題,介紹愛丁堡。朋友說,他一直覺得英格蘭與蘇格蘭差不多,我則因為以前聽過不少蓋爾語音樂、蘇格蘭傳統民謠的關係,對蘇格蘭民謠與歷史有點情感,對於支持復興蓋爾語及蘇格蘭傳統文化、甚至贊成「蘇獨」的人,我大概可以理解原因。看完那個節目後,我腦中就回想起這首”Loch Lomond”,中文一般翻為「羅莽湖畔」,”loch”在蘇格蘭語就是指「湖」的意思。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小時候學電子琴彈到的。一直覺得這首歌的旋律好美好動人,所以大學的時候,在唱片行看到女歌手Moira Kerr錄製的”MacIain of Glencoe”專輯中,有這首”Loch Lomond”,就直接買下來了。這版本主要由鋼琴伴奏,優美中帶著深沉的悲傷,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歌詞,有些詞應該是蘇格蘭方言,所以不太了解,但chorus部分很容易聽懂,我當下就被它深深感動了:

O ye’ll tak’ the high road and I’ll tak’ the low road,
And I’ll be in Scotland afore ye.
But me and my true love will never meet again,
On the bonnie, bonnie banks o’ Loch Lomond.

但是,當時我只知道這是一對再也見不了面的情人,我以為他們是自己選擇各分東西。

又過了好幾年,我再翻出這首歌來聽,此時網路找資料更方便了,維基百科等等也出現了,所以我心血來潮,想搜尋這首感人民謠的故事。

從此以後,我每聽這首歌必哭。

這首歌的故事有些不同版本,但都不脫戰爭。一種說法是,在英格蘭與蘇格蘭交戰時期,一位戰俘即將被處死,他寫下這首歌,說他即將”take the low road”,所謂”low road”就是靈魂到陰間必須通過的道路,而他再也無法在魂牽夢縈那家鄉的羅莽湖畔,見到自己的愛人。另一種說法,一樣是在英格蘭與蘇格蘭交戰時期,由某位在倫敦被處死的戰俘的情人寫下此曲,這位死者的頭,被公開展示,一路由英格蘭的倫敦回到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循著”high road”﹝最重要的路﹞而行,而死者的家屬與情人,則沿著”low road”﹝平民、農民走的路﹞,一路伴隨著死者回到他心愛的家鄉。

雖然英格蘭與蘇格蘭真的不干我的事,但是每想起那些交戰歷史與死傷,就讓我覺得很難過。他們是如此不同,卻又糾纏不清,即使在成為聯合王國那麼多年之後,不知道背後還有多少傷痛與隱忍。





以下是這首歌的其中一個演唱版本。其實我仍然最推薦Moira Kerr的版本,真的會讓人飆淚,不過一來youtube上找不到,二來我也不確定現在是否還買得到那張專輯。



Loch Lomond

By yon bonnie banks and by yon bonnie braes,
Where the sun shines bright on Loch Lomond
Where me and my true love were ever wont to gae,
On the bonnie, bonnie banks o’ Loch Lomond.

Chorus
O ye’ll tak’ the high road and I’ll tak’ the low road,
And I’ll be in Scotland afore ye.
But (For) me and my true love will never meet again,
On the bonnie, bonnie banks o’ Loch Lomond.

‘Twas there that we parted in yon shady glen,
On the steep, steep side o’ Ben Lomond.
Where in deep purple hue, the hieland hills we view,
And the moon comin’ out in the gloamin’.

Chorus

The wee birdies sing and the wild flowers spring,
And in sunshine the waters are sleeping:
But the broken heart, it kens nae second spring again,
Tho’ the waefu’ may cease from their greeting.

Choru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