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父母,但往往要試過才能確認自己屬於哪一種,在這追尋真我的過程中,常有孩子被遺留下來。
(myVideo有個是枝裕和的線上小影展,沒搶到戲院票的朋友們,可以上去找一找:myVideo是枝裕和作品專區)
《海街日記》裏頭的三姊妹,從小一起住在鎌倉的老屋,互相扶持。當年她們的父親風流成性、外遇後離開了家,母親也另覓依歸,留下三個孩子與外婆住,但外婆早逝,因此三姊妹的大姊幸(綾瀨遙)擔起母親角色,照顧妹妹佳乃(長澤雅美)與千佳(夏帆)。一天她們收到父親死訊,參加葬禮時發現另一位同父異母的未成年妹妹鈴(廣瀨鈴),與繼母同住似乎很不好過,於是邀她來鎌倉一起生活。
在《海街日記》裡,孩子沒法當孩子,長成大人也難獨立成家。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來自片中已逝或離開的角色,其中的逝者沒有回顧畫面,但影響散不去,存在感很大,各種「缺席」的人物都成了要角。
三姊妹形同遭父母遺棄,被迫提早獨立,在感情路上也沒能找到可信任的人。被迫當媽的大姊,年紀頗輕就已被她任職的醫院選為負責臨終病房的好人選,暗示著她個性上的早熟與堅毅。是這樣的工作經驗、敏感度與對他人的關懷,讓她遇見鈴的時候,可以細心推敲出父親生病晚期都是由才13歲的鈴照顧,也注意到鈴與繼母之間的尷尬與無感情,更明白失去童年的女孩得吃多少苦頭。
但從鈴的角度看,三姊妹雖是她逃離繼母的幸運出口,可是這令她無法逃避掉上一代遺留的傷害:當年鈴的媽媽搶走她們的爸爸。鈴知道自己的出生毀了這三個女孩的家庭,光是自己的「存在」本身,就足以讓三姊妹被拋棄的舊傷隱隱作痛,而且年輕的她還無法自立,不論在哪都是他人的累贅。跟三姊妹在一起,鈴必須不斷面對自己是如此多餘的人,活在這世上不是害人就是給人添麻煩。
因此鈴與三姊妹的相遇相依,強迫她們完成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放下。三姊妹必須放下過去的傷,否則鈴永遠會提醒她們那段傷心過往;鈴也必須停止自我貶抑,要正視自己有其他價值,從新的角度看待與他人的關係。
家庭的共同習慣與傳統,則讓彼此的連結更強韌。例如準備食物的過程,就令她們更了解彼此,或回憶起父母與過往。大姊幸後來找到外婆當年用梅子釀的酒,送給母親,這酒的存在,就是個永恆的提醒與證明,之後也許人事全非,甚至家人之間情斷,但這瓶酒留存了當年女兒年幼時,母親滿滿的慈愛與關懷,那個美麗的時空,曾經發生過。而從三姊妹變成四姊妹的這一家,也正在靠著食物、愛店、傳統習慣等等,鞏固感情、創造回憶,治療過去因為某些人的「缺席」,造成的傷痛。
《海街日記》的基礎設定,有很多可以灑狗血的潛力,例如外遇、介入他人婚姻、拋家棄子、同父異母手足間的鬥爭與不合等等,但導演是枝裕和遵循他一貫的手法,將故事處理地淡然細膩,片中所有角色若有最大的「惡行」,頂多就是自私。
雖然本片故事結構或許受原著漫畫影響,比較像連續劇,但看來無波瀾的電影裡,深藏著許多感情。以姐妹邀鈴搬來一起住的段落為例,當時姐妹們上火車,鈴在月台,大姐邀她同住,鈴沒馬上回答,體貼的大姐趕緊化解尷尬,加一句說她沒要對方馬上答覆,此時鈴趕忙說「我要去」,車門嘎然關上,鈴追著車追了好長一段路,依依不捨揮手道別。短短一幕戲,點出大姊的善解人意,也透露出鈴其實真心渴望逃出她目前的家庭、卻猶豫擔心自己給人添麻煩。
廣瀨鈴詮釋年輕早熟的鈴,非常有層次,一開始她的表情總是內斂、保留,讓人猜不出是有禮、是害羞、還是心機重、甚至有不太良善的盤算,但當她第一次敞開心胸大笑,那笑容中的坦然真誠與放鬆,讓觀眾了解到鈴之前是多麼辛苦地架起超強的武裝,直到三姊妹將童年再度交至她手上。
《海街日記》使用許多低調手法,觀察與體會角色的心境,例如姊妹們觀賞放煙火時,鏡頭主要拍攝的是水中倒影、以及觀賞者的臉;或是騎車穿過櫻花道的畫面,高招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愉悅感受,反映出鈴的改變與放鬆;電影頭尾都有葬禮,在哀傷氣息中令人更珍惜人生與頌讚愛;最後收尾畫面,更凸顯了人事物不斷變化,只有四姐妹的堅定扶持與感情是不變的。雖然眼前還有更多考驗,但希望就藏在此刻的笑顏裡。
myVideo馬上看:https://goo.gl/2feMVc
iOS 下載
Google Play 下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