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ening 002.jpg

在形容《阿凡達》與《阿凡達:水之道》這類頂級視覺效果電影的3D體驗時,往往會用到「沉浸式」一詞,來形容觀眾彷彿置身電影中的感覺。不過,2022年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法國電影《正發生》,也可用「沉浸式」一詞來形容,它沒有電腦特效,但它讓觀眾深度體會一名60年代前途似錦卻意外懷孕的年輕女孩,內心深處種種恐懼、擔憂與憤怒。

1963年的法國,Anne(Anamaria Vartolomei)還是個學生,學業表現優秀,想要靠教育掙脫藍領階級背景的限制,然而意外懷孕的事實恐怕將使她失去圓夢的機會。

happening 004.jpg

墮胎在那個年代的法國是完全禁止的,若嘗試私自墮胎,萬一身體出事需要送醫,還得祈禱醫生能夠將她分類為「流產」而非「墮胎」,否則就要去坐牢了,而這一切都可以與男方當事人無關。世間男男女女同樣在尋找慾望的出口,但往往只有女性需要付出代價。

《正發生》對於墮胎困境描繪得相當寫實,包括私下嘗試墮胎的情況都不加遮掩、盡量真實呈現,雖然畫面並不過度恐怖,但觀眾絕對感覺得出這過程多麼令人害怕、不適。

happening 005.jpg

但讓人難過的不僅是醫學上的可怕過程,還包括Anne這樣的女孩是如何被孤立。由於任何牽涉到「墮胎」的事情都違法,所以沒有任何親友願意幫忙,甚至不想討論這類話題;令Anne懷孕的那位男性,希望Anne自行處理,要她去找性生活比較活躍的女生詢問;還有男性友人知道Anne的孕事後,盤算既然Anne已經懷孕了,那Anne應該會願意與他上床,反正不會有(更慘的)後果了。

墮胎這個議題,可以有很多理論上、道德上的討論,但《正發生》的核心,並不是墮胎本身,而是一個人對自己身體與生命的掌控權。它關注一個女孩面臨的真實狀況,以及「懷孕」這件「兩個人的事」的責任如何只落在一個人身上。

happening 003.jpg

《正發生》很強調Anne的孤立無援,雖可自由行動,卻像待在單人牢房那樣,鏡頭常常對焦在她臉上身上,周遭人事物變得模糊,對應她的孤獨狀態,也讓觀眾感覺像是一起被關在她的身體裡,畫面使用的學院比例(Academy Ratio)更強化了狹窄禁錮的感受,尤其幾個關鍵時刻的特寫鏡頭,讓觀眾完全跟著Anne面部表情而心情起伏,也百分之百明瞭Anne的恐懼。

《正發生》靜靜觀看整個社會如何剝除一個女人的選擇機會,沒有任何說教與立場辯論,主角也並未被塑造成什麼勇敢獨立的女英雄,她只是個既憤怒又惶恐的年輕女孩,在奮力掙扎著,希望心中的美好未來,不會因為在不對的時間有了個孩子就灰飛煙滅。

在每段事件之間,《正發生》以Anne體內的寶寶週數作為章節標題,讓觀眾跟著Anne焦慮緊張、與她一起跟時間賽跑(週數越大越不適合墮胎),但在一切結束後,章節變成日期,彷彿代表Anne拿回人生主導權、生活回到常軌,不再被困在一個意外胚胎的世界裡。

這並不代表Anne討厭小孩、永遠不要小孩,她只是希望如果有孩子,要在對的時間、對的狀況、因為對的理由而有。本片是改編自法國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的半自傳小說《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電影裡那位Anne就如安妮艾諾的化身,現實中的安妮有兩個兒子,有成功的事業,並於2022年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呼應了Anne所說的「有一天我也許會想要孩子,但不是用整個人生去換,否則我可能不會愛那個孩子」。


補充:飾演Anne母親的Sandrine Bonnaire,是安妮華達電影《無法無家》的女主角喔

happening 001.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正發生
    全站熱搜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