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怨》、《仲夏魘》導演Ari Aster的第三部長片《寶可噩夢》,讓人想起《紐約浮世繪》那種自我的世界,也讓人聯想《母親!》的瘋癲荒謬,再加上些許大衛林區,以及一點點伍迪艾倫的猶太嘲諷,不過Ari Aster當然仍保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Beau(瓦昆菲尼克斯)是個焦慮中年人,他總是被動又無助,無時無刻活在恐懼中,對母親Mona的情感很複雜。一樁悲劇的發生,令他一定要離開住處,然而住宅外頭盡是可怕的人事物,回母親家的路變得極為漫長。
《寶可噩夢》不太算真的有個「故事」,而是呈現Beau的內心狀態,各種誇張的經歷不一定是真的,而是從Beau的焦慮視角看過去的樣子。
Beau才剛從產道出生,母親就形同在教導他恐懼,她不斷尖叫質問護士說寶寶剛才是不是摔到了、寶寶是不是出事了,但其他人都一直強調沒事;Beau較大之後,母親又說其父是在高潮射精時死亡的,還說該病會遺傳,讓孩子心中建立性與死亡的連結。這樣長大的Beau,對萬事萬物皆抱持恐懼之心,不僅他眼裡看見的世界充滿暴力衝突與死亡陷阱,連日常使用的漱口水都令他擔心是否致癌。
Mona善於情緒勒索與操弄,Beau的自尊與自信,早在童年就被母親毀損殆盡,而且一直感覺自己該向母親道歉,連自己的出生都對不起母親。他只知道怎麼當一個受害者與罪人,無法從這種角色掙脫。
片中有許多與水有關的意象,或許最後都連結到嬰兒時期在母體裡浸泡著的羊水。一開始Beau與心理醫師談話時,心理醫生就說他的母親像一口被下毒的井,而Beau總是忍不住回去討水喝;Beau的姓氏Wassermann,"wasser"是德文的水;在Beau後來的經歷中,他得吃一定要配水喝的藥、遇過人提醒他要攝取足夠水分、樹林裡的戲中戲主角家人被洪水沖走、電影最後他人在水中央的船上...... 他生命中滿溢的(羊)水,就像焦慮之洪水要淹沒他。可以說,他此生從未真正離開子宮,他也不能長大,因為一旦他從胎兒變成人類,就得用肺呼吸,就會被淹死。
Beau遇到的奇怪事蹟、以及別人如何對待他,反映的是他如何看待自己。在他住的大樓,有告示警告毒蜘蛛出沒、有鄰居不斷傳紙條抱怨Beau根本沒發出的噪音、莫名停水、鑰匙被偷......等等;他出了大樓,又是另一種恐怖,有人搶劫有人做愛有人四處作亂,種種都反映Beau的偏執與疑神疑鬼、難以面對外頭的世界。
在他車禍後好心幫忙他的夫妻Grace與Roger,漸漸像是把Beau當成自己兒子、取代從軍死亡的親生兒子,而且行為可疑,暗示Beau心裡認為別人都將他當小孩看待,而且不懷好意。
後來Beau在樹林裡遇到一群人在晚會演一齣戲,但那故事宛如以Beau為原型出發的故事,Beau像是被吸入那個故事裡,成為主人翁,娶妻並生了三個孩子,但洪水沖走家人,讓他再度孑然一身,必須不斷流浪去尋找家人,並因此孤立於世界與正常人生之外,直到老了才在樹林裡一齣戲的台上找到三個兒子,然而,有人問出了那個問題:如果Beau射精就會死,那麼何來三個親生兒子?也就是說,他再怎麼幻想也都知道這種家庭美夢終究是奇想,永遠不會是他的真實。
《寶可噩夢》評價兩極,有人說這部又長又難懂,但我反而覺得它的問題是每個奇怪的安排都太好懂了,太直白了,你想的那個比喻就是那個比喻,你猜的那個方向就是那個方向,我們觀眾確實就是困在Beau的偏執與妄想裡面,Beau確實是個永無法斷奶的媽寶,而他的猶太媽媽就是很可怕的控制狂。這些資訊全都在銀幕上了,缺乏更多深度,所以看完後會感覺前面那些古怪安排太過故弄玄虛、流於表面,因為Beau整個人與他的問題,差不多就是觀眾在表面上看到的、或是一開始推敲的那樣。這樣攪和了三小時到最後導演讓Beau接受「是否為不孝子」的審判時,我真的覺得「夠了」!我們有看懂!知道他一生不斷背負著母親施加在他身上的罪!他就是個有過大睪丸卻完全沒種的巨嬰!
不過,我倒不討厭這部片,Ari Aster畢竟是Ari Aster,黑色喜劇的部分還是有許多好笑之處,本片跟導演前作一樣都有古怪的幽默,美術設計很精巧地讓全片踏在真實與噩夢的交界,氣氛十分到位。後段Parker Posey出場的那場戲,配上瑪麗亞凱莉的名曲〈Always Be My Baby〉,應該會讓人終生難忘,咱們的Beau的確永遠是個baby,可不能隨便轉大人。
我在想,如果編導的立場對主角有更多的仁慈與同理,這部片應該會更能撼動人心。不過《寶可噩夢》對Beau始終帶有一種疏離冷酷的態度,甚至有點殘忍,也使觀眾感覺只是在旁觀一個怪人的三小時惡夢,少了一股能牽動人心的力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