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常常被政府關進牢或軟禁或禁止出境的伊朗名導賈法潘納希而言,電影永遠是他反抗的方式,不管政府如何試圖牽制、如何於2010年就禁止他未來20年拍攝電影,他的熱情與創造力總是無法被囚禁。
《這裡沒有熊》是潘納希2022年的作品,以偽紀錄片風格描述不能離開國境的賈法潘納希(他本人飾演自己),躲到某個靠近伊朗與土耳其邊界的小村落,透過網路遠端指導在土耳其的劇組拍片,該片內容是關於一對想要用假護照出逃至巴黎的夫妻。潘納希非常小心,言行盡可能低調,不過這鎮上有對地下情侶為了避免被配婚而打算逃離小鎮,當鎮上的人認定潘納希相機裡有這兩人的合影,這張不一定存在的相片成了各方人馬的追查重點。
本片擺入自傳體小說與後設的元素,加上一層層不同的觀看角度,讓虛構與真實混融,到最後帶來極強的情感衝擊。電影裡面由潘納希遠端執導的那部「片中片」,設定是將演員夫妻真實生活的事件「重現」成電影,所以故事的走向仍在開展中;潘納西在伊朗邊境小村裡則是個尷尬的存在,這兒很貧窮,房東很需要潘納希提供的房租,但也怕潘納希替他惹麻煩,而小村落的保守與迷信,看在潘納希(以及多數西方觀眾)眼裡很荒謬,但村民們是非常認真看待舊規矩、也不容改變的,潘納希試圖站在中立的觀察者角色,但看在小村人民眼裡,他仍有一種都市人或藝術家的高傲。
不論是邊境小村、還是土耳其劇組,兩邊的事情都越來越失控,潘納希都是無能為力。不論是拍戲劇組那邊女主角不願自行先逃走的堅持,或是小村這邊人們的守舊思想及迷信,都是潘納希無從幫忙、甚至越涉入還越害到他人的情境。
最為難的是,光是在旁觀察,就可能會影響被觀察者的命運。《這裡沒有熊》雖然是戲,但血淋淋反映真實世界的痛苦,片中的潘納希對兩樁悲劇的無能為力也很寫實,彷彿導演是透過這部電影,表達他從影以來雖然自認在努力改變現狀,卻也替自己與他人帶來麻煩,而整個國家還是以前那個樣。究竟努力有沒有用?會否他也感到茫然?
我不敢確定的是,導演是否也在提出一個很不舒服的問題:他的某些伊朗同胞並不想要潘納希這種「進步人士」的「幫助」(何況那些「進步思想」通常比較偏現代西方的價值觀,更為敏感),有些同胞的價值觀就是那個樣子,他們堅持女孩應該嫁給她剛出生時就指定的男人,他們並沒有受到政府「壓迫」來做這件事,而是滿心認同地做。對保守村民而言,潘納希是外地人,而外來者理論上應該尊重本土的信仰與價值觀,沒道理初來乍到就對當地生活日常抱著輕蔑態度。甚至,這對應到更不好回答的大哉問──現代西方的價值觀難道就比傳統伊斯蘭教的高尚/正確嗎(以目前西方的氛圍,若回答「是」,不用等伊斯蘭教徒反駁,光是所謂的「自己人」圈子就已經要吵得不可開交)?那......這樣的兩方價值觀衝撞,到頭來該得到什麼結果?能有什麼結果?
片中關於邊境附近有熊的傳言,有一說是官方為了避免人民偷渡出境所以放出警告,但不論有沒有熊,這兒最可怕的是人;即使片中沒有出現熊、也沒有政府暴力執法等等,但恐懼感無所不在。然而真有辦法改變些什麼嗎?看起來恐怕是不太能樂觀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