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先自首,我看這部片的動機,是想知道一部爛番茄分數只有4%的電影是什麼樣子。是怎樣的一部電影,可以找來這麼多當紅演員﹝而且他們被各大獎項提名、得獎的次數加起來令人咋舌﹞,讓他們拍出一部日後想起來會是人生極大汙點的爛片,連荷莉貝瑞的生涯最爛片都從「貓女」換成這一部了。我看了之後,覺得4%真是太高了,不知道給好評的影評人,是不是因為發誓要日行一善,而那天他沒有其他任何機會做善事、連保護一隻蜈蚣過馬路的機會都沒有。
我先自首,我看這部片的動機,是想知道一部爛番茄分數只有4%的電影是什麼樣子。是怎樣的一部電影,可以找來這麼多當紅演員﹝而且他們被各大獎項提名、得獎的次數加起來令人咋舌﹞,讓他們拍出一部日後想起來會是人生極大汙點的爛片,連荷莉貝瑞的生涯最爛片都從「貓女」換成這一部了。我看了之後,覺得4%真是太高了,不知道給好評的影評人,是不是因為發誓要日行一善,而那天他沒有其他任何機會做善事、連保護一隻蜈蚣過馬路的機會都沒有。
1995年出品的「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是我非常喜歡的愛情電影,但它跟傳統浪漫喜劇不太一樣,嚴格說來它沒有什麼劇情,電影內容簡單講就是二十歲出頭的主角兩人走過城市、不斷對話罷了,但在這些瑣碎的經歷與交談中,有一種細膩的描述與感動,讓人想起愛情開始那一刻的許多細節,種種肢體動作與眼神,以及細微的情緒,極為動人。
「藥命關係」是一部犯罪驚悚片,也是若導演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沒有改變心意的話,最後一部由他執導的電影。看完之後我覺得最可惜的就是──請史蒂芬索德柏不要退休啊!請繼續拍電影啊!「藥命關係」營造出的氣氛、搭上相當完美的配樂、精心安排的轉折與敘述方式,實在很緊湊精彩,演員的表現也很棒,尤以魯妮瑪拉(Rooney Mara)最為突出,非常驚艷。它主要的缺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劇情在幾次轉折之後,變得與前面的描述不太合,有些視角、觀點會有點問題,我猜如果看完結局之後再重看一遍,會出現一些怪怪的地方,而不會回味再三、看到新的驚喜﹝舉例來說,「隔離島」就是個在結局揭露後重看可以回味再三的片﹞,這是比較可惜之處,但在第一次觀賞的過程中,我依然獲得很多樂趣。
對我而言,電影「鋼鐵人3」裡有一句話,最適合作為「鋼鐵人」系列電影﹝或許還包括未來的「雷神索爾」與「美國隊長」系列﹞面臨的挑戰,這句話是東尼史塔克說的"You start with something pure, something exciting. Then come the mistakes, the compromises. We create our own demons."。還記得2008年的春夏之際嗎?那時鋼鐵人還是漫威(Marvel)漫畫系列中的二流角色,而小勞勃道尼是個改過自新但依然過氣的演員,強法洛不是甚麼大咖導演,沒有人抱著太高的期待與幻想,而電影「鋼鐵人」就這樣以純粹的感動──一名軍火大亨受挫自省、彌補過去的故事──征服了全球的影迷......然後鋼鐵人開始要為「復仇者聯盟」鋪路,要想辦法刺激公仔銷售,要尋求與中國電影業合作,要幫忙賣Audi的車,必須比以前更強大更多爆炸,主角薪水變貴了可能要換角,諸如此類。從觀眾的角度看,我們也失去了單純的期待,因為心理上對於續集電影的內容,期許越來越高,我們希望在看過那麼多超級英雄電影後,在看到美國隊長、索爾、浩克、鋼鐵人等等合作對抗外星人之後,還能看到新東西、新氣象。「鋼鐵人3」努力過了,得到的結果雖然是有些缺點,但整體而言仍然是很不錯的娛樂佳作。但心中不免有些悵然,若以後鋼鐵人系列繼續拍攝,還能有什麼新的感動呢?
其實網址已經有了:「Lizzy聊電影」,只是這兩天才剛申請,內容還待充實累積,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先去Like起來囉!內容主要會是跟電影有關的,一部分是與部落格文章同步更新,另一部分則是分享電影相關的新聞或話題,希望大家不吝一起來討論。
雖然號稱「粉絲團」,但這只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叫,否則我沒有大頭症到認為自己有什麼粉絲啦,會想弄出這個頁面的主因,是因為希望有個比較單純的地方來閒聊電影,之前常遇到有些網友詢問私人的e-mail或FB等等,但我個人比較不想把公私全混在一起,所以還請各位見諒,就把這個頁面當成嗑瓜子話電影的地方吧!在此先謝謝各位囉!
要聊這部片之前,讓我先聊一下「時時刻刻」(The Hours)裡的一段戲。梅莉史翠普飾演的Clarissa說,她記得有天早上起床,覺得一切充滿無限可能,她告訴自己「這是幸福快樂的開端」,而且以後還會伴隨著更多的幸福,然而她當時沒預料到,那並不是個開端,而只是某個當下,幸福只存在於那個當下。在「藍色情人節」正片結束後,開始跑工作人員名單,配合的畫面是劇中男女主角年輕時、兩人還很幸福時的幾張照片,搭配了七彩煙火的圖案,我突然覺得好傷感。他們兩人的幸福快樂,就只存在那個當下,如璀璨的煙火一般,發光發熱完之後就消失了,再也無法繼續。這是多麼可怕的事──知道現在擁有的幸福,終將成為灰燼,再也尋不回來。看到這兒,還沒看過本片的各位應該知道,「藍色情人節」絕對不適合當作約會電影,千萬別誤會。片中甚至有一段發人省思的關於墮胎的劇情。真的,別在約會時看這部。但是,我非常喜愛這部電影。
看塔倫提諾的電影,就是一個爽字,因為這位喜歡自編自導﹝與自演﹞的導演,寫劇本就是寫爽的。繼他在「惡棍特工」裡藉由紅衣復仇女神之手,把希特勒與納粹炸得稀巴爛之後,在「決殺令」中,他繼續讓一名身處美國南北戰爭前的黑奴,在被解放後將那些欺負他與他同胞的白人殺得肚破腸流腦漿四溢,還利用機會把白人至上的3K黨狠狠地嘲笑了一遍。我真的很佩服他敢把美國﹝沒有那麼久以前的﹞過去惡名昭彰的種族歧視與黑奴制度,如此公開無保留地拿出來檢視,另外,也因為他敢把暴力畫面大膽寫實呈現,「暴力」這件事因此有了重量,殺人與虐待因此不是兒戲,所以認為他的電影在鼓吹暴力的、或是嫌電影裡面"nigger"出現太多次的,應該要重新想一想。本片"nigger"出現次數的確多得不像話,但其他同樣背景時代的片如果沒出現這個字,只是因為那些片根本沒有寫入黑人角色,或想要假裝當年白人對黑人平等對待,本片每出現一次"nigger",都是在提醒大家那個時代黑人白人的真實相處是甚麼狀況。
「派特的幸福劇本」是由導演大衛歐羅素(David O. Russell)改編自Matthew Quick的原著小說拍成電影,架構基本上是傳統的浪漫喜劇,A想與B復合,卻在認識了C之後漸漸喜歡上C,然後中間加上一些忌妒啦生氣啦誤會啦諸如此類的,但終究還是會出現那個幸福的康莊大道,任何人都猜得出來結局大概是怎樣。只是,與其他浪漫喜劇不同之處在於,本片男女主角一些異於常人的舉動或表達方式,是因為有精神問題,所以浪漫喜劇中常出現的誇張、吵架、耍花招等等,到了「派特的幸福劇本」裡都更不一樣,在其他電影裡,主角的瘋癲行為可能是脫離現實的喜劇效果,但在本片是因為主角本來就有心理疾病,導演看待這些病徵是認真的﹝或許與導演自己有個躁鬱症的兒子有關﹞,並非純粹被當作搞笑用途,也因此本片充滿了特殊的黑色幽默,有一些比較不夢幻的氣氛,還可讓演員盡情飆演技。所以我會說劇情依然老套,但「派特的幸福劇本」﹝尤其是前半段﹞還是很有特色。
看完了「悲慘世界」,我真的感覺很悲慘。一方面是故事本身就悲慘,很多令人難過的發展,但另一方面也是我覺得看到快暈倒了。先說明一下,對於「悲慘世界」的故事,我對雨果的原著比較熟,少年時期讀過好幾遍,音樂劇則不太熟﹝我最愛的音樂劇是「吉屋出租」、「日落大道」與「雌雄莫辨」﹞,主要幾首名曲例如"I Dreamed a Dream"、"On My Own"等等當然是很熟悉,有一陣子天天都想唱"On My Own",但其他音樂就不太熟了,雖然有音樂劇的CD但並不常聽。我覺得,對於像我這樣並非熱愛「悲慘世界」音樂劇的人,看完整齣電影應該都會感到很疲累,本片非常長,又不像音樂劇版本有中場休息,每個演員的獨唱合唱都一樣非常慷慨激昂、常常都含著淚珠、特寫鏡頭拉得非常近,一些對我而言沒有很好聽的歌﹝對不起我真的不是這齣劇的樂迷﹞好像都有唱到並未被刪減﹝非樂迷的猜測﹞,電影版本又與音樂劇版本一樣是全部"sung-through",也就是連對話都要用唱的,整整兩個多小時下來令我覺得好累。不過,如果原本就是死忠樂迷,那我想應該還是會很享受這部片,因為電影版本除了看演員看得更清楚以外,整個架構上都與音樂劇版本近似,應該不會太在意敘事上的問題。
從影集躍上大銀幕的「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第一集還算不錯,但由吳宇森執導的第二集實在爛得可以,很像一部很冗長的音樂錄影帶,除了很多慢動作與鴿子以外我甚麼都不記得了,在大家開始對這系列的未來沒有甚麼期待的時候,由J.J. Abrams救起了系列的第三部,雖然不算非常好的作品,而且當時阿湯哥的公關危機差點完全毀掉這部片的票房,但起碼讓看過的觀眾重新把這系列當成一回事,而且也增添不少新意與可能性,甚至找來實力派演員如Philip Seymour Hoffman、Keri Russell、 Jonathan Rhys Meyers等等,而J.J. Abrams做的努力,在第四集「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由Brad Bird﹝「超人特攻隊」導演﹞將它發揮到最好,更強調團隊合作而非阿湯哥個人秀,並且終於讓這系列電影的前後部有了連貫性,而不是各集都各自為政風格迥異,我非常推薦這部電影。
在看這部片之前,我刻意避開所有關於劇情、演員的資訊,唯一知道的事情除了片名以外,就只有導演是馬丁史柯西斯而以。看完之後才明白,原來史柯西斯是要為大家上一門電影課,整部片的真正核心,是對電影這門藝術的無比熱愛,是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如果有觀眾因為本片是3D電影、主角是小孩、預告看起來又有點奇幻,就以為這是部給小孩看的電影,那可能就想錯了,我個人很懷疑小孩會喜歡這部片,畢竟中間的節奏有點慢,而且有一小串老電影的片段應該會讓小孩沒興趣吧。當然,跟史柯西斯其他兒童不宜的電影比起來,「雨果的冒險」沒有血腥、黑道、暴力與屍體,甚至也沒有壞人,就算第一眼看來像壞人的,最終都只是孤單悲情的受傷靈魂罷了,不過我想本片有很多層次還是要成人或大一點的小孩才能了解。
我覺得「復仇者聯盟」應該要當成商業娛樂大片的經典範本。它該做的都做到了,有內容、有特效、有娛樂、有大牌,它並不像「黑暗騎士」那樣有深度,但它有足夠的時間令各角色發展一點背景故事、並為他們的互動添加一些感人元素,同時又不會太沉重,也不會冷場過久,在動作畫面上,做到精彩緊湊,搭配一點炫目的拍攝技巧,其中一長段連續的動作橋段令人血脈噴張又感動,而主角們幾乎都臉蛋佳體態美,也有許多演技佳的實力派演員,真的是娛樂大片的經典作,雖然剪接方面我覺得很有瑕疵,但或許這是為了要把很多條故事線塞進本片、又不想讓片長太長吧,取捨之下我倒覺得還算可以接受。以一部2.5小時的片來說,復仇者聯盟完全不讓我覺得長,甚至看完還意猶未盡,這對我這種不喜歡在電影院裡坐太久的人而言,實屬難得,能夠有一部願意注重劇本對話的夏季票房大片真好。除非你期待看到像「黑暗騎士」那樣的作品,否則「復仇者聯盟」應該不會讓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