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風華:真愛樂章》(Maestro) - 那些被「偉大」

布萊德利庫柏擔任主角、導演與共同編劇的《大師風華:真愛樂章》,片名指的大師是知名指揮家/音樂家李奧納德伯恩斯坦,不過真正關注的是伯恩斯坦與妻子的愛情故事。庫柏使用影像說故事的能力比起前作《一個巨星的誕生》更為精進,攝影、美術設計、妝髮造型、場面調度等等都做得相當好,兩位主角的演技亦相當精采,不過感覺上是單項的亮點非常多、但整體加總起來卻有點散亂,有傳記電影常見的問題──因塞入太多內容導致敘事紊亂、情感不夠連貫。

故事開始於李奧納德伯恩斯坦的指揮生涯獲得重大突破的時期,由於樂團原本的指揮生病,年輕的伯恩斯坦獲得一生難得的機會,而他緊緊把握並一飛衝天。

《大師風華:真愛樂章》(Maestro) - 那些被「偉大」

導演做了不少頗有意思的選擇,例如開場沒多久,25歲的伯恩斯坦接到電話知道今晚要站上指揮台的時候,那場戲的拍攝方式,既優美又強調了主角對工作的熱情;伯恩斯坦與妻子費莉西雅交往時,有個段落以宛如在彩排伯恩斯坦芭蕾舞劇《Fancy Free》的方式呈現他們的關係發展;後段有場夫妻吵架的戲,兩人則吵到像仇人,梅西百貨感恩節遊行的氣球在窗外飄過,更為突顯婚姻中的荒謬與辛酸;再後面有一段讓庫柏飾演的伯恩斯坦指揮倫敦愛樂演奏馬勒第二號交響曲,數分鐘的過程一個鏡頭直接完成,我不確定對於古典樂迷而言,這段表演是否有許多可挑剔之處,至少對我這個古典樂門外漢來講,這段達成的效果是充滿自信、熱情與激情的,他與樂團之間以及音樂之間的關係。

《大師風華:真愛樂章》的畫面比例依照時代給予不同的風格,例如40、50年代是黑白的1.33:1的所謂"Academy aspect ratio",進入60、70年代之後,比例維持相同但轉為彩色,至於更後期的80年代,則成為寬銀幕的比例,讓觀眾在無意間感受到不同的時代感。

伯恩斯坦的性傾向有模糊地帶,但他與妻子的感情無庸置疑,只是那內涵很複雜深沉。依照電影的暗示,妻子在婚前就已知道伯恩斯坦對於男性也有興趣,或許她認為這是可以克服的問題,但真正進入婚姻並育有三個孩子之後,這些情況沒有消失,從伯恩斯坦的眼神就能明白,他仍然喜歡新的男性曖昧對象帶來的刺激,而一次次地,費莉西雅都是心如刀割又無能為力,她明白這一切都是丈夫生活的一部分,就如音樂之於伯恩斯坦那樣無法割捨,然而明白這點也無法令自己停止受傷。讓她又氣又傷的還不一定是那些曖昧與外遇本身,而是當伯恩斯坦越來越大膽恣意、不花力氣隱瞞時,費莉西雅就越感到不被尊重、甚至是被羞辱。

《大師風華:真愛樂章》(Maestro) - 那些被「偉大」

伯恩斯坦充滿活力與野心,他對生命像是個極度飢渴的人那樣,需要擁有一切,音樂、事業、各式各樣的愛與性,但他也充滿不安全感,費莉西雅用她有生之年穩穩擔任丈夫的精神支柱,但她自己的演員事業只能被犧牲了,所有在感情方面的忌妒與委屈也只能隱忍下來,不能讓丈夫的醜聞被揭發、影響事業。

她願意犧牲如此多,出發點除了愛與家庭之外,或許她確實欽佩丈夫的才華,這從後段她在現場聆聽丈夫指揮倫敦愛樂的那場戲中,可以明顯看得出來。她可能認為跟那樣世人艷羨的才華相比,自己的才華相形之下不夠值得去保護,她就這樣被身旁的「偉大」給淹沒了。飾演費莉西雅的凱莉墨里根,將這角色百轉千迴的情緒詮釋得極為精準,是獎季影后入圍大熱門。

《大師風華:真愛樂章》(Maestro) - 那些被「偉大」

布萊德利庫柏的化妝頗為自然,尤其老妝完全不會有「面具」感,幫助他完全化身伯恩斯坦,庫柏詮釋的熱情與魅力非常有感染力,讓人相信他會是個一生中能夠完成那麼多跨領域工作的大師級人物,也比較能理解妻子會有不想成為「丈夫與世人分享才華的阻礙」的心情。

其他配角如飾演伯恩斯坦妹妹的莎拉席佛曼、飾演伯恩斯坦長女的瑪雅霍克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最搶眼的莫過於Matt Bomer演伯恩斯坦的地下同志情人David Oppenheim,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伯恩斯坦介紹David認識費莉西雅的時候,那時David強自鎮定但眼神所透露出的心碎,此時他知道,伯恩斯坦的未來會是這個女孩的、而不是他的,當然在那個年代,伯恩斯坦與David終會需要走上這條路,但當這一刻到來時,那心痛的眼神還是很讓人難受,Matt Bomer的演出讓人心都碎了。

總之,《大師風華:真愛樂章》整體說來雖有缺陷,但讓人對布萊德利庫柏在導演方面的潛力更有信心,《一個巨星的誕生》的成功不是偶然,希望他繼續拍下去,也許我們真能再次見證一個大師的誕生。

arrow
arrow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