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jpg

《白宮第一管家》故事年代背景,從1920年代喬治亞州的棉花田,一路橫跨至2008年出現美國首位黑人總統歐巴馬,主角Cecil Gaines是一位在白宮任職超過三十年的黑人管家,從服侍艾森豪一直到雷根,透過他的眼,帶觀眾走過美國近代黑人民權史。從片名看,可能會認為本片重點擺在個人故事上,但我覺得本片真正的主題是黑人民權史。

這部片雖然在劇情安排上很刻意、斧鑿過深,且因涵蓋太多劇情線因此有些部分搔不到癢處,但對於遠在台灣、對黑人民權運動不是太熟悉的我們,恰巧是個很好的歷史教材,搭配台灣現在的政治,可以讓人思考「抗爭」與「順從」的必要性與適當性。

14.jpg

創造出主角人物Cecil Gaines的靈感是來自真實人物Eugene Allen的故事,主要是根據2008年歐巴馬勝選後Washington Post上的一篇文章:"A Butler Well Served by This Election",根據一些相關資訊,Gaines家裡的狀況與Allen頗不相同,大多為虛構,但發生在白宮裡的皆大致屬實。

Cecil從小與爸媽在棉花田工作,他的母親被白人主人強暴,父親想保護母親卻被當場射殺,白人主人的媽媽見狀,決定讓Cecil轉為家傭﹝house nigger,詳後註﹞,因此學到後來的工作技能。他那段早年經歷令人想起《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裡的某些情形,但至少他是個自由人,可以離開。或許也是這些經歷,讓他選了安份守己的路,並娶了老婆Gloria,生了兩個兒子Louis與Charlie。他工作時幾乎不表達自己的聲音,在家也不太會,他身邊其他人都比他鮮明。

03.jpg

劇情特意安排Cecil有兩名觀念迥異的兒子,大兒子用較為激烈的手段對抗國家機器,爭取黑白平權,小兒子則認同當局的決策去參與爭議很大的越戰。而最後兩人的結果是諷刺的。

Cecil與大兒子Louis的關係與他倆選擇的不同道路,是很常見的兩種主要弱勢族群心態:一種是只要還過得去,就安份守己,想辦法過好日子,用時間扭轉別人的看法,贏得尊敬;另一種則是選擇行動,用社運、抗爭或從政來強迫社會聽到他們的訴求並給予回應。

這層父子關係也隱含了世代差異。談這部分就要提到全片中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幕,那就是Cecil與Louis父子口角時,Louis認為擔任白宮管家的父親根本是house nigger,言下之意認為父親拋棄了黑人的尊嚴去迎合白人,但此時母親生氣提醒兒子,是父親做那工作的錢將他養大供他念書。這幕提供很多思考點。除了基本的世代觀念、處世態度與互相體諒感謝以外,也讓我們思考Cecil的人生態度,他看起來或許是可算溫吞服從,但想想他年少時的悲慘經歷,對他而言,能做個有天份又極能勝任的工作、能夠提供家人衣食無虞的生活、能夠不用擔心在路上隨便被一個白人殺掉,就已足以讓他感到驕傲與滿足。也確實是Cecil的努力奠下根基,養大Louis,讓他有足夠的後盾,獲取知識並從政。Louis從他的角度來看父親,覺得老爸迂腐沒藥救,不願向前走,但他不知道Cecil其實也走了非常遠的路,才走出過去的陰霾來到現在的立足點。

THE-BUTLER-01.jpg

身為觀眾,我們理解兒子為何要去抗爭,但也懂得父母多害怕他成為一具屍體回來。

這裡讓人思考了一件千古麻煩問題:當你遇到不公,循所謂的正常合法管道又無法獲得正義,以溫和的方式抗議又沒有人要理你的時候,採用暴力或其他激烈手段的必要性是如何?這裡所謂的激烈手段與暴力包含各種不同形式,包括站出去被白人打、甚至冒著被3K黨燒死的風險,以及站出去武裝自衛甚至不惜殺白人﹝例如Black Panther Party﹞。Cecil認為不該採用任何暴力﹝或至少不希望自己家人去做﹞,Louis認為需要激烈點的手段,不過他在面對殺白人這個階段就劃清界線不做了,而其他Black Panthers則願意使用暴力手段。

撇開Black Panther Party那種直接挑戰人性的激進主張不談好了。從Cecil與Louis的選擇來談,雖然這兩種態度很不一樣,但事實上,在爭取民權的路上,這兩種人都需要,抗爭者可以逼迫那些迫害者正視受害者的問題,但像Cecil這樣的服從者,就如同片中的一段話:"The black domestic defy racial stereotypes by being hardworking and trustworthy. He slowly tears down racial hatred with his example of a strong work ethic and dignified character." 這樣的人可以漸漸讓白人改變偏見,進而互信並平等共處。這兩種人並不衝突的。在漫長的爭取民權之路,兩者缺一不可。

本片有些畫面安排很精彩,例如某一幕同時交錯兩處事件的段落,一邊是文明和諧的白宮裡,黑人管家們正在準備白人們的晚宴,另一邊是民權被剝奪的黑人,組成了團體主動出擊,硬是要坐到白人區﹝當時是種族隔離時期,餐廳裡畫出一區專門給有色人種坐﹞,想要提升社會對此不平等現象的注意。我們看到餐廳裡那些坐到白人區的黑人如何被羞辱、攻擊,而白宮裡溫順的黑人正在盡責服務白人。白宮裡各種餐具精緻典雅,南方餐廳裡的菜餚飲料卻成為白人侮蔑黑人的武器。這段對比當然有些刻意斧鑿,但對比的效果非常好。

08.jpg

不過我必須說,這部片還是有些缺點,最大的問題就是,它包含的內容太多太廣,所以除了Cecil與老婆孩子的關係描述得最吸引人以外,其他的部分比較像在做簡報,只能抓重點報告發生的事項,無法深入其中找到情感核心。

另外,每任總統對種族議題的看法,也被迫極度簡化。Louis對各種民權運動的重大時刻、團體、人物(Martin Luther King, Malcolm X)幾乎無役不與,實在有些誇張,甚至在Martin Luther King被暗殺前都在他身邊,這些雖增添不少戲劇效果,但卻削弱對劇情中歷史事件的信任度與真實感﹝雖然那些歷史事件都是真實的﹞。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阿甘雖然也有國家大事無役不與的離譜狀況,但那部是喜劇,本來就是在博君一笑。

還有,Cecil老婆Gloria的一些劇情支線處理得不太好,關於她酗酒以及鄰居的追求,雖是讓觀眾看到Cecil的工作如何犧牲掉他的家人,但對一部兩個小時多的片而言,這些內容卻有點失焦,或許可以再更精簡一些。其實Gloria的角色對影片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她愛老公但因他的常常缺席深感寂寞,可是她也理解老公為家的付出並希望兒子了解;她對大兒子的選擇雖很擔心,但卻也能體諒,她是兩種生存態度間的潤滑劑,而且這角色本質很普世、很真實,實在不需要再加油添醋弄些太戲劇化的劇情過來了。

06.jpg

另一件擋著本片讓它無法成為經典的,是美國幾任總統的選角。當然,從娛樂的角度來看,倒是還不錯,很有趣甚至很好笑,但如果要認真看待這部片的話,來演總統的都是大明星而且有些根本不像,就令人分心了。飾演甘迺迪總統的James Marsden表現最好。Alan Rickman的雷根與Liev Schreiber的詹森還不差。但約翰庫薩克與羅賓威廉斯就說不出的怪。不過,珍芳達來扮演共和黨的指標人物南西雷根真的好好笑,這位演員可是激進的民主黨支持者哩。

16.jpg

不過主要演員Forest Whitaker、歐普拉與David Oyelowo都演得很好,歐普拉甚至曾有獲奧斯卡提名最佳女配角的呼聲,但我認為今年女配角競爭激烈,歐普拉雖不錯但還不到能入圍的火侯,角色也沒被寫那麼好。

跟近期同樣描述美國種族問題的電影《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比起來,我比較欣賞《自由之心》,比較真誠不做作,沒有加一堆糖霜。不過,對於不想看到暴力畫面、或不想看令人沮喪劇情的朋友,這部《白宮第一管家》可算是一部寓教於樂的片,它讓你快速了解近代黑人民權發展,看完後又可以掛著笑容走出戲院。

不過,雖然美國近代黑人民權已進步很多,但2009年的Oscar Grant與2012年的Treyvon Martin等人的悲傷遭遇,代表黑白族群間的不公依然存在,仍需努力。近兩年好萊塢有不少關於黑人民權的片,《傳奇42號》(42)、《林肯》(Lincoln)、《決殺令》(Django)《奧斯卡的一天》(Fruitvale Station)、《自由之心》等等,我想,美國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都已經做到連任了,但美國本土的種族問題與歧視甚至執法不公都依然存在著,或許我們真的要好好回顧歷史,提醒大家不要走回頭路,要不斷追求平等。

02.jpg

註:以前美國黑奴有兩種,一種是field nigger,一種是house nigger,nigger是黑鬼的意思,帶有強烈貶意,field nigger要在棉花田裡工作,非常辛苦,house nigger相較之下日子好多了,吃穿都比較好,工作也相對輕鬆。"house nigger"一詞在後來又代表服膺白人體制、對白人順從的黑人。

(Photo courtesy of The Weinstein Compan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zy 的頭像
    Lizzy

    Lizzy's Film Reviews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