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能免俗地要來哀嘆一下長假結束帶來的傷感。
一切是如此快速,我幾乎無法跟上腳步。1月27日下午三點半,確定報告沒問題之後,我簡直像逃命一樣,奔離辦公室。公司電腦留著一個Outlook與四個Internet Explorer的視窗。2月6日早上六點半,又回來辦公室,打開電腦螢幕看見那五個視窗,突然間,中間那段日子虛如夢境,似乎從沒發生過。
目前分類:Lizzy起居間- Lizzy's Parlour (67)
- Feb 06 Mon 2006 19:51
長假後症候群
- Jan 18 Wed 2006 12:20
失去感傷的能力─敝人給各位的新年祝福
前幾天晚上坐計程車回家時,行經市民大道高架橋,某棟建築物頂層的電子時鐘閃著:
23:08
- Dec 16 Fri 2005 16:51
原來我們就是沒有車庫/牛牽到紐約還是牛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特別提到,惠普、蘋果與Google都是在車庫誕生的,其中當然也讚揚了一下他們的創業精神云云。
讓我聯想到很多好音樂也是在車庫中做出來的,很多搖滾樂手﹝樂風與創作力跟台灣幾個「搖滾天團」很不一樣的搖滾樂手﹞最開始也是在車庫瞎攪和半天,敲敲打打出demo帶。
- Nov 18 Fri 2005 11:32
咖啡心事
- Sep 28 Wed 2005 00:05
「看,我還有十棟小木屋!」
某天與我摯友談到了世界上億萬個摸摸頭小故事的其中一個:MBA與海邊老人。大家都聽過吧,什麼一個MBA莫名其妙跑到海邊,看到老人拿釣竿釣魚,建議他應該雇用人工使用漁船等等,可以釣更多魚賺更多錢,然後就可以在海邊買個木屋悠閒釣魚。然後老人說什麼「我現在不正在過這種生活嗎?」我不太記得詳細內容,但是跟上述情節八九不離十啦。吾友說了一句,這是個「何不食肉麋」的故事。哈哈,是啊!以前的我很可能吃這套,現在的我可不。君不見多少事業有成的忙碌人士,看到這樣的故事深受感動,眼神散發出三歲小孩獨有的閃耀童真,直說他人生的夢想就是好好跟三五好友坐下來喝杯飲料看看夕陽笑談人生,而不是汲汲營營衝鋒陷陣,忙得不知道自己是誰。
不過,為什麼沒有任何一位事業有成的忙碌人士,會去真正實行那麼簡單的夢想呢?
- Jul 12 Tue 2005 00:02
等待與信心
「等待」最難就在於保持信心。因為在等,所以不確定,不曉得老天能不能安排個特別的轉折,讓你就此脫離厭惡的一切;疑無路之後,到底有無柳暗花明的可能。
現在我很了解信仰者的心態了。有時候,相信老天有個神聖藍圖,日子真的會容易點。如果老天其實沒在做事,只是天天喝下午茶打板球,放我們自生自滅,一切就變得難多了...
- Jun 01 Wed 2005 20:49
時間,以及改變。
我害怕改變。不是害怕科技日新月異、來不及學習,害怕被時代淘汰之類的。而是怕一些簡單事情的改變。
害怕以前每天經過都會轉彎的路口,現在走過那兒不用轉彎了;害怕以前在某個角落絕對會看到的店面,有天悄悄不見了;害怕以前深深記著的一個片段,不知不覺中再也憶不起;害怕以往幾點幾分都會出現的某地點,以後突然不需要在那時出現了。
- May 16 Mon 2005 10:36
你有什麼特別的?
看了我嘴賤摯友的大作之後,我也深感無奈。我有什麼特別的?
每個人都說他無法被分類、不能被定義,你也是、我也是、他也是。有誰會說「啊,我跟那些穿著入時、髮型新穎、喜歡去夜店喝酒跳舞的東區辣妹沒什麼兩樣」?我保守估計有四成的東區辣妹,會強調她是村上春樹的書迷,迷失於挪威的森林,沉溺於冷酷異境,期待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找到值得珍惜的事物來終結她的孤寂。有三成會說她熱愛旅行,喜歡異國風情,想要逃避被束縛的宿命。再有六成的辣妹,會說她手機通訊錄好友幾百名,語音信箱塞滿訊息,但是找不到一個懂她的人與她分享心情。我不能再押韻了,最近已經被嘴賤摯友嘲笑說,越來越像王X華了。噢!我不能被分類,尤其不能被分到王X華那一類。離題了。
- Mar 08 Tue 2005 12:32
老人好!老人是個寶! (延續上篇文章)
對不起,台長覺得自己老了,所以忍不住想延續上一篇文章,倡導「老人好!老人是個寶!」的敬老活動,以達未雨綢繆之效。
很多領域都有這種「老人是寶」的現象,尤其文化藝術界。例如歌手,早期的Whitney Houston唱起歌來像殺豬一樣,我們都知道她天生歌喉很好、肺活量也很大,但是聽她「吼完」那些澎湃情歌之後,很難讓人對歌曲本身有什麼感動;後來她遇上小孩出生、老公外遇、自己又變成個毒蟲之後,很奇怪,她唱起歌變得很感人,即使嗓子因為長期抽煙與吸毒而沒法回復年輕時的清亮,但是她的情緒卻深刻表現在歌裡,使得聽眾更能對歌曲產生共鳴,當然,我不是說因為她變成了毒蟲所以唱得那麼有感覺,而是她人生經歷不同了,唱起歌來有感情與回憶,而不是只想讓世人知道自己的歌喉是多麼完美。
- Mar 03 Thu 2005 13:54
人真的要老一點才能寫好小說
當然,這是不能反推的。人要老一點才有機會寫好小說,但是有些人活到幾百歲還是寫不好。
回歸正題。常常聽人說,好的小說家要能敏銳地觀察人性。這種能力真的是要靠人生經驗培養,很少人能年紀小小就這樣。就像湯瑪斯‧哈代的「嘉德橋市長」,會是他46歲的作品,而不可能是26歲的。
- Sep 07 Tue 2004 08:29
飛機上的偶然對話
2002年2月25日,從香港飛往上海出差的旅程,只有我一個人(要去上海跟同事老闆會合)。因為班機延誤,所以在香港機場的Sky Window坐了一陣,享受一個人旅行的感覺,拿出筆記型電腦胡亂寫些東西。
後來終於等到登機,想到有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可以自閉,就先將心情調整成孤僻狀態。
- Aug 24 Tue 2004 19:46
颱風假
颱風假讓我覺得自己好幸福。
小時候每逢颱風假,看到電視上那麼多流離失所的人,我都想:「為什麼他們要住在那麼危險偏僻的地方?」直到我長大,才知道有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的。房子不是說換就換,有金錢的考量、有對土地家鄉的留念、有對街坊老友的不捨。然後我想著,還好我一直都住在不錯的公寓或大廈裡,即使小時候,我們家很窮的時候,我都還有個安全的公寓可以住,而不是住在什麼違章建築或是鐵皮屋。
- Aug 09 Mon 2004 12:31
成長與掙扎 Phase IV - conciliation
- Aug 01 Sun 2004 10:55
成長與掙扎 Phase III - backfire of anger

前言:在我心中,布波族(Bobos)與波希米亞精神(Bohemianism)或是前衛精神(avant-gardism),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硬要攀關係,頂多只有消費關係吧。
關於左圖"The Disappearing Bohemian",有興趣的人可點那個連結參考文章。
- Jul 31 Sat 2004 16:22
成長與掙扎 Phase II - all the struggles
- Jul 31 Sat 2004 14:40
成長與掙扎 Phase I - in the middle

Jan 15, 2001
關於音樂,我有太多的半途而廢。
聽著Joni Mitchell就不免想到我那把塵封的吉他,很想撥幾個弦,不過發現第六弦根本已經不能聽了,大概是濕氣吧。過幾天到功學社買個新弦。
- Jun 20 Sun 2004 12:05
紅豆餅
(註:這是去年秋天的舊文)
我從小時候就很喜歡吃家附近的一攤紅豆餅,那攤子在台北縣立文化中心旁邊,到了下午總是聚集著一堆人排隊要買。
- May 30 Sun 2004 16:56
冷冽都市的逃脫

又重看了「紅磨坊」(Moulin Rouge)之後,很想重聽生平第一次讓我聽到西塔琴的專輯:Exotica(色情酒店)電影原聲帶。
那張專輯屬於高中時代,多年後再聽,我依然喜歡充滿異教神秘色彩的"Dilko Tamay Huay", "Pagan Song", "Snake Dance"等曲目,但除了這些風格詭譎的曲子以外,緩慢哀傷的鋼琴小品"Field"特別讓人感動。
- May 15 Sat 2004 01:30
美好的事物,以及感傷

很多人都看過電影「愛是您愛是我」(Love Actually)吧,片中有許多對關係錯綜複雜的情侶,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Jamie與Aurelia這對戀人的故事。Jamie是英國作家,因為發現女友與弟弟上床,心碎之餘到法國某一別墅療傷,而葡萄牙女子Aurelia在那邊兼差負責打理房客Jamie的日常生活,而每天下午,Jamie也負責開車載Aurelia回她家。
這兩人語言根本不通,所以看電影時,我們身為全知的觀眾,可以聽到他們之間最真實的對話(因為對方聽不懂,所以可以說真話)。
- May 08 Sat 2004 13:52
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

記得高中時代某一堂英文課,作文題目的確切名稱我忘了,但是主題是關於「婚姻或事業」何者為重的選擇。記得當時老師還做了個調查,問班上同學如何抉擇,大部分同學都選「事業」,只有少部分選擇婚姻。
那時候的我還很驚訝地想,「怎麼會有人選擇婚姻?」,畢竟依照時代新女性的意識,好像女人相夫教子就是過時,應該要追求自己的事業,尤其都準備使用國家教育資源上大學、研究所了,如果之後選擇以婚姻、家庭,或是其他更「自我」的目標,豈不怪哉?